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独秀教育思想的转变及实践研究

陈独秀教育思想的转变及实践研究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对革命派思想的不断了解,陈独秀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励志社成立不久,留学生思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便集中突显。留日期间,陈独秀支持、认同革命派思想的一个无可辩驳的依据是陈独秀的“脱会”,即后来陈独秀因不赞同立宪派的观点而退出励志社。

陈独秀教育思想的转变及实践研究

除了国内动荡的局势促使陈独秀对清政府产生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外,陈独秀初到日本的经历也是促使其思想转变的重要因素。

青年时期的陈独秀,思想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陈独秀本身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人,他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性以及对新思想的渴求,使他虽身处异国却时刻不忘寻求突破。这种个性特征在留日期间的陈独秀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1900年,留日学生创办《译书汇编》杂志。与用刊物来传播西学的宗旨相符,“励志社”的成员译著了诸多西方著名民主思想家的作品,如孟德斯鸠的《法意》、穆勒的《论自由》、斯宾塞的《代议政体》等。[4]这些反映西方先进政治体制以及曾为推翻西方封建专制统治提供思想武器的著作,在留学生中广为流传。

1901年5月,陈独秀未到日本时,在日本的留学生主办的《国民报》创刊。《国民报》所刊文章较为激进,主要宣传天赋平等的思想,倡导西方的自由、人权等先进学说,主张推翻清政府并建立新的体制。由于《国民报》有着明确的宗旨及思想阵营,故具有区分思想派别及政见的作用。换言之,通过《国民报》,倡导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派人士必然与维护清政府统治的立宪派划清界限。如此一来,留学生中便出现了思想与阵营的分化,并且因为思想政见的不同,两派之间的思想斗争较为激烈。

1901年,陈独秀到日本后,加入了留学生所创办的“励志社”。励志社创办于1900年,创社之宗旨在于促进留学生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即“联络感情策励志节为宗旨,对于国家别无政见”。由于该社创办之初担负着传播新思想、新学说的任务,所以加入励志社的留学生颇多。(www.xing528.com)

励志社由于广泛吸收留日学生,加之社团成员的背景、教育经历等各异,故而思想多样化。一般来讲,励志社中的思想有两大阵营,即“改良派”与“革命派”。对于前者陈独秀是相对熟悉的,而对于革命派思想,初到日本的陈独秀了解并不多。面对新思想,陈独秀没有故步自封,而是选择主动地接受和吸收,此符合陈独秀敢于创新、突破的独特个性。随着对革命派思想的不断了解,陈独秀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

励志社成立不久,留学生思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便集中突显。即留学生由最初政见的不同,演变成为后来的互相攻击。随之,在励志社内展开了一场持久的针对国内形势的“革命”与“改良”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各派成员争相表达自身观点,并力陈自身观点成立的依据。陈独秀作为争论的参与者,因入社后对革命派思想的接触,已经明显倾向于拥护革命派理论。留日期间,陈独秀支持、认同革命派思想的一个无可辩驳的依据是陈独秀的“脱会”,即后来陈独秀因不赞同立宪派的观点而退出励志社。

对于陈独秀思想的发展而言,留学日本是正确的选择。初到日本留学的陈独秀便接触到思想更为激进、更为彻底的新学说、新理念。由于革命派的思想是一整套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倡导自由平等的学说,此必然给原本深受改良思想影响的陈独秀以思想上的巨大冲击。

可以说,在新思想、新风气云涌的社会背景下,年轻的陈独秀时刻面临着抉择,其对任何一种思想的接纳或排斥,都对选择人生发展方向、明确人生目标等至关重要。显见的是,青年时期的陈独秀每次在面临选择时均是向“新”的,其致力于更新自身的思想和观念,力求不断突破、不断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