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疆水利促进民族文化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转变

新疆水利促进民族文化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转变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疆水利建设过程,既是新疆各民族优秀文化产生、继承和光大的过程,也是新疆各民族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破除封闭的传统文化的过程。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了新疆民族文化的结构性嬗变。

新疆水利促进民族文化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转变

新疆绿洲文化所反映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本土古老文化、中原华夏文化和外来异质文化长期磨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多种色彩的混合文化,既留下了经改造可以熔铸成现代文明的精华,又留有阻碍现代化进程的糟粕。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疆水利建设过程,既是新疆各民族优秀文化产生、继承和光大的过程,也是新疆各民族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破除封闭的传统文化的过程。落后的文化总是与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相联系,传统的绿洲自然经济是新疆绿洲文化中消极部分的滋生土壤。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经济十分落后。1949年全疆工农业总产值仅7.2亿元(以1980年不变价计),其中工业产值仅占0.5%。广大农村异常贫困,平均每3户农民仅有1头耕畜,9户农民1辆木轮车,2户农民1把砍土曼。1949年全疆粮食总产8.48亿kg,人均占有195.7kg,各族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所剩无几。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绿洲生态,灌溉农业”的特点,新疆展开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新疆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大了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一大批节水示范、牧区水利试点、优质棉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的实施,为绿洲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具有区域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迅速,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75元,平均每年增加171元,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极大改变,商品意识有了极大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先进文化广为传播。与此同时,围绕着地区经济布局,特别是乌昌经济一体化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发展,加强了工业和城市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工业供水从1980年的3.73亿m3增加到2000年的8.76亿m3,年均增加4.36%。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了新疆民族文化的结构性嬗变。(www.xing528.com)

先进生产力决定和影响着先进文化的发展,也必然要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生态文化”、“兵团文化”已经成为新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流之一,以现代化为主要标志的文化变革已经成为新疆民族传统文化获得新生的机遇,新疆各民族文化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大潮涌动,渐次交融、更具特色,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引导广大人民团结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使各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努力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借鉴和吸取一切优秀民族文明成果,促进了新疆绿洲文化联片结体,全面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