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庆:陈独秀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成果

安庆:陈独秀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塔高八十多米,气势宏伟,是古城安庆的象征和标志,有着“过了安庆不说塔”之说。这就是陈独秀所说的,安庆市所辖怀宁县众山之祖的独秀山。随着陈独秀的沉浮,安庆的名声也远播四方。[2]有关陈独秀的出生地,以前有安庆与怀宁之争,实际上应在安庆市。所以,陈独秀三子陈松年说:一般说陈独秀是安徽怀宁县人也可以,实际上是安庆人,因为原来的怀宁县城在安庆,安庆是属于怀宁县管辖的。确切些说,应该是原怀宁县、现安庆市人。

安庆:陈独秀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成果

安庆地处安徽西南部,皖河入江处,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称呼,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和黄梅戏之乡。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已是古皖国,楚灵王在天柱山(皖山)之南建立皖城,封伯建城。相传东晋诗人郭璞来这里游览,倍加赞赏,说“此地宜城”,故安庆又称“宜城”。它雄踞长江北岸,环山临江,江面狭窄如带,地势十分险要,可以“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锁钥南北,坐镇则呼东西”。因此,自古建都南京的朝廷,都把安庆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地河流与湖泊交错,土地肥沃,水面广阔;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长江与支流皖江口汇合处,十里之遥就是巍然屹立于大江北岸的古塔——振风塔。塔高八十多米,气势宏伟,是古城安庆的象征和标志,有着“过了安庆不说塔”之说。振风塔建于明代,雄踞全国108座砖石结构宝塔的第二位。[1]相传,这座宝塔是为振安庆文风而筑。

登上振风塔,极目远眺,东南是“奇峰一见惊魂魄”的名扬四海的佛教圣地九华山;西南有“一峰独立,圆如椎髻”的小孤山,浮现在滔滔江水中;东北有全国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浮山,三面环水,宛若浮船,峰岩洞壑,玲珑怪幻;西有以“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著称于世的“古南岳”天柱山;北郊有峰峦迭起的大小龙山,铺彩叠翠,蜿蜒似龙。在四周皆名山掩映下,离城约二十千米的西北角,有一孤峰拔地而起,奇特而令人瞩目:“西望如卓笔,北望如覆釜。”这就是陈独秀所说的,安庆市所辖怀宁县众山之祖的独秀山。

安庆古城孕育出一代代风流人物。有“宋画第一”的著名书画家李公麟,明代大思想家方以智,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现代著名小说家张恨水,“两弹元勋”邓稼先等。清代桐城县文人方苞、刘大魁、姚鼐开一代文风,创立了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先后影响中国文坛二百多年。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生于此、长于此,名扬海内外。安庆亦是文人荟萃之地,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文天祥史可法等,在此留下千古绝唱和丹青墨宝。同时,安庆也是一座历史名城,近代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保卫战辛亥革命前徐锡麟起义和熊成基马炮营起义等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安庆自清乾隆二十五年到20世纪30年代,二百七十余年,一直是安徽省府所在地。在这片土地上,它孕育出呼唤“科学和民主”的一代人杰陈独秀。随着陈独秀的沉浮,安庆的名声也远播四方[2](www.xing528.com)

有关陈独秀的出生地,以前有安庆与怀宁之争,实际上应在安庆市。早在南宋嘉定十年(1217)安庆城扩建后,安庆就一直是安庆府治和怀宁县治所在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庆布政使司移至安庆,该城又相当于当时的安徽省会。因此,安庆囊括省府县三级治所于一地。所以,陈独秀三子陈松年说:

一般说陈独秀是安徽怀宁县人也可以,实际上是安庆人,因为原来的怀宁县城在安庆,安庆是属于怀宁县管辖的(现在怀宁县与安庆市分开了)。确切些说,应该是原怀宁县、现安庆市人。[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