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谈话类综艺节目的概念与特点

分析谈话类综艺节目的概念与特点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概述通过对谈话类综艺节目基本概念的讲述,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谈话类综艺节目。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对谈话类综艺节目的鉴赏评价能力,领会其节目特点。

分析谈话类综艺节目的概念与特点

任务概述

通过对谈话类综艺节目基本概念的讲述,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谈话类综艺节目。

能力目标

对谈话类综艺节目的类型划分有清晰的认知。

知识目标

掌握谈话类综艺节目的特点。

素质目标

使学生具备对谈话类综艺节目的鉴赏评价能力,领会其节目特点。

一、谈话类综艺节目的概念阐述

电视谈话类综艺节目(talk show)源自美国,是指将人际间的谈话交流引入电视屏幕,并将这种交流直接作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的电视节目形态,重点是使谈话者从基于角色关系的角色传播进入基于人际关系的人际传播。谈话类综艺节目是在一个相对固定或者流动的生活状态下的谈话现场,主持人与嘉宾、现场观众面对面口头交流信息,交流话题的范围较广,交流双方或者多方的互动性强;交流过程中除了语言以外,交流现场的人物表情、动作、姿势、情绪以及现场氛围的整体感知和即兴反应都至关重要。节目中经常把特写镜头定格在现场人物瞬间变化的面部表情上,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面部表情富有变化,具有不可控性和表现力,是现场交流的非语言符号中十分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手段,能够反映人物的情绪波动。因此,谈话类综艺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介试图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

二、谈话类综艺节目的类型划分

1.演说类

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运用有声语言,辅以肢体动作、面部表情,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因此,能够形成演说类综艺节目的基本形态在于:首先,嘉宾向观众表明观点立场,为保证完整性,中间不需要语言的互动交流但不妨碍情感交流;其次,表情达意要有鼓动性,节目借助电视荧屏为传播平台,以嘉宾“说话”为内核,以现场演说为目的,以讲述自身经历、他人故事或探讨社会热点等为演说内容,以阐述观点和宣传主流价值观为宗旨,兼具纪实性、教育性、竞技性和娱乐性。比如,《开讲啦》《超级演说家》《我是演说家》《青年中国说》等。

2.聊天类

聊天类综艺节目中,主持人根据话题需要,邀请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特点的嘉宾到演播室进行现场交流。其特点是嘉宾代表面广,可以真诚沟通、各抒己见,交流气氛宽松、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一般在思想交锋时也不会形成激烈的言语冲突,适用于讨论大众普遍关注又无重大分歧,经过深入交流、探讨可能达成共识的议题。比如,《锵锵三人行》节目中“意识流”般的侃谈,无疑接近日常“聊天”的本来面目;节目《圆桌派》中邀请精英人士以聊天对话的形式对当前引发关注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谈论,让观众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既能娱乐又能汲取人生智慧。

3.访谈类

访谈类综艺节目,一部分属于明星人物专访,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交流,主持人在与明星交谈时也要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表达出来参加探讨,一般情况下嘉宾人数不多,常常是一位,比如《非常静距离》。另外一部分往往是采访某领域的专家、权威或者某事件的当事人,谈论的话题也相对严肃,能反映一定的品位和内涵。通过主持人与重大事件当事人、目击者的交流,揭示幕后的故事,反映时代的变迁和嘉宾的思想境界。访谈类综艺节目有时也采取聊天的形式,但与聊天类综艺节目仍然有细微的差别:访谈类综艺节目多数情况下为两人交流,聊天类综艺节目人数可多可少;访谈类综艺节目的话题、角度往往经过精心选择,甚至比较专业,聊天类综艺节目的话题、角度相对家常化,气氛更轻松。

4.辩论

辩论类综艺节目中,谈话各方的观点有重大分歧,分别站在正反两方,在现场通过言语交锋表达各自立场的观点,主持人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引导他们充分陈述。其特点是紧张、冲突,适用于讨论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潮,以及人际关系、民事纠纷等。比如,《奇葩说》中看似不着边际的辩题实际上往往引发观众的深入思考,如第六季第四期辩题“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实际上辩题的实质在于“选择救猫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选择救画在于对艺术价值的肯定”,讨论艺术与生命孰轻孰重,让观众在辩论中加深思考。类似的辩题还有:“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你支持吗”在于思考人类与文明的关系;“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重新审视网络环境;“高薪不喜欢和低薪喜欢怎么选”引发年轻人对职业生涯的考量;“生活在外地,我过得不开心,要不要告诉爸妈”启发观众在忙碌的工作中考虑亲子关系等。(www.xing528.com)

5.脱口秀

“脱口秀”是对英语“talk show”的音译,国内的脱口秀节目,在节目形态上更多关注主持人的单口秀部分,突出娱乐功能,展现的是主持人自身的魅力。比如,《大鹏嘚吧嘚》《金星秀》等。美国业内人士通常将时长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聊天或杂耍节目称为“talk show”。在美国,电视“脱口秀”是从广播“脱口秀”中走出来的,早期的“脱口秀”以新闻评论为主,主要对近期发生的新闻热点进行谈论评说,主持人对来宾进行访谈或者上门对人物进行采访,通常主持人和来宾都不准备讲稿,而是靠现场随机应变。

三、谈话类综艺节目的艺术特点

1.主持人定位:从倾听者到观察者再到参与者

谈话类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始终是节目的核心因素。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根据时代的发展与观众的诉求经历了多次变化,从最开始的节目流程把控者、倾听者,发展到观察者和参与者。作为倾听者,主持人的重心不是自己说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观点、展示了自己多少口才,而是在于向嘉宾提问进而引导嘉宾尽情表达意见,鼓励嘉宾陈述观点和进行情感交流。发展到后期的谈话类综艺节目,将主持人置于参与者的角色中,通常需要主持人在自身气质与节目标签化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节目的内容更多是主持人与嘉宾的双向了解,主持人在特定氛围下既是访谈者也是观察者和参与者。节目展现的是双方互相了解的过程,由此建立起这一类节目独有的优势和魅力,比如,朱丹的《丹行线》和谢霆锋的《锋味》。

2.情感转向:从理性克制到感性体验

带有感性体验的鲜明风格、输出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是近期谈话类综艺节目的共通之处。相对于早期谈话类综艺节目中的客观冷静、理性克制不同,主持人的个人感觉变得至关重要。《十三邀》节目的宣传语是“带着偏见看世界”,作为节目主持人的许知远,对嘉宾提出的很多问题是带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甚至更多地需要嘉宾迁就他的主观判断。许知远表现出强烈的个人观点,并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但是并不影响节目本身的吸引力。《仅三天可见》的主持人姜思达从不抗拒表达“自我”,用感性的方式去感受自己和嘉宾之间产生的交流。姜思达在节目里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态度和观点,甚至直接用“讨厌”来形容于正、直接表达自己融入不了池子的圈子,节目中随处可见姜思达的内心独白。

3.话题来源:从个体人生历练到社会公共议题

2019年,《奇遇人生》第二季第三期邀请的嘉宾是刘雯,这位蜚声国际的超级名模和淘金四姐妹一起体验三天的北极淘金生活。在节目中她坦承:“其实我一直觉得风景也好,地点也好,最重要的是你跟谁去。因为我觉得那里再好,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没有人能分享的话,应该还是会很寂寞吧,即使你可以每天干很多事,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倒头就睡。”刘雯的情感经历让她自我调侃“工作就是男朋友”,这样的说法遭到《奇遇人生》总导演反驳为“选择性失忆”,面对事业的成功和情感的失利,刘雯难掩悲伤动情落泪。这样的情感困惑能引起当前社会中普通人群的广泛共鸣。

2019年,陈鲁豫推出新节目《豫见后来》,有一期主题聚焦“追星族”这一群体,节目嘉宾是杨丽娟,在经历了曾经轰动社会的追星事件之后,她面对现实困境和亲人离逝的思考,节目中用更加主流的价值角度解答了人们对杨丽娟的疑惑。《豫见后来》对“追星族”的关注,其实是想要通过个体人生经历来表达多元的选题范围,进一步延伸到社会公共议题。

4.谈话场景:从演播室到纪实情境

2018年,《奇遇人生》《今晚九点见》《丹行线》《锋味》《鲁豫有约一日行》《不止于她》等纪实谈话类综艺节目集中爆发,这些节目几乎均是标榜采用纪实性镜头语言真实记录,更加重视人物内心与思考等元素的挖掘,回归最初谈话类综艺节目吸引观众的本心,由此也提高了谈话类综艺节目场景设置的重要性。

谈话类综艺节目无疑是在一个“信息场”中挑选观众感兴趣的信息。传统的谈话类综艺节目将信息场置于演播室中,如今节目的信息场则置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之中。信息理论认为“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以及关于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陈述。因此信息在形态上可分为两大类:直接信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本身,这种信息本身是无序的,它通过感官引起知觉活动;间接信息——关于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陈述,这种信息是有序的,它通过感官直接影响理智生活。”谈话类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的谈话内容传达的是间接信息,电视图像传达的人物、场景、气氛等其他非语言因素则是直接信息。在纪实情境中,环境、氛围、人物心态等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谈话的内容也与场景氛围相契合,在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的共同作用下给观众提供观察和体验的时空。

案例分析

《鲁豫有约》《奇遇人生》《奇葩说》。

思考题

试分析谈话类综艺节目的艺术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