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1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通关超详解

2021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通关超详解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古以来,除少数大师鸿儒外,普通教师的经济待遇一直比较低下,“家有三斗米,不当孩子王”、“两袖清风”等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题干中“孩子王”就是指教师。导生制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是由目的指向活动。问题解决必须包含一系列心理操作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自动化或单一的操作不能构成问题解决。

2021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通关超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学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故本题选B。

2. D 【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地位。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是传统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故本题选D。

3. 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功能。教育功能从作用的方向划分,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从作用的呈现形式划分,可分为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行动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结合题干,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不是教育所预期的功能,是隐性的,同时这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是负向功能,因此属于隐性的负向功能,故本题选D。

4. 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另一种表述是: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故本题选C。

5. 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作用。自古以来,除少数大师鸿儒外,普通教师的经济待遇一直比较低下,“家有三斗米,不当孩子王”、“两袖清风”等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题干中“孩子王”就是指教师。故本题选B。

6. 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类型。综合课程坚持知识统一性的观点,认为科学是一个统一体;综合课程可以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学生常常会把某一学科领域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领域。通过题干“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这个关键点也可以推出答案,故本题选C。

7. A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的地位。《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故本题选A。

8. 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是“导生制”。导生制也称为贝尔一兰卡斯特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以班级为基础,但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先把教学内容教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成绩较差的其他学生。导生制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故本题选D。

9. A 【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设计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故本题选A。

10.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计划或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实施的评价。在课程评价领域,形成性评价是指贯穿于校本课程各个阶段或整个过程的评价。它比较注重细节的分析,旨在寻找原因,及时发现问题,使课程更加趋于合理。故本题选C。

11.A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组织的发育。班级组织的发育一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班级刚刚形成时,同学们对新的环境或多或少存在疑虑;第二时期是小团体形成期,在同学关系中出现了“地盘”,形成了基于需求、兴趣、游戏倾向等类似因素结合起来的小团体。故本题选A。

12.C 【解析】本题考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故本题选C。

13.C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原有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新概念是“梨子”,旧概念是“水果”,新概念是旧概念中的一种,这属于下位学习。故本题选C。

14.A 【解析】本题考查抑制现象。遗忘中的抑制现象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的保持效果好,这是由于无倒摄抑制的影响。故本题选A。

15.B 【解析】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特征。解析: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地思维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大特征:①目的性。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是由目的指向活动。它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终结状态。如做梦,缺乏明确的目标,不属于问题解决。②序列性。问题解决必须包含一系列心理操作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自动化或单一的操作不能构成问题解决。③认知性。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由认知操作来进行。A选项回忆朋友的名字、D选项浮现童年的生活情境,虽然都具有目的性,但是这些活动只需要简单的记忆提取,因此不属于问题解决。C选项穿衣服,虽含有目的性和系列操作性,但是没有思维的认知操作参与,因此也不属于问题解决。故本题选B。

16.B 【解析】本题考查维纳的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或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故本题选择B。

17.B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知,即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也即晓之以理。情,即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即动之以情。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也即持之以恒。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即导之以行。故本题选B。

18.C 【解析】本题考查强迫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题干中的小敏行为虽然没有发展为强迫症,但已经具有了强迫倾向。故本题选C。

19.B 【解析】本题考查多血质的特点。这种人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能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故本题选B。

20.C 【解析】本题考查认知方式。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不急于回答,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方法,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较有把握的最佳答案,因而错误较少。故本题选C。

21.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的特征。教育法的一般特征包括国家意志性、强制性、规范性和普遍性,其中强制性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故本题选D。

22.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层次划分。我国教育法的纵向层次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规定等。教育法律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它又可以分为教育的基本法律和教育的单行法律两类。其中《义务教育法》属于单行法。故本题选B。

23.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型。按照法律规范专门职能,教育法律规范可以分为:一般性、概念性、原则性、规则性、技术性规范。一般性规范的职能在于确认可以成为法的基础的最重要的事实,因此也称为一般确认性规范。概念性规范的职能在于明确法律概念。原则性规范所表达的教育法律原则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这种原理和准则可以作为教育法律规则的思想基础或政治基础,所以也有“宣言性规范”之称。规则性规范是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及其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技术性规范是对法律文件的技术性事项作出规定的规范。题干中“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属于原则性规范。故本题选B。

24.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体系。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属于教育领域的基本法,故本题选A。

25.C 【解析】本题考查部门教育规章。教育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制定的教育法律规范性文件。依据发布的机关不同,教育规章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部或教育部会同其他部委制定的部门教育规章,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另一类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制定的教育规章,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故本题选C。

26.A 【解析】本题考查法条。《教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本题选A。

27.A 【解析】本题考查法条。《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故本题选A。

28.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救济。《教师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30日内作出处理。”因此学校或其他教育结构侵犯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可提出申述,受理申述的机关为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故本题选D。

29.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申诉制度。根据我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有权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题干中,学生对学校按照学生管理规定给予的处分不服提出申诉,其被申诉人是所在学校。故本题选A。

30.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题干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可知答案为D。故本题选D。

二、判断简析题

31.正确 【解析】学生具有与自然状态下学习的人的不同的特征。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接受前人经验,是一种接受学习;

(2)学生的学习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3)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5)学生学习是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系统连续地进行。

32.错误 【解析】教师权利与义务实现过程中要受到道德因素的影响。教育的权利、义务与道德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主要表现在:

(1)一方面两者相互交叉并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2)另一方面两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表现在:

①道德价值判断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起指导作用

②法律所赋予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道德价值判断实现的保证

③教育法律规范和教育道德规范在调整教育关系,规范有关教育行为过程中有互补作用。

33.错误 【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就是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和答案的能力。聚合思维则是确定一个唯一答案的能力。但是,创造性思维并不完全等同于发散式思维,而是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的统一。

34.错误 【解析】教师是一种专业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为保障和规范教师这一职业制定的。但是,我国《教师法》的适用对象是教师,是从我国《教师法》所要保障和规范的职业权利和义务主体而言的,其含义并不是指遵守我国《教师法》的主体仅仅只是教师。由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与教育内部或外部的其他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密不可分,其他相关主体也有遵守我国《教师法》的相应的义务。

35.正确 【解析】教师的身份除了人民教师外,最根本的是一位公民,作为公民基本的要求是爱国守法,因此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爱国守法。

三、简答题

36.【参考答案】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

①师范教育

职前师范教育阶段是师范生进行专业准备与学习,初步形成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的关键时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始和奠基阶段。

②入职教育

新教师都会面临一个角色适应问题。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新教师的任职学校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支持性措施。

③在职培训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的继续教育,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职培训活动很广,可以是业余进修,也可以是校本培训(如集体观摩、相互评课、相互研讨等)。

④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这种教育模式力图在大学的教育学院与中小学之间建立协作关系,以此实现教师职前培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

⑤同伴互助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西尔斯首先提出了同伴互助的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之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的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以达到改善教学的目的。(www.xing528.com)

⑥自我教育

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地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37.【参考答案】

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认为:认知发展产生于儿童对物质世界的直接反应和积极操作。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38.【参考答案】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通常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9.【参考答案】

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有损害事实

(2)有违法行为

(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5)有责任主体

40.【参考答案】

教育立法共有五个步骤,分别是:

(1)法律议案的准备。

(2)法律议案的提出:是指依法享有专门权限的国家机关或人员向立法机关提出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某项法律的有效建议。

(3)法律草案的审议:主要是法律制定机关对列入议程的法律草案正式进行讨论和审议的活动。一般来说,法律、法规的决定通过要采用会议的形式。

(4)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是立法机关对于经过审议的法律草案正式表示同意与否的活动。这一步骤是整个立法程序中最重要和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5)法律的公布:立法机关将通过的法律以法定形式公布出去。

41.【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教育专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化。

四、论述题

42.【答案要点】

当代的学生较之以往的同龄人,有着显著的特点。他们自我意识鲜明、自主性强,见识广、眼界开阔,言行务实,对外界的变化反应敏捷;当然,他们也存在缺点,如缺乏坚韧、浮躁等。这些特点,都是在文化转型这一特定背景下形成的。

当代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身体素质得到改善,生理成熟提前;

(2)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

(3)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

(4)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5)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6)心理问题增多;

(7)传播媒介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增多。

五、分析说明题

43.【答案要点】

要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不能没有复习,复习效果的好坏并不机械地取决于复习的次数,而是取决于复习的正确组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组织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1.及时复习。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所以,教师教授新知识后要及时地进行课堂练习,进行复习性提问、布置家庭作业等,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可将复习分为两种: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集中复习是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对所要识记的内容连续、反复地进行复习。分散复习是把要记忆的内容分在几个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所以,组织学生复习时,应尽量采用分散复习。分散复习时,间隔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复习内容的性质、数量、识记已经达到的水平等因素而定。一般地说,分散复习的时间间隔应是先密后稀,每次复习的遍数应是先多后少。根据这一规律,在学校的教学中,应当把功课的复习合理地分配在整个学期中,而不应只集中在期末考试之前。

(二)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的恰当安排也是影响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复习内容要适量,其次,要防止复习内容间的相互干扰。相似的内容不要安排在一起复习;对内容的中间部分应加强复习;复习中应注意安排适当的休息。

(三)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研究表明,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通过反复阅读来进行复习效果要好。

很显然,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能看到成绩,增强信心;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能更好地抓住重点、难点,使复习更有目的。所以,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当指导学生多试图回忆,将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四)复习方法多样化

复习方法单调,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产生消极情绪。而如果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如互问互答,角色扮演,猜字谜,词语接龙等游戏和比赛,让学生每次都能在新的联系中接触到有关的复习内容,则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复习活动,提高复习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