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课程设计翻转教学应用及评审规则

微课程设计翻转教学应用及评审规则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在研读第二届和2015年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文件中发现,其目的和首届基本相同,可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这样的比赛、参赛无疑是劳民伤财,根本达不到比赛组织者的预期目的,比赛的4项宏观目的就更无法实现。三届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分析情况见表2-1。

微课程设计翻转教学应用及评审规则

1.教育部组织微课比赛的目的

2012年11月20日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教培函〔2012〕7号)中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搭建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定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1]

在研读第二届和2015年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文件中发现,其目的和首届基本相同,可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

● 推进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 推动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 促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充分融合。

上述三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文件中提出的开展微课教学比赛的目的都是宏观层次的目的。对一名普通教师而言,很难理解、明白微课教学及比赛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哪些明确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导致很多教师认为参加微课教学比赛的目的就是比赛、获奖,而不知道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2.微课教学比赛之微观目的

从职业院校教师角度而言,只有在深刻理解、认可微课教学比赛和微课程教学的微观目的之后,才能深入研究微课程教学并设计制作出优秀的微课参加教学比赛,否则就会出现为了比赛、获奖或者为了完成院校安排的任务而参赛的情况,至于是否用于教学则无关紧要,只要按照比赛评审规则做就可以了。这样的比赛、参赛无疑是劳民伤财,根本达不到比赛组织者的预期目的,比赛的4项宏观目的就更无法实现。

(1)微课教学的微观目的

按照比赛要求,所有参赛的微课作品首先要应用于实际教学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才能参加比赛。因此,从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应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有以下4点:

学习者课前学习微课并完成规定作业,能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

● 翻转课堂教学实施促使学习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 通过创新性课题探索研究、综合性作业题训练,使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 由于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习者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直至学会为止。以此减小了各个学习者之间的水平、能力差距,促进学习者整体水平的提高。

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角度分析,其目的主要有5点:

● 提高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能力。

● 能够将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随时补充到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创新性学习,提高了师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 通过教学反馈,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分析原因进行改进、完善,使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更加完善,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 通过微课视频策划与设计制作,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

● 不同院校、不同教师之间通过合作开展微课程建设和微课教学实施,交流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微课教学比赛的微观目的

教师参加微课教学比赛的微观目的可能不尽相同,但从教师的整体角度而言,以下5点是共同关心的目的:

● 通过参赛促进自身在微课教学策划、设计和教学实施水平等方面的提高。

● 与其他参赛教师交流沟通或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提高微课设计与教学能力。

● 完成院校安排的相关工作任务,提高院校声誉。

● 展现教师微课教学的成果和知名度。

● 获得一定等级的奖励。

3.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的变化分析

(1)分析研究评审规则变化的意义

分析研究全国高校(高职高专)首届、第二届和2015年(第三届)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有以下5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 掌握每届评审规则中的共同点和重要的评审指标。(www.xing528.com)

● 掌握新增加的评审指标,分析增加的原因,以此确定微课教学比赛的发展动向。

● 掌握删除的评审指标,分析删除的原因,前车之鉴引以为戒。

● 结合自身微课教学情况,对照评审规则,查找问题和不足。

● 根据自身经验和以往获奖作品分析,选择适宜的评审指标进行创新。

三届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分析情况见表2-1。

表2-1 三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对比分析表

978-7-111-52708-4-Chapter02-1.jpg

(续)

978-7-111-52708-4-Chapter02-2.jpg

(续)

978-7-111-52708-4-Chapter02-3.jpg

(2)首届与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中的重点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第二届与首届的微课教学评审规则比较,其主要变化源于第二届将高职高专分离出来单独进行比赛和评审。其变化、改进的重点是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在设计制作微课过程中要充分融入职业性特征。第二届与首届比较变化较大的地方有:

1)“1.1材料完整”指标中,增加了“动画、视频、图片、答案”等辅助扩展资料的要求。因为在职业教育中,有些动作(机器或人工的动作、操作、流程等)用动画、视频、图片方式表现比语言表现的效果更好。

2)“2.1选题价值”指标增加了5分,选题内容增加了“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微课类型中将实验改为“实训实验类”,并增加了“鼓励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作品”要求。因为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别是一体化教学选题,既有知识点又有技能点,有时难以分割进行。

3)“2.3教学方法与手段”中增加了“2.3.2鼓励参赛教师采用多元设计理念、方法、手段设计微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使用但不限于:把图片、动画、视频、HTML网页等多种媒体技术,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这样设计微课能够很好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一些难点、重点能够以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便于学习者理解和学习,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4)“3.1目标达成”增加了5分,同时增加和强调了“能促进学生知识运用及专业能力提高”,这里的重点是学到的知识要进行运用,使专业能力得到提高,这一点要在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出来。

5)“3.3教学规范”中增加了教师不出镜的要求,即“教学表述规范、清晰,教学逻辑严谨,严守职业规范,能够较好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知识点等讲解清楚,此类作品本项分值10分结合评审规则中教学安排部分合并评审使用。”对于教师不出镜作品则要充分体现出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以使其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很多微课都是教师出镜和不出镜的综合应用,其效果比不出镜或一直出镜要好得多。

(3)2015年与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中的重点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015年与第二届微课比赛评审规则在各项指标上变化不大,重点是相关要素的分值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作品规范和教学安排的分值增加了,而教学效果的分值降低了,并删减了部分指标要求。相关指标变化及变化原因分析如下:

1)“1.1材料完整”增加了5分,指标要求没有变化。根据对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参赛作品和部分获奖作品的研读和分析发现,有些作品提交的资料不全,部分资料质量不高,表现在内容粗糙、缺乏细节或者与微课视频的吻合度不高等。如果要参加2015年微课比赛,就要在材料完整性方面进行完善改进,特别是微课教案/脚本设计编写、PPT课件设计、课后进阶式作业及答案,以及其他辅助资料,都要认真对待,不可马虎应付,并要注意与微课视频的内容相对应。

2)“1.2技术规范”增加了5分,并对微课视频的限定在时长5~10分钟为宜(不超过15分钟)。我们注意到,首届是10~20分钟,第二届是5~15分钟,2015年是5~10分钟,时长在不断缩短。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这一点和普通高校学生有差别。二是对于一个知识点、技能点的讲授要精练,去掉不必要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抓重点、难点进行精讲,要“短、小、精、全、悍”。三是要缩短片头、案例导入的时长,达到目的即可,以往参赛作品中出现了片头过长且重点不突出、导入案例啰啰嗦嗦抓不住要点等问题。

所以,如果2015年要参赛,一定要注意片头、案例导入和内容的短小精全悍三个方面。另外,如果有非教师出镜或参与微课教学中,则非教师人员的表现、语言、行动规范等也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要把他们当作课堂中的学习者来对待,他们是教师的助手,是微课视频中的配角,教师是主角。

3)“2.3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了5分,同时删除了“2.3.2鼓励参赛教师采用多元设计理念、方法、手段设计微课”的要求。本来设计微课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在学习者有限的集中精力的时间内,学会、学好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或技能点。通常,对于一个已知的知识点或技能点而言,有一种相对最佳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与教学应用。有时,选择两种相对较好且能互补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手段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是选择越多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手段就越好,多了会造成理念不清、方法乱用等问题。因此,将“鼓励参赛教师采用多元设计理念、方法、手段设计微课”删除。

那么,如果参加2015年微课教学比赛时,该如何选择设计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呢?

一是要根据微课内容选择最佳、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教学设计理念,如果是多元(2~3元)理念,多元理念之间要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才能发挥作用。

二是应根据学习者的学情和教学内容,选择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主导,必要时配合其他1~2种教学方法。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时间段和内容,有重点地应用不同的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

三是根据院校教学条件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利用好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尽量不要单一化,根据内容特征,分别选择录屏、录像、动画、虚拟演播厅等组合呈现方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4)“3.教学效果”减少15分,其中“3.1目标达成”减少5分,删除了“3.3教学规范”10分。这样的调整就更加科学合理了,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微课的学习者,评委和其他同行教师应该是次要评价者。现实中,学习者基本不参与评价。二是微课教学要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才能实现其最佳的教学效果,单独从一集微课视频及相关资料中很难完整、全面地反映出教学效果,只能进行推断和预测。三是即使评委和其他教师转换角色,以学习者的角色观赏微课视频和相关资料,有时也很难转换准确。同样一套微课参赛作品,南方/北方、沿海/内地、城里/农村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收获和对其评价会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各地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基础、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减少该项的分值是基于现在国内职业教育现状做出的正确调整。

5)删除了“3.3教学规范”10分。删除该项的合理性因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规范与表现在教学效果和目标达成中能够体现出来,二是该项内容在教学安排中已经涵盖,不必单独提出来,三是参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强。

但是,通过对部分第二届微课参赛作品、获奖作品的研读发现,完全删除教师“严守职业规范”要求会产生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微课作品中教师没有按照相应职业规范去做,在职业服装、职业语言、职业规范操作等方面存在不足和问题,对学习者易产生误导;二是实践教学设备、职场环境比较落后,与行业企业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015年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中,没有对实践类教学的职业性指标(职业规范、职业环境、职业语言、设备工具等)提出要求。但是,如果2015年要参赛,不可忽视职业性指标,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否则,目标达成中的“能促进学生知识运用及专业能力提高”指标就显得基础不牢、难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