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略说:内心宁静,外在温和

老子略说:内心宁静,外在温和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章里,老子进一步阐述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老子提出“人法地”,人应该效法于大地。因此,明了大道的圣人们懂得终日持重——起心动念、待人接物、一言一行均善自护念,犹如行军打仗需要运载枪炮粮草等辎重一样,不会轻浮躁动。行为狂妄轻躁,恣情纵欲。狂妄轻躁,会失却为人的根本和生命的真元。

老子略说:内心宁静,外在温和

前面一章,太上通过讲述宇宙如何诞生、膨胀等“发展状况”来描述“道”,说其“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告诫我们要效法于地大、天大、道大、自然。在这一章里,老子进一步阐述说: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老子提出“人法地”,人应该效法于大地。大地表面上看安忍不动,其实每时每刻都在生生不息地运动着。大地可谓真的做到了动静一如。大地最自重,地上万物,都是“附着”“寄生”在地球上,万物生长在地球上,地球自然是其“根”。万物比起大地来说都是“轻”的,所以说“重为轻根”。

当然,在彻悟大道的老子那里,压根儿就没有所谓轻重之分了,他老人家只是在劝告世人,若要修道,必先效法于大地——自重、持重而生生不息。不自重的人,容易急躁,难以入静。地上万物,重是轻之根,好比静为躁之主一样。练功修道,入门最难就是入静,后天躁动的习性一旦降伏,先天清净之主人翁就会显现。故曰“静为躁君”。因此,明了大道的圣人们懂得终日持重——起心动念、待人接物、一言一行均善自护念,犹如行军打仗需要运载枪炮粮草等辎重一样,不会轻浮躁动。哪怕功成名就,金丹已成,功夫已证。或者股票大涨,炒楼翻番,也淡然处之。这就是“虽有荣观,燕处超然”。(www.xing528.com)

老子所讲的大道,无处不在。当然可以被应用在各个领域。这一章,历代帝王将相名臣们均奉为圭臬。尤其是这一句“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一般的理解是圣人们懂得持重守朴不轻躁妄动,作为万乘大国的君王却常常不知自重,攫取天下财物、资源为己所用。历代帝王都是因此而失去天下甚至死于非命的,所以说“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我们如果从养生修道的角度来看,“万乘之主”,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明明知道养生修道要守拙守朴,处下处低,自重自静,偏偏杂念纷飞。行为狂妄轻躁,恣情纵欲。如此生活于地上天下,哪有得道之日?狂妄轻躁,会失却为人的根本和生命的真元。恣情纵欲,杂念纷飞,则会埋没心智、元神,焉有悟道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