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保护投资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环境保护投资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一些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走了先发展生产后治理污染的弯路,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不但数额很大,而且逐年增加,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美国、日本甚至高达2—2.5%。据美国的资料,1970年环境投资总额近100亿美元。环境投资对一些污染严重和中小企业的经济指标发生了不利的影响。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主要也是由于生产中资源的严重浪费所造成的。

环境保护投资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1. 环境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环境经济学中一个基本的原理是:自然环境是社会经济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都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商品或劳务。自然环境具有下述四种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功能,从而提供了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经济效用:

(1)大自然是人类的栖息地。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以及肥沃的土地等环境要素,都是人类生活和繁衍的必要条件;缺少了它们,人类就无法生存下去。

(2)环境是社会生产劳动的对象。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各种商品与劳务,以满足自身物质和文化生活上的种种需求;所以说,自然环境是人类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3)人类经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废弃物,最终都要排放到环境中去,并经过扩散、积存或同化等自然过程,转变为对人类无害甚至有用的物质。作为废弃物的排置场域接收体,环境具有自动净化和控制污染的独特功能。

(4)清风丽日,山明水秀,旅游的胜地,娱乐的佳境,这些优美的大自然条件,更进一步为人类的精神生活与社会福利提供物质资源。

由此可见,自然环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类生存空间的概念。它的重要意义不只是表现在商品和劳务生产的经济价值上,而且还在于具备保持环境的质量和再生自然资源的效能,从而成为人类经济发展和生活福利的物质基础。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天然条件下,大自然毕竟不能无限地供给良好的环境质量和足够的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种种需要。如果环境资源可以随便取用或任意挥霍,则人类对它的需求必定会超过其可能的供应。

六十年代后期,工业化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增长而且集居城区,以致废弃物的排放量超过了环境自净化的能力,从而引起了城市空气和水源的污染。开始时只是局部污染,对环境影响不大;后来日积月累,情况逐渐严重,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危及居民的身心健康与生活福利。尤其是毒害很大的核废物和汞、砷等重金属以及难降解的有机工业废物,更使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生命安全受到成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等等,都变成稀缺而珍贵的自然资源。要增加其供应,就必须投入资金和劳力或减少其它商品或劳务的生产。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进行市场贸易,等价交换;此时所牺牲其它商品或劳务的经济价值,便是增产这些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或者估计所需要投入的生产费用而称之为影子价格(Shadow Price)。

综上所述,从经济学的观点可以认为环境资源具有下面两个特征:

(1)环境资源的取用必须是有代价的,不应该无偿地使用。例如工业污染耗用了自然净化的容量,使环境质量降低,就应该象消耗其它物资一样,对污染者征收一定的排污费,不让其无代价地转嫁给社会来承担;又如开采露天煤矿资源,其生产成本不仅要考虑开采中的劳力与其它工业费用,还应该包括采空后对地面的复田费用;此外,还应该征收自然资源的使用税或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

(2)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兼顾到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最佳平衡,使可更新的资源得以再生和恢复。例如森林资源的利用,其采伐量必须与其自然生长量相适应;矿物资源的开发,其开采量也应该同探明的可开采储量相适应。这样,才能保护环境资源,使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既要统筹兼顾眼前和长远的经济利益,又要全面考虑局部和整体的环境效果。然后才能做到资源常有,生产永续;有了环境物质基础,社会经济就能持续发展下去。

2. 环境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www.xing528.com)

环境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是环境与经济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必须以辩证唯物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分析和合理解决环境经济的问题。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确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但又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才能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同样,保护环境虽然占用了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力而得不到直接的经济效果;但也只有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前提下,社会经济才能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根据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使二者协调一致,同时并进。

近代一些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走了先发展生产后治理污染的弯路,用于环境保护投资不但数额很大,而且逐年增加,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美国、日本甚至高达2—2.5%。据美国的资料,1970年环境投资总额近100亿美元。1971到1976年上升一倍,平均每年达200亿美元。估计今后十年平均每年将达300亿美元;而25~30年后将达400亿美元。此项费用如由私人厂商承担,势必增加生产成本,提高物价,不然就将停产倒闭,引起职工失业。其结果是把环保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给整个社会的生活福利造成损失。如果由政府承担,也只有滥发钞票,使国家债台高筑,货币贬值;最终导致国民经济的恶性循环,而环境问题仍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在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况。环境投资对一些污染严重和中小企业的经济指标发生了不利的影响。如造纸厂的污染治理费用约占产品价值的9%,钢铁厂的占6%。结果,产品价格提高,市场竞争乏力,使日本七十年代的经济发展速度比以前减慢下来。

至于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仅对已建成的100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费用来讲,估计就需要300多亿元人民币。要国家一下子投入这笔巨款,事实上是办不到的。由此看来,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确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一面。这就要求人们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问题,探讨环境与经济的辫证关系,揭示它们之间协调发展的规律,以便利用有限的投资,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能促进经济发展。下面特举出节约生产和生活上资源的例子,来说明这种矛盾统一的可能性。

美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6%,但所排放的生活垃圾竟高达世界总量的50%左右。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也只占世界的1/4左右,但所消耗的能量却达到了全世界的总耗量3/4以上。可见,他们在生活上和生产上浪费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如果能够加以节约,则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水平,同时还可节省环境投资。

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主要也是由于生产中资源的严重浪费所造成的。例如国内大型电厂的热效率仅27%,整个能源利用率不到30%;木材的平均利用率仅50%,造纸厂只有45%;其他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利用率也只有30%左右。这都可以用较少的投资,改革工艺技术,回收利用资源;既能取得经济利益,同时又能收到环境效果。

由此可见,经济和环境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它们之间可以彼此协调,互相促进。环境保护并不是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保护生产力,使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动力;同时也不是消费对象,而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生产部门。

3. 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上面两节讨论了环境与经济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而又相互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它们协调一致,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而并肩前进呢?这是环境经济学中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但由于环境经济学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要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仍有赖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深入探讨。

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环境经济学中又一个基本的原理,即一切商品和劳务在计算生产成本时,都应该包括环境的外部费用在内。这里所指环境外部费用只是对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或影子价格而言的。一般说来,下列三类最终产品的环境外部费用都比较高,因为它们耗用较多的自然资源或引起较大的环境污染。它们是消费性工业品二次能源汽车。由于考虑到环境外部费用,这些商品的生产和使用代价都将提高。同时,为了兼顾到经济与环境,应该将这几类商品的生产供应适当加以控制。特别对经济较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这将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可能会引起产品结构和消费模式的变化,甚至涉及社会风俗习惯和国家经济制度的改革。例如对生产资料和劳力的分配,应该纠正目前强调商品生产而忽略劳务供应的偏向。象汽车和彩色电视机之类消费资源较多、影响环境较大的商品应尽量减产,而增加有关文教、卫生和艺术欣赏的劳务;从而逐渐改变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习惯和培养重视精神文明的社会风尚。又如耗费能源较多的洗衣机吸尘器等家庭电气用具,以及大量耗能又严重污染空气的私人汽车,也应控制产量,压缩用途,而代之以利用率较好和排污量较少的集体设施或公用系统,甚至鼓励用体力劳动取代它们。这就可能会牵涉到如何对待私有专用谋求自由方便,和改善环境提高社会福利这两种思想认识的问题;并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觉悟水平。至于前节所提到的生活和生产上资源浪费的减少,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废品旧料的回收利用等等,当然也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看来,上述这些办法对那些工业化的发达地区和国家来讲,在经济上不会付出过大的代价;但问题可能在于人民思想作风,社会生活习惯和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至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们的关键问题在于工业不够发达而人口又过分膨胀;经济发展的速度勉强足以维持人民生活的最低水平,当然也就无力过分强调环境保护的问题了。同时,科学教育不普及,广大农村的生育控制难以贯彻;生产技术较落后,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只好大量出口以换取外援。更有甚者,部分富裕的家庭为了贪图生活享受,和不少困苦的劳力迫于糊口谋生,都设法外流到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去,结果是国窘民穷,形成了所谓“贫穷公害”的怪现象。因此,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讲,首先还是发展经济,但要注意工业布局和技术革新,以防止人口集居在大城市中,做到有效地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浪费,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更重要的是着重农业地区的经济建设,普遍提高国民经济收入,为解决城乡人口问题创造条件;最后才能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使国民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

总之,根据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平,要解决环境与经济对立统一的问题,一方面应该抓经济规律,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环境经济学上全面的损益分析,才能同时收到经济效果与环境效果。另一方面应该抓生态规律,使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互相协调,以保持生态系统的最佳平衡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前进,这就是环境经济学的首要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