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体育:概念和基本形态

现代体育:概念和基本形态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育的概念有其历史性和时代性,它是人们对一定时期体育特有属性认识的反映。我们遵照确定体育概念的三条原则,即科学性原则、同国际用语相一致原则及考虑民族习惯原则,阐述体育的基本概念。(二)体育的基本形态体育形态是指体育实践的相对稳定形式或状态,又称体育形式。③现代学校体育不仅要注重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实际效益,还必须着眼于学生终身个体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

现代体育:概念和基本形态

(一)体育的概念

体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时期。但是,“体育”这个术语却是近代才出现的。据现有资料,“体育”一词最先出现在法国。20世纪初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体育”这个概念从日本传入我国。其意译是指:同维护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联的一种教育过程。当前,我国对“体育”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用于狭义时,一般指体育教育(学校体育);用于广义时是指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地改善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

体育的概念有其历史性和时代性,它是人们对一定时期体育特有属性认识的反映。体育既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所以体育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还会进一步深化。

我们遵照确定体育概念的三条原则,即科学性原则、同国际用语相一致原则及考虑民族习惯原则,阐述体育的基本概念。

首先,体育是培养和完善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或过程;其次,体育所借助的手段一般被称为身体活动或运动;最后,体育不仅是通过身体,而且还必须是针对身体所进行的教育。“身体”一词在这里已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的限定,其含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身心一元论”来解释,应该是灵魂和肉体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交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依据上述分析,我们对“体育”这一概念做如下定义:“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谋求人体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二)体育的基本形态

体育形态是指体育实践的相对稳定形式或状态,又称体育形式。体育形态各色各样,难以计数,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别。根据各种体育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人们对体育基本类型的认同,以及体育工作的实际状况等综合因素,我们把现代体育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即体育的教育形态——学校体育;体育的文化形态——竞技体育;体育的文化、教育及其产业的综合形态——社会体育。这三种体育形态虽然都可以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且各具特色,但它们之间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即狭义的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1)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在中国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扩大疆土,实行文武合一的教育。西周时期实行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中的射、御二艺则是军事技能训练和身体训练,礼、乐中的音乐舞蹈也具有锻炼身体的作用。汉代,以“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教育内容。隋唐时期,分设为文、武科举。至宋、清两代,主张“重文轻武”教育。19世纪末,学校体育由欧洲传入,官办学堂开始设有“体操课”,主要以普通体操、兵式体操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西方学校体育教育。公元前6世纪雅典教育中,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教育观点中提出了体育教育的内容,并开始围绕培养身心协调发展人才的学校教育目标。中世纪欧洲,宗教神学思想完全控制了学校教育,将体育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公元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教育上开始重视学校体育。20世纪初,奥地利的高尔霍费尔把教育引向“全面发展”的方向,确定了体育在学校的重要地位。他意识到运动对集体的作用,确定了体育课程的组织形式,使“身体教育论”沿袭了半个世纪。(www.xing528.com)

(3)体育教育新观念。①结合健康教育与社会变革对完善人体的要求,强调应彻底转变体育价值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校体育更多关注健康教育所要达成的宗旨,主张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解决包括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等诸因素在内的健康问题。②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应强调在全面发展身体的同时,让学校体育更加关注人的良好的个性发展与健康人格的培养。充分利用体育鲜明的动态特征,以及在表现竞争、友谊、合作、耐受挫折的意志与精神方面的价值,为有效协调体能发展与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挖掘人类赖以生存的体力潜能以及为培养未来职业与工作环境所需的各种适应能力服务。③现代学校体育不仅要注重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实际效益,还必须着眼于学生终身个体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即重视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因素在内的综合效益。力求满足个人的体育兴趣爱好,启发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讲究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对体育的欣赏水平和参与水平,以适应21世纪开拓型人才对精神、体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为国家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人才做贡献。

2.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心理的相互较量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是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体力、智力与运动才能,以夺取优异成绩为目标而进行的科学训练和各种竞赛活动。竞赛名次与所代表的群体和地区荣誉密切相关,一个球的得失,一个名次的高低都事关国家、民族荣誉,它往往被视为国家或地区实力强弱的较量。由古希腊开创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使竞技体育始终倡导和平竞争,并在后来的发展中,以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为目标,最终成为表现世界和平、友谊、精神力量与意志的象征。

3.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亦称大众体育或群众体育,健身、娱乐、休闲体育、余暇体育、养生体育等均可列入社会体育范畴。它的对象主要是一般民众,其中包括男、女、老、幼、伤、病、残者,活动领域遍及整个社会乃至家庭,所以社会体育堪称是活动内容最广、表现形式多样、适应性较强、参加人数最多的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社会体育开展的广泛性和社会化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的高低、余暇时间的多少及社会安定等因素。从世界发展趋势看,社会体育作为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无论普及程度还是开展规模,都不亚于竞技体育,大有跃居成为第二股国际体育力量的势头。

(1)生活体育是指以健身、健美、娱乐、休闲、医疗和康复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是直接为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体育形式。生活体育一般要求自愿参加,有集体和个人两种活动形式。活动对象包括男、女、老、幼、伤、病、残者,活动领域遍布整个社会乃至家庭。

①追求自我教育,保持生活平衡。经常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有助于自我教育、调节情绪、增强体质,培养勤奋刻苦的精神、谨慎谦虚的态度和持之以恒、质朴干练的作风。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生活空间,每天清晨或晚上在公园、广场和湖畔等地,或个人或群体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在促进身体健康、缓解心理积郁、增进身心健康等方面有很好效果。所以,为了保持生活平衡,人们将对生活体育倾注更大的热情。

②防疾病于未然,享有快乐健康。生活体育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必需,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人们有些生理功能却在逐渐减弱,这主要是缺乏运动而造成的运动不足病(亦称文明病)。尽管现代社会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完善的医疗保障,但为了防患于未然并解决健康危机,生活体育将成为未来生活的主要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投身于生活体育之中,讲究适度锻炼,不拘任何形式追求娱乐休闲,选择省时简便的体育形式,把体育锻炼和生活活动结合起来,并贯穿在工作、学习、家庭、娱乐和旅游活动中,充分享受快乐与健康。

(2)极限运动。极限运动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是指人类在与自然融合的过程中,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它除了追求竞技体育超越自我生理极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外,更强调参与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同时,它还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因此已被世界各国誉为“未来体育运动”。由于极限运动有其融入自然(环境、生态、健康)、挑战自我(积极、勇敢、愉悦、刺激)、“天人合一”的特性,所以参与者众多。极限运动追求的不是破纪录和获得奖牌,而是完全属于个人的心理成就感、刺激感和满足感以及个人价值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