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写真实体验,表达真情实感

写真实体验,表达真情实感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是我最崇拜的教育大师,也是我踏上教育写作之路的引领者和教育思想的启蒙者。受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我开始在实践中用自己的笔记录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开始写教育随笔或教育故事。我写的《一节有趣的颜色课》在全国《小学生英语报》教师版发表,这篇文章其实就是自己讲这一课的教学过程的再现。真情实感来自哪里?只有真实的东西,才会让人产生一种画面感,把人带入当时的情景中。

写真实体验,表达真情实感

我最初开始教育写作应该得益于前苏联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启发。苏霍姆林斯基是我最崇拜的教育大师,也是我踏上教育写作之路的引领者和教育思想的启蒙者。他就像一位亲切的长者,让我丝毫觉察不出一位教育家的居高临下。他用非常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讲了许多令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他朴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对教育的执着一直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使我为自己的成长找到了一位真正的引领者。受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我开始在实践中用自己的笔记录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开始写教育随笔或教育故事。从一开始陆陆续续地写到最后写作几乎成了我教育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期间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而教育随笔真正成为我成长的需要,成为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应该是从我下乡交流那一年开始。因为乡下的教学相对于城区学校,活动比较少,这正给我思考与写作提供了比较充裕的时间,使我有机会及时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及时记录下来。我利用一年的时间写了将近20万字的教育随笔,包括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孩子们之间的故事,以及对这些教育故事、教育现象、教育规律的思考。一开始写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写作的特别动机,只是把写作当作充实自己每日生活的一种方式,每天回顾一下自己与孩子们交往过程中的一些情景,记下自己对一些教育案例的思考,我觉得是件很愉快的事情。我常常一边写着一边情不自禁地笑了,一边写着一边加深着对教育的感悟。

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远离喧嚣”,就是描述自己当时写作的感受,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每日在灯前写下我与孩子们共同交往的故事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写作不知在何时已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当我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让我的希望与失落,快乐与忧郁,让我一切的情愫,一切的眷爱和一切的思想欢快地流淌出来的时候,我都会体验到心底的无比欢畅。我不知道我写这些东西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有一天会有人来欣赏,但至少,它使我的生活不再感到单调,让我每一天都能够有所寄托,有所希望。而希望是有浮力的,它会托举着生活,给我一种向前奔的力量。”

真的,那时候,写作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乐趣,就是自己生命的一种表达方式。我写的东西是自己教育教学中最原生态的东西,没有学术术语的包装,没有华丽辞藻的修饰,只有真实和鲜活。我体验到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可喜的变化,自己的教育能力也得到不断的提升。一年之后,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忽然发现,自己已经积累了将近20万字的教育故事和教育随笔,这个数字连自己都感到有些惊讶,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收获了一大片。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看了我写的这些文章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徐建华率真的支教生活,她与孩子度过的那难忘的日日夜夜,以及在这日日夜夜中承载着的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生命意义、教育意义让我有些震撼。我想,这不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生动的教育实践吗?这不就是我提倡的师生共同发展的一幅生动的图景吗?在这本书中,徐建华通过自己下乡支教一年来对平凡的教育小事和教育细节的观察与反思,从生命的高度、生活的视角考察教育,真正把学生当成平等的、自主的人,听取来自不同心灵、不同个性的声音,发掘其背后隐藏的教育哲理,真正把学生的成长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在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互动中体验工作的美丽和自己的人生价值,使教育与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光辉。它是一位小学教师教育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一份情感的真诚流露,是一个行动研究者的真实足迹和一份生命中至深的感动。”在张厅长的指点和帮助下,这本书已被列为山东省第二套创新教育系列从书正式出版,并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07年度全国百佳图书。(www.xing528.com)

其实,这本书所记录的一切都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并指导实践。比如,每天的课堂教学,每一节课后,总有特别精彩的地方,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总是把这些精彩之处或失败的教训及时记录下来,一篇篇真实可感的小文章就从我的笔下流淌出来。我写的《一节有趣的颜色课》在全国《小学生英语报》教师版发表,这篇文章其实就是自己讲这一课的教学过程的再现。当时,上完这节课后,觉得非常成功,有许多环节设计得很精彩,课堂效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课后,我就马上把它整理出来,并及时发了出去。不久,就在《小学生英语报》上发表了。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写教育类的文章不怕短小,但一定要真实、生动,只有真实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也才会写出感情。我很欣赏巴金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的确是这样,我觉得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永远不会打动人。文章要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不能感动自己的文章也一定不会感动别人。

真情实感来自哪里?就是我们真实的体验、真实的教育实践。我所写的东西几乎都是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今天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怎样改进的。只有真实的东西,才会让人产生一种画面感,把人带入当时的情景中。比如,我在《山东教育》上发表的《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就是来自于自己转化一个叫益民的孩子的实践;在创新教育上发表的《成长的感觉》《英语教学创新性评价的几点尝试》等文章都是自己真实的实践体验。因为有了丰富的实践,每当我提笔的时候,我与孩子们相处的一幕幕,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难忘的情景,都会生动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这样一来,我就不必为写不出真情实感而苦恼,也不会为了搜集材料而挖空心思,东拼西凑,因为我在写我所想的,写我所做的,写我亲身体验的,文章需要的教育素材就在我的身边,可以随手拈来。每当写文章时,笔端的文字和写作的灵感就会像泉水一般活泼泼地奔涌而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