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课堂幸福体验的重要性及实现方法

教师课堂幸福体验的重要性及实现方法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它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成长,更有利于教师课堂幸福的体验。课堂是否幸福也要通过教学模式和手段去实现。五是课堂结束后,教师感到酣畅淋漓,学生感觉意犹未尽,课堂已经成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也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这也正是高效课堂的追求目标,但是离幸福课堂还有不小的差距。

教师课堂幸福体验的重要性及实现方法

课堂上课,最终的目的是要追求一种快乐幸福的教育人生,在幸福中度过这一段美好的光阴:这幸福就是把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学生,把专注赋予无悔的青春,使身心达到舒展,智慧尽情释放,价值充分体现,人生洒满阳光。

(一)幸福教育

幸福,《现代汉语词典》把“幸福”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其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让人成长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幸福感是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幸福感是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为前提,即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并产生愉悦感。幸福感具有传递性。

(二)对幸福课堂的理解与思考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第一,课堂教学特别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谐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成长,更有利于教师课堂幸福的体验。

第二,幸福课堂是师生和谐、合作共享的课堂。它有自由的表达和展示。幸福课堂是充满智慧、富有活力、动态生成的课堂。它需满腔热情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充满了创造的神奇和精彩,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激情、充满生命、充满活力、充满快乐、充满幸福。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一种满足、收获一份感动、收藏一份纯真。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幸福的过程,也是只有教师才会拥有的一种财富。幸福课堂是流动着爱的课堂。教师只有真心爱教育才会真正爱自己的学生。因爱生爱是一种前行的动力,促使教师不断探求教育的真谛,不断思考教育的想象与本质。探索过程是教师幸福成长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幸福、快乐、充实的童年的过程。

第三,幸福课堂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有用毕生之力奋斗的内涵。课堂是否幸福也要通过教学模式和手段去实现。幸福课堂没有固定的标准,每名教师对幸福课堂的感受也不一样,但幸福课堂大致应该达到下面要求:一是完成教学目标,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并尽可能多地掌握,为幸福人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二是教师和学生都非常乐意去积极投入,身心愉悦,让一切杂念置身事外,快乐学习,使情感得到释放,达到师生互动交流,其乐融融的状态。三是学生敢于质疑,教师从容应对,能量尽情发挥,教师自身的价值释放达到极大的满足,课堂充满了创新的生命力。四是人际关系和谐,整个班集体、小组凝聚力强,团队协作优势明显,互帮互学蔚然成风。五是课堂结束后,教师感到酣畅淋漓,学生感觉意犹未尽,课堂已经成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也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南方叫有效课堂,北方叫高效课堂,这两大流派各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且相互之间不肯认输。但本人总觉得两者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区别于传统课堂范畴,追求课堂的切实有效或高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学习收益。综合全国各地的教育思想、流派和各种教育教学模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重视预习,解放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定教,注重实效。这也正是高效课堂的追求目标,但是离幸福课堂还有不小的差距。

第四,幸福课堂需要教师去创新实现。很多教师为什么厌教,而又不得不教,因为他们在课堂中找不到幸福,仅仅把教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把课堂当作一种实现人生幸福、享受幸福过程的载体,又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辞去这份工作,所以总感到教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只是苦于无奈才为之,所以就在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度过。

一堂课要达到教学目标,方法和手段很多,但是怎样做最好呢?如果只看到课堂效率高效,完成教学目标良好,这还不能算作一堂真正的好课;如果教师采用了严厉的管教办法,学生被逼之下完成了目标,这样的课堂也并不可取,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长远发展的学习动力。因此幸福课堂主要体现在兴趣上,学生一定要学得兴趣盎然,激情高涨,下课听不到铃声,急切盼望教师来上第二节课。游戏可以大大吸引学生的眼球,偶尔用之尚可,大量使用并不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正是学生获得学习兴趣的主要动力源。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企业精神最讲究团队合作,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又是孩子们走向社会必备的优良品质之一。

(三)人文课堂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

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强调文化课堂就是一种教育的本质反映,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流淌在师生之中的一股沁人心脾的知识清泉,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幸福信息的生命旅程,它既是一种课堂气质,也是一种气魄,分分秒秒都充满了人文主义内涵。教育本来就应该带给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无论求知也好,探索也好,答疑解惑也好,都应该是十分快乐的过程和体验。

一名教师,如果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感受的总是忙碌、疲惫和痛苦,而体验不到工作的幸福,对教师本人来说是无尽的遗憾,对他教育的学生以及对我们的社会来说则可能是一种灾难。(www.xing528.com)

当然,追求幸福绝不单单就是享受,追求幸福的征途中也会有挫折、艰辛、失败,幸福课堂的驾驭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广大教师精诚团结、勇于探索和付出百倍努力和艰辛。

为什么个别学生不愿意学习而迷恋于互联网?互联网本身并不具有成瘾性,但是它充当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获取幸福体验的表达载体,在没有网络之前,这些问题也会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将课堂变为孩子们表达幸福的源泉,有两条最主要的途径:一是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二是引入竞争规则和晋级文化。

打造人文课堂,一是追求乐教与乐学,把课堂打造成师生赖以成长的共同精神家园,此时的课堂气氛应该是积极活跃的,教师与学生彼此依赖,每当上课铃声响起,教师期待进课堂,学生期待教师进课堂。二是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和谐,学生之间亦然,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共同学习的朋友,让学生从学习中憧憬美好的未来。三是追求价值与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有一种国际化视野的开阔胸襟。

(四)幸福课堂的构建

模式为课堂改革的理念服务,反过来,理念促进课堂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模式有形而法无形。一个目标,一条主线,一节课,就那么40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所有知识技能都讲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培养。所有的课堂内容设计必须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使得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层层分解,步步入胜,最后完美收官。幸福课堂至少要达到下面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落实教学目标,为课堂奠定殷实的基础。不管课堂采用哪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果教师只是很随意地讲解,即使讲得天花乱坠,学生时时哈哈大笑,十分兴奋,也只能叫口秀课,肯定谈不上好课。关于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有的教师都一清二楚,课程标准上也写得清清楚楚,就是三维目标。需要说明的是,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创新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潜能,这就是创新的魅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幸福感,教师也从中收获了惊喜。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早在多年前,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就认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主体,不仅仅是学生,也理所当然地包括教师在内。于教师而言,其生命最宝贵的时光大都投注于学校教育中,而其中心,就是课堂教学。在教室里,在讲台上,在学生中间,在知识面前,教师的形象应该是一个真诚的探索者,一个智慧的求知者,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自己并不是全能全知,应该有把握把学生带向一个至少他领略过的理想境地。

打开窗户,阳光会进来;打开书本,知识会进来;打开课堂,教育的智慧会进来,教师的幸福感会增长。课堂是主要的幸福传递源,只有当教师心中洋溢着幸福美好的情愫,脸上才会有灿烂的阳光并自然地照亮和温暖学生的心房,培养出快乐幸福的学生。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课堂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满足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专业基础,它不仅可以为教师带来愉悦顺畅的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荣誉感,而且可以成就教师的幸福教育人生,得到同事、领导和社会的积极认可和尊重。

(五)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名学生在享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充分体验到纯真友谊的快乐,还有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少年天性纵情释放的快乐,激情随意挥洒的快乐。

一切教育的幸福在于我们理解了学生,一切教育的不幸在于我们误解了学生。教师津津乐道的重大问题,学生也许会困得打瞌睡;教师认为轻描淡写的小事,在学生看来,也许重大的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