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略说:长生久视的智慧

老子略说:长生久视的智慧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也不完全反对,但是他老人家认为还不如去种地。这个化生出来的“有”,在《老子》第一章中说,“有,名万物之母”。医道两家秘传的金丹大道的功夫,就是炼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略说:长生久视的智慧

前面老子说悟道的圣人明白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他们虽然端方正直,却不会有棱角伤人;他们清正廉明却不会因其高洁而削别人面子;直来直去、公是公非却不会让人觉得他们太过直接太过放肆。因为圣人懂得了要“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懂得“和其光,同其尘”。老子接着说: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一个人若懂得知荣守辱,和光同尘,那就是顺应天道了。顺天应人,才是长生久视之道。治身与治国,其实是一个道理,你因天之序,合道而行,有健康的因就有健康的果,自然可以获得健康。放手让老百姓去从事生产劳动,改革开放,国力自然就会强盛。当然,这里面拿捏的分寸,“孰知其极”,非明至道者不可察知。那如何把握呢?

“治人事天,莫若啬”,统治民众也好,侍奉上天也好,这其实都是有为之法。老子也不完全反对,但是他老人家认为还不如去种地。在当年的农耕时代,种地才是最应该做的、最自然的、最合天道的。这就是“治人事天,莫若啬”。这句话千百年来被各家注解得面目全非,特别是近现代的注家、儒家的学者们本着勤俭节约的理念把这个“莫若啬”的“啬”注解为“吝啬”。这当然也说得通,但是先秦时代的“啬”通“穑”,意思是收割谷物,泛指耕作。《汉书·成帝纪》说:“服田力啬。”意思就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当然,“啬”是收割谷物,有收成、收敛的意思。古人珍惜粮食,大家都会节俭着用,所以“啬”字慢慢有了节约、节俭的意思,乃至后来发展出了“吝啬”的意思。所以说把“啬”注解为吝啬不太对,注解为节约、收敛还好些。当然,这些留给文字学家、古代汉语专家们去训诂吧。胡涂医这里想说的是,老君的本意是说人为地去“治人”、去“事天”,都是有为法,不如老老实实去耕种,才是自然而然应该做的事。好比以前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故曰:“治人事天,莫若啬。”

老君可能也是知道后代会乱注一气,干脆进一步说:“夫唯啬,是谓早服。”说去种地耕耘,这是早就应该去“服田力啬”,去努力从事的活儿。好比修道养生,你不早早努力在心地上下功夫,谈何心开脉解呢!这里的“服”字,是“用”——用功、努力、从事的意思。

“早服谓之重积德”,早早开始努力耕耘,早早开始用功,这就是在大大地积累福德资粮。好比养生修道,你不在青壮年时期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筑基,哪能走得多远呢。虽然老子提倡“上德不德”,但是他老人家也鼓励人们要及早积德、重积德。德,其实相当于大道的投影、大道的特性。你早早开始耕耘、积累,也能慢慢合于至道。

“重积德,则无不克”,早早懂得开始大量积累福德资粮的人,才可以全天地之德。厚积深耕天地之全德,虽不治人而人得大治,虽不事天而天得大事,而且更能攻无不克,德全不危,顺利到达彼岸。如果一个民族能做到如此,岂有不傲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呢!(www.xing528.com)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因为德全不危,重积福德,所以无所不克。大道似水,任何挡路的岩石、石头终会被它冲圆、冲小乃至于吞没,其势不可当。因为攻无不克来自重积德,个中三昧太过微妙,微妙得无法描述其限量、极限。毕竟无所不克的状态,真正吻合了大道无穷无尽的无边状态。

大道之浑然性体,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正是“莫知其极”。在这个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的“莫知其极”虚无中,却可以化生出“有”的国土、“有”的世界来。故曰:“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这个化生出来的“有”,在《老子》第一章中说,“有,名万物之母”。所以“有国”,就是万物之母的“有”的国土、世界、境界。这就是“有国之母”。若能从虚无大道中窥见这个“有”的国土,就可以把握生死了。故曰:“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好比一个国家,如果统治者不去“治人事天”,而是与民众一起勤奋劳作,早早抢在别的国家之前服田力啬,这样的国家就是在积功累德,国力就会强盛。这样发展下去,很快就能做到攻无不克,四海来朝,实现伟大复兴,其国家前途就不可限量。能这样治国,才是人民之福。这样不治而治,其国家反而更加前途无量,可以此长期执政。同理,修道养生,不必搞啥“治人事天”,瞻星礼斗,而应该脚踏实地,在自己心地上下功夫。但勤耕耘,不问收获,积功累德,才有望身心解脱,窥见大道。这才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医道两家秘传的金丹大道的功夫,就是炼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当然,修道这个事情,不可以有太多伎俩,越简单越好。开始得越早越好,年龄越小杂念越少,“所知障”也越轻,进步会越快。有缘听闻大道的,都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机会。“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