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善鸿讲为学与为道:揭示凡学模式,提升智慧

齐善鸿讲为学与为道:揭示凡学模式,提升智慧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章中,老子指明了为学和为道两种不同的人生模式。明白了老子为学与为道两种模式的区别,就可以用来提升自己的智慧。在本章中,老子以他独有的智慧,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很多人忽视了的问题,这就是为学和为道的问题。老子告诉我们为学与为道两种模式的区别,就能够让那些沉迷于为学这种学习与教育模式中的人们清醒吗?

齐善鸿讲为学与为道:揭示凡学模式,提升智慧

现实中的芸芸众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模式:没知识的卖力气,有知识的卖知识;没知识的求知识,有知识的求智慧。总之,没有几个人甘愿停留在自己目前的状态。可是,求智慧过程中还没有得到智慧时,怎么办呢?是不是只能运用学知识的方式去领悟智慧呢?可是,学习知识的方式怎么能够直接搬过来用于学习智慧呢?

很多人说老子的思想难学,也许就是用学知识的方式来领悟智慧这样一种错误的学习方式所导致的吧。

经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释意】

求学的人,欲望和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而求道的人,欲望和知识一天比一天减少。

将那些浮华减少又减少,到最后达到了质朴无华的“无为”境地。正因为能够做到无为,也就是主观不再妄为,一切按照事情本身的规律去做,那么任何事情就都可以做好了。

治理国家的人,要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核心要义】

为学与为道。

在这一章中,老子指明了为学和为道两种不同的人生模式。这对于一味追求知识的人来说,简直犹如晴天霹雳!原来,我们自己所熟悉并认可的学习模式,并不能让我们获得智慧,相反还可能让我们变得迂腐。这对于花了大半辈子时间学习知识的人来说,更是一个棒喝。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有两次诞生,一次是肉体的出生,一次是灵魂的觉醒。”毫无疑问,对于我们专心学习知识的人来说,老子的棒喝就是我们灵魂觉醒的契机。也许,当我们灵魂真的觉醒时,会不由自主地向着天空、向着老子顶礼。

明白了老子为学与为道两种模式的区别,就可以用来提升自己的智慧。

第一,从为学的模式升级到为道的模式。在本章中,老子以他独有的智慧,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很多人忽视了的问题,这就是为学和为道的问题。我们很多人只知道为学的模式,就是去追求外在的知识和个人主观的经验,并且认为知识和经验越多越好,但忽略了三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是,忽视了外在的知识只是人的主观有限能力认识的结果,当然也是有限的,我们若是以这种有限的知识去认识世界,肯定是片面的;若是依据这种片面的知识去判断和行动,往往会出错。二是,当我们把这些有限的知识当成真理,而且越积越多时,我们的思维就会进入无序化的状态,到了这种时候,知识越多越可能陷入一种窘迫的境地:自我感觉知识很多,但遇到问题,却没有办法看到真相,说出来的想法和念头也是十分零散的,让别人听起来似乎很有知识、很有道理,但听完之后,头脑却又是混乱的。三是,自己不爱学习,知识也很匮乏,只相信自己那点可怜的经验,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就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这样的人已经进入了自我锁定的智慧停滞状态。

老子告诉我们,那种为学的模式是有害的,老子教我们要为道,也就是要认识自我知识与经验的有限性,并且把这种有限的东西去除掉。如此才能以一颗干净的心,不带任何主观偏见地去认识事物的真相,这就是修行。只可惜,我们现代人只是熟悉现代教育和学习的模式,很多人都没有进入修行悟道的高级智慧模式。在这种为学模式下,即使掌握了很多知识,又能有什么大用呢?老子告诉我们为学与为道两种模式的区别,就能够让那些沉迷于为学这种学习与教育模式中的人们清醒吗?当然,这也要看个人根器和机缘。

第二,总是批评老子思想的人,往往就是从为学模式出来的人。从古至今,总是不乏一些批评圣人的人。比如,关于这一章中老子的思想,就有人这样认为:老子把理性思维绝对化,使他倒向了唯心主义的错误,甚至陷于排斥感性知识的错误。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在用老子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来思考老子的思想吗?若是随便将任何人的一篇文章中的某句话拿出来进行分析和评价,也许所有人写的文章都会被批判。这样的批判逻辑本身就是很荒谬的,因为这种分析评价方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老子的思想不是某一句话,而应该是《道德经》通篇的思想。老子在第六十四章中就这样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怎么能说老子是排斥感性知识的呢?怎么能说老子是主观唯心主义呢?

第三,有人说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承认为学的益处的,实际上,这又是一种断章取义的理解方式。老子看到了人类生活中两个相关联的现象:一是为学,二是为道。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定是要学习的,否则就会一直处在蒙昧无知的状态。同时,如果不将这样一个过程当作客观对象来进行审视,只是一味地学习和增益自己,恐怕就会走向反面。正因为如此,老子才提出了为道的模式。换句话说,为学的模式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然过程,但若是想增长智慧,就必须用为道的模式来处理为学的模式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结果。为学必须升级到为道,才能够纠正为学过程中产生的知识和个人生命状态的偏差。这才是老子的真意,也是老子哲学智慧的逻辑:学习与实践,然后产生知识与经验,再进行自我否定和提升,从而不断地接近真相和真理。(www.xing528.com)

第四,为学模式的高危人群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那些在特定的群体中拥有优势地位的人,那些在经验和知识方面优于别人的人,那些在位置和权势上高于别人的人。国家的统治者当然是这种人的典型,但老子的思想也不仅仅是专门讲给统治者听的,因为在人类的生活中,年长者对年幼者、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富人对穷人,都具有这种相对的优势,因此也最容易将自己有限的知识与经验,加上个人的意志,在弱者面前进行展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那些拥有相对优势的人,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所以,在弱势者面前的谦卑,在幼者面前的平等,对自己强势状态的警惕,就成了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你会向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主动请教或者征求意见吗?你愿意弯下腰身去与年幼者平等地交朋友吗?这就是对一个成年人成熟性的拷问!

总结一下,老子这一章的思想,可以用以下三个问题来表述。

第一,你能搞清楚知识、经验与智慧的区别吗?你是不是经常以为自己比别人知识经验多就是比别人智慧高呢?

很显然,知识和经验不等同于智慧。因为知识和经验都是针对具体事物的,而智慧是针对所有事物的。知识和经验还不能算是本质性和根本性的规律,因此,将其运用在新的具体事物上时,就很可能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第二,如果你的知识经验已经很多了,那么你具备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高级理性能力吗?如果你只是在那些知识经验不如自己的人面前表现自己的优越性,恐怕就会误人误己。

唯有对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高级的理性加工,才有可能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根本性和本质性的规律。看历史上的圣人和伟人,他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你现在具备这样的能力吗?或者你愿意去学习这样的能力吗?

第三,如果你还不具备高级的理性能力,却又每天忙着去处理很多事务,难道你没有发现问题越来越多吗?也许你相信矛盾会层出不穷的道理,那你想过这是错误的矛盾机械论吗?

程序不升级,又要做很多事情,多半就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在制造问题。问题变得越来越多时,如果你还不觉醒,那你就会陷入越来越忙乱的境地。

【悟道箴言】

为学似有益,生存低层次。

为道似减损,智慧在升级。

为学升为道,人生步步高

为道到悟道,无为无不为。

优势当小心,自误又误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