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儒道人生智慧:学为己,推己及人

儒道人生智慧:学为己,推己及人

时间:2024-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跟儒家学“为己”主讲:周桂钿孔子是世界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许多国家与地区以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其实儒家的“士人”喜欢这样讲是出于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以此来针砭时弊。历朝历代那些贪官污吏,都是没有真正学习到“为己之学”。孔子这番话切中了儒家理念中学习的本质:学习要为己而学。这段话阐明了儒家理念中“由己推人”的重要性,前提是自己必须做好。不顾一切,自绝于世,认为生命是自己的,自己有权处理。

儒道人生智慧:学为己,推己及人

儒家学“为己”

主讲:周桂钿

孔子世界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许多国家与地区以他的生日(9月28日)作为教师节。他对教育、教学的感受、认识,在现代许多研究教育的专家之上。他认为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现在有些人学习是为了让别人看的。《论语·宪问篇》载:“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所谓“古代”,就是他所提倡的内容,不要以为古代真的是那样。所谓“今”,就是针对现实弊端所提出的批评内容。

【编辑注评】

我国古代文人向来有“是古非今”的通病:明清认为唐宋好,唐宋认为秦汉好,秦汉认为周代好,春秋时的孔子也不例外。其实儒家的“士人”喜欢这样讲是出于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以此来针砭时弊。只是拿古代来说事,并非古代一定比现代好。孔子推崇“为己而学”的出发点可以从儒家经典《礼记》的《大学》篇中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到理解,提高个人修为是第一位的,然后由己推人,最后才能实现平定天下的理想。

一、好生活好名声是怎么得来的?

1.搬家忘了带走老婆的蠢材

公仪休任国相,有人投其所好,给他送鱼来,他不接受。了解他的人说;“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给您送鱼来,为什么不要呢?”公仪休说:“我收了鱼,以后当不成国相,就没有人给我送鱼,也没有了俸禄,我就吃不上鱼了。我不收鱼,一直当着国相,可以用自己的俸禄买鱼吃,还怕没有鱼吃吗?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我不收别人送的鱼。”当时有人议论,认为公仪休真正会为自己打算,真正懂得珍爱自己。学了廉洁奉公,就是学到了为自己着想。历朝历代那些贪官污吏,都是没有真正学习到“为己之学”。

《孔子家语》卷三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我听说,忘性最厉害的人,搬家的时候忘记把妻子带走。有没有这样的事?”孔子回答:“这不算最厉害,还有更厉害的,连自身都忘了。”鲁哀公很疑惑:“真有这样的事吗?”孔子说:“过去有一个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忘记了祖先治国的圣道,破坏了典章法则,废除了世代祭祀,沉溺于淫乐,耽湎于美酒,奸臣佞士迷住他的心,忠臣贤士闭口逃罪。最后,天下拥护商汤诛灭夏桀,建立新的王朝——商朝。这个夏桀就是忘掉自身的最健忘的人。”同样道理,以后的殷纣王、秦二世以及历代亡国之君,都是忘了自身的最厉害的健忘者。推而广之,历代许多高官厚禄者,滥用职权,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祸国殃民,最后也都遭杀身之祸,也都是忘了自身。学习如果只是为了给人看的,而忘了自身,那也是非常危险的。那些当了大官,腐败犯法的罪人,曾经在主席台上、电视屏幕上,慷慨激昂地向别人宣传真理,教导群众要好好改造世界观,最后自己落入法网,后悔莫及,常常说自己的最大教训是“没有好好改造世界观”。讲了那么多改造世界观的话,却忘了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这不也是“忘掉自身”吗?

【编辑注评】

孔子这番话切中了儒家理念中学习的本质:学习要为己而学。满腹经纶、光会给别人讲是没用的,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提高个人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做,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而改善。

2.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

孝经·开宗明义》载:孔子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人的感情总是相互的,对应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也对你好,你对别人不好,别人也对你不好。如果爱自己的亲属,就不敢去得罪别人。如果尊敬你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的老人。希望别人守信,首先自己要守信。要别人相信自己,首先要使自己值得别人相信。要别人讲真话,自己就要对别人讲真话。什么人能受到敬重?敬重别人的人。经常帮助别人的人,也会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只顾自己,只爱自己的人,就是很孤独的人。真正爱自己的人,应该珍爱别人。

【编辑注评】

这段话阐明了儒家理念中“由己推人”的重要性,前提是自己必须做好。你自己都对别人不好,别人如果跟你一样,你就难保至爱的亲人不会受到他人的损害,也更没有资格要求别人。所以真正了解亲人之间感情的人是不会伤害他人的。

3.快乐长寿的两字秘诀

儒家认为仁义对于自己有非常大的好处。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仁者乐山,仁者寿。生活快乐,又长寿,这不是非常好的事情吗?有爱心,多做好事,对别人有好处,对自己好处更多。“仁义”能使自己的生活快乐,而且长寿。(www.xing528.com)

董仲舒说:“义之养生人,大于利而厚于财也。”(《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对于养身比财富和利益都更重要。这是说,人的精神需要超过物质需要。极端地说,人没有饭吃,就要饿死;没有衣穿,就要冻死。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物质对于生命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但在一般情况下,人的精神状态对于健康却是非常重要的。中医讲情绪过激会损害健康。喜则伤心,怒则伤肝,思则伤脾,忧则伤肺,恐则伤肾。总做不义的事,一怕法律惩罚,二怕仇人报复,成天在担心惧怕中度日,必然难受而夭折。因此,做坏事,不但损人,同时也害己。

【编辑注评】

我们都听说过“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这并不只是一句用来诅咒的气话,人的健康离不开良好的精神状态。这里讲的是儒家推崇的仁义对于身体健康的好处。

二、儒家的明哲保身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有影响的思想家与宗教都是珍爱生命的。因为珍爱生命,都反对自杀,以种种理由解说自杀的不合理性。基督教认为人生原罪,生活是为了赎罪。任何苦难只是赎罪的过程,因为受不了苦而自杀,是不肯赎罪的表现,是违背上帝的意思的。佛教因果报应现世的苦是前世作孽的报应。也相当于赎罪。

儒家从各个不同角度讲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一是从天道有好生之德。《周易·系辞传上》有“生生之谓易”的说法,《周易·系辞传下》有“天地之大德曰生”的说法。《孝经》中又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是天地所生的万物中最为宝贵的。重视生命是天道。

二是从孝德。《孝经·开宗明义》载孔子的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爱护自己的身体,是孝的开始。毁伤尚且不行,自杀就更不行了。子女自杀会给父母带来怎样的悲伤,会有怎样的后果,这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不顾一切,自绝于世,认为生命是自己的,自己有权处理。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不孝的表现。古代将这种行为称为“寻短见”。没有过不去的坎。儒家还讲“明哲保身”,聪明的人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例如,一个女研究生,因为小得不能再小的生活小事,就寻短见,从四楼跳下去,摔成骨折,住院治疗。父母千里迢迢来伺候几个月。治愈出院。母亲陪着她回到学校,她又从五楼往下跳,结束了生命。母亲悲惨至极。不论出于什么原因,这个女生的自杀行为都是大不孝的表现。进行儒家的孝德教育,可以减少一部分自杀者。过去有一些遭受不幸的人几度想自杀,一想到自己死了,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忍辱负重,坚持活下去。按现代一些人的说法,这些自杀者有心理疾病。如果是这样的,早一些受到儒家孝的教育,就可能治理这种心理疾病。孝子很重要的内容是爱惜生命。

三是从成才条件。俗话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这是被引用次数极多的经典说法。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理解其中的深意了。要成才,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要得到充分的锻炼,打下基础,才能承担重任。否则,身体弱不禁风,心理脆弱,不能承受一点点压力,如何创功立业?在外力压迫下,有两种态度:一是保护身体,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如韩信;一是“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法忍受,与人拼命,如马加爵。按孟子的说法:“好勇斗很(狠),以危父母”(《孟子·离娄下》)是五种不孝的表现之一。好勇斗狠,或者毁伤自己的身体,或者打伤了别人,都会给父母带来忧伤与麻烦,都是不孝的表现。没有大的原则问题,自杀与杀人,都是不孝的表现。

【编辑注评】

儒家所说的珍爱自己的身体,最重要的是要从社会关系的层面来理解,这并不是严格的为己之学。因为儒家学说虽然强调个人修为,但最高的理想是以个人的能力实现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价值,因此一个人上要尽忠、下要尽孝,要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就是不忠不孝之人。儒家学说强调做人的责任,实际上是以社会网络的约束力减少恶斗、伤人、自杀、自残等行为的发生概率。这在古代社会维持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当今这个人们具有更多选择自由的时代,它的效力还有待更多的证明。

三、惜命和怕死不是一回事

从以上可以看出,儒家是重视生命的,是珍惜生命的,但他们不是怕死的。孔子曾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而成仁。”(《论语·卫灵公》)儒家的志士仁人不能为了保住生命而去损害仁,只能献出生命来维护仁,实现仁。曾子说:“辱若可避,避之而已;及其不可避,君子视死如归。”(引自《春秋繁露·竹林》)这就是后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孟子说:在生命与正义不能都得到的情况下,主张“舍生取义”,舍弃生命,维护正义。儒家在维护大义的时候,还要舍得灭亲,这就是历史上被歌颂的“大义灭亲”。儒家主张爱护自己,关心亲人,关爱生命,保存自己,不作无谓牺牲。但在大原则面前,以坚持原则为重,不怕死人,甚至牺牲自己。这就是儒家对生命的辩证认识。有人问,什么样的辱可以忍受?什么样的辱不能忍受?这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价值观而定。如果自己认为需要牺牲的时候,要敢于牺牲。牺牲的价值大不相同,献身于人民与国家的大事业,那就重于泰山;为个别人的私利而死,就轻于鸿毛。

【编辑注评】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了儒家最高的价值追求“道”、“义”、“仁”,个人是可以牺牲的,但要区分轻重。比如“义”,也分“大义”和“小义”。假如你的父亲做了危害国家的事,你包庇他,从“孝”的观念来看,仿佛可以称作“义”,但相比来说只能是“小义”,你如果为了整个社会的公正而让他去自首,这就是“大义”,“大义灭亲”就是为了更高的价值追求作出的牺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