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音乐心理能力:声乐教学与演唱实践探索

提高音乐心理能力:声乐教学与演唱实践探索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活动最广阔的领域是音乐的联想,音乐再创造的想象力是建立在音乐联想力基础上,而联想又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当人感受到独特的音乐情绪时,就会产生对特定音乐的联想。因此,音乐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主体对自身充分肯定的状态中。

提高音乐心理能力:声乐教学与演唱实践探索

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音乐心理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学习音乐所必需的心理能力以及如何去发展这种能力。

(一)音乐感受能力与各种音乐能力发展的关系

音乐的各种能力是如何在音乐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感知音乐的能力

(1)听觉表象能力。作为音乐感知能力的音乐听觉能力,是一种知觉能力,它是通过欣赏、歌唱、演奏等再现音乐的方式,来检验听觉能力水平的。这种知觉能力,在心理学上称听觉表象能力。人们在能够准确地再现音乐之前,已经感受到音乐的起伏变化。这种感受音乐的基础,就是调式感。

(2)调式感。调式感就是人们对曲调变化的情绪体验。在音乐进行中,稳定音与不稳定音形成特定的紧张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是音乐体验的基础,也是发展音乐听觉能力的基础。调式感和听觉表象能力,是音乐听觉的基本感知。

2.记忆音乐的能力

记忆音乐的能力是人储存并能够再现音乐形象的能力。它不只是一种听觉表象的记忆,还包括情绪体验的记忆和肌体运动的记忆,以及促使创造性想象产生动机的记忆。音乐记忆必须建立在整体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先记后忆。

音乐的记忆力离不开音乐的注意力。注意的指向性显示出人对心理活动的选择。没有对音乐的高度注意,就没有良好的音乐记忆。对于欣赏、演唱、演奏的注意力范围直接影响到良好记忆的形成。

3.想象音乐的能力

音乐的想象能力由音乐的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组成。音乐的想象能力是高层次的音乐能力,是大脑把以往记忆的音乐形象进行重新加工与组织的能力。音乐想象能力是与音乐的情绪体验紧密结合的。音乐的情绪体验推动想象力的活跃展开。音乐活动最广阔的领域是音乐的联想,音乐再创造的想象力是建立在音乐联想力基础上,而联想又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联想与想象的区别在于,联想并不产生新的表象,而想象则可创造新的表象。当人感受到独特的音乐情绪时,就会产生对特定音乐的联想。

4.运动的能力

该能力包括节奏感和机能控制。节奏感是人从听觉上对音乐张弛运动的感觉。节奏感是以音乐的音响运动转化为肌体的内存运动为基础的。因此,音乐知觉是一个积极的听觉-运动过程。听觉意象也是一种动觉意象。音乐节奏总是表现某种情绪内容的,离开对音乐情绪的体会,就不能正确把握音乐的节奏。节奏感是一切音乐运动感觉的基础。机能控制指的是人在演唱、演奏中对人整体与局部的机能运动的控制能力。机能运动的把握,首先是音乐情绪的把握,机能控制是服从于音乐感受的。无论是律动还是发声练习、指法练习,都要求肌体放松、灵活,要求身心的整体感觉与心理上的积极状态,这些都是与音乐节奏感的本质相联系的。

各种音乐能力是局部的,只有在音乐感受能力的整体发展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一些音乐教法,把教学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局部能力训练上,而整体感受方面却被忽略了。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音乐感受能力与各种音乐能力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音乐整体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在聆听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学会聆听优美的音乐就能走进音乐之门,在那里将会发现无数音乐珍宝。学生的音乐能力也是在聆听音乐的引导中被唤醒的,音乐的能力建立在人丰富的情感基础之上,因此音乐能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又是一种自觉的能力。人敢于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就是肯定自己的存在。因此,音乐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主体对自身充分肯定的状态中。自觉性音乐能力的培养应该有自身情绪的真实体验,因此,情绪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

1.情绪体验(www.xing528.com)

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表现的不同情绪,例如节奏跳跃速度较快的乐曲表现愉快的情绪,节奏缓慢、低沉的乐曲表现忧伤或怀念的情绪,等等。让学生有切身体会,使他们领悟到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在音乐中可以体验到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不同的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这正是音乐才会具有的神奇的感染力。

2.聆听音乐

平时生活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可能是肤浅的、模糊的,而在欣赏教学中,经过教师的选择、讲解、引导,学生细心聆听、反复感受,对所听乐曲就会有整体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欣赏音乐时,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呆坐着听,或去猜音乐的中心思想,而不去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情绪变化,学生收效甚微的原因就在于把音乐的情感性当成了一种知性认识。欣赏音乐不是一种呆板的训练,聆听音乐是一个听觉-运动过程,必须把听觉感受转化为情绪体验,并产生内心的情感反应。

把握听觉-运动的过程还必须明确两点。①音乐的情绪体验必然与某种运动状态联系在一起,尤其对初听音乐的学生来说,没有相应的动作就很难参与到音乐中去。相反,学生即使仅仅和着音乐简单的拍、打,教师也能看出他们投入音乐的程度。②节奏运动绝不是一种机械运动,它必然与真实的情绪体验结合在一起。虽然说节奏是音乐化的情绪,与自然生活中的情绪有很大不同,但生活中的情绪是一切音乐运动的基础。重视对自然的情绪体验,才能发展出真实丰富的音乐情感。如果一提起声乐运动,就认为是机械的节拍运动,音乐情绪的真谛就被抹杀了。

3.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是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正确聆听音乐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最自然的表现行为。体态律动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体态律动的基础是人在生理水平上对音乐音响的反应,包含旋律上升、下降、节拍节奏变化、肌体紧张松弛的本能感受。体态律动促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深入到音乐的情绪体验中去。

4.听音与视唱

又称视唱练习,任务是培养学生进行欣赏、演唱、演奏等各种音乐活动需要的音乐视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听唱、视唱完整的旋律开始,哪怕是最简单的旋律片段,也应包含调式上从稳定音到不稳定音,再到稳定音这样一个松弛—紧张—松弛的音乐性过程,从而体验最基本的情绪变化。这样听觉表象能力才能建立在良好的调式感之上。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在通过音高关系变化来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调式感的培养始终是个重要的内容。

5.演唱、演奏

演唱、演奏是运动觉高层次的能力,是细致、灵敏的高技巧运动。如演唱时的喉头、声带、共鸣、气息等的控制,弹琴时手指、手臂的运用,这些能力都是在长期的技能训练中才能获得的。在演唱、演奏技巧学习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局部的技能控制上是必要的,但即使在这种训练中,也要注意身心的整体感觉和全面的肌体协调。在音乐运动觉发展过程中,有着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学生的演唱、演奏能力发展亦应遵循这一规律。在学生具有感受音乐的初步能力时,就应引导他们进行演唱、演奏能力的训练,以便促进他们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当学生具有独立的演唱、演奏能力时,音乐听觉表象能力、记忆力才能迅速地发展。

6.音乐创造

音乐创造是高层次的音乐能力。狭义的音乐创造指具有创造性的作曲者运用想象力对大脑记忆的音乐材料进行新的组织和创造,产生新的音乐形象。广义的音乐创造包括演唱、演奏、欣赏等一系列包含着学习者运用想象力参与的音乐活动。因此,演唱、演奏被称作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欣赏音乐要进行“三度创作”。无论哪一种意义的音乐创作,实质上都是人运用音乐想象力的行为和结果。可见,在一切音乐活动中,在一切音乐情绪体验中,对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音乐想象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是永远需要尊重和保护的。

不要将新的音乐形象的创作看得过于神秘,这一类音乐创作也可以在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初阶段就开始,例如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节奏片段、旋律片段进行重新组织等,就是培养这类音乐创作能力的方式之一。音乐创作能力的教学,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情绪体验—聆听音乐—体态律动—听音视唱—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是一个循环往复、循序渐进的教学结构模式。教师、学生和音乐融为一体,以情带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应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每一周期都使学生跃升到一个新的音乐能力发展层次。在这一模式中,学生的音乐情感能得到自然地发展,在与大量优秀的中外音乐作品接触、熟悉的过程中,音乐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能够因为对音乐积极自觉的参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创造性意识的人。

在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的音乐教育中,要让学生的音乐心理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审美情感,激发学生自觉参与意识与创造意识,结合高尚的情操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精神品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