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物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应用与成果

生物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应用与成果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疑”是一种对现有知识不满足的情感状态,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动力。学生因疑而学,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讨论,会想到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创设“错误式”问题情境,理解知识内涵在生物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常不能准确把握概念中的关键词,或仅仅顾名思义,容易对概念造成误解。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物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应用与成果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现代教育极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罗杰斯的非特异性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发展思维)就是典型代表。“疑”是一种对现有知识不满足的情感状态,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一种有张有弛、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

当然,创设问题情境并不能随心所欲,而应在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刻苦钻研教材,掌握学生知识程度的基础上,遵循提问、设疑的原则进行问题设计,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1.创设“全课式”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课堂伊始,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影响课堂成败的关键。针对某些课型,教师可根据本节课所要学的新知识,创设若干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问题设计既应反映全课的教学目的、知识重点,更应突出生活性、趣味性。例如关于《细胞分裂》的教学,教师照本宣科,一上来就谈细胞分裂的意义,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时,可创设一些贴近人体生理的问题情境(1)人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但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死亡,如果没有细胞的新生,我们的生命会怎样?那么新的细胞是怎样产生的?(2)最初的人体只有一个细胞,这一个细胞如何发育成多细胞人体的?(3)地球上有一类简单的生物,它们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它们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听到这些问题,学生有一种渴求知识的冲动,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应不失时机进行点题——“以上问题的解决都与本节课所学的细胞分裂有关。”学生必定又会心生疑窦:细胞又是如何分裂的?学生因疑而学,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类似《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教学都可以采用此种模式。

2.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发展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某些知识一笔带过,学生甚感抽象。教师应善于创设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步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在这一过程中,既使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内涵,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例如关于“线粒体的功能”的教学,书中谈到它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在学生没有关于有氧呼吸的任何知识的情况下,可创设以下两个问题解决该知识点。(1)线粒体在肌细胞、肝细胞、受精卵等代谢旺盛的细胞内含量较多,同学们推测它可能起什么作用?学生经过讨论,会想到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接着提出第(2)个问题:线粒体提供能量,葡萄糖也提供能量,这二者可能会有怎样的关系?这时学生会想到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是在线粒体中完成的。以上的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了线粒体的作用,避免了死记硬背。对于难点的问题设计可以梯度小些,层次多些。总之,应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有重要意义。

3.创设“辐射式”问题情境,构建知识体系

“辐射式”问题是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途径和角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发展和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并将其建成网。此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总复习时,该模式更能突出它的高效性。例如:进行“遗传的物质基础”复习时,可通过“辐射式”问题情境设计,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学中涉及到的多个概念间的联系,随着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构建出下列知识体系。(www.xing528.com)

4.创设“错误式”问题情境,理解知识内涵

在生物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常不能准确把握概念中的关键词,或仅仅顾名思义,容易对概念造成误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及时创设一种“错误式”的问题情境,即专门提出错误的说法,让学生自学、分析、判断,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的正确记忆。例如关于“生物圈”的概念,教师提问:“生物圈就是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对吗?”学生们有的点头称是,有的拿不准,他们就会急于查阅教材,找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他如“森林中全部的蛇是一个种群吗?”、“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等均可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学。考试中发现凡以这种情境出现过的问题,错误率明显降低。

5.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提高应用能力

“开放式”问题,是一种高级提问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综合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被这类问题刺激后,学生会在脑海里迅速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分析综合后得出创造性的结论。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不正是我们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吗?教师多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学生会在思维的灵敏性、语言的表达性、知识的应用性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例如,当完成“森林、草原、海洋”三大自然生态系统的教学后,可设计下列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如果我们注重了生态效益的保护,就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阻碍,请用所学生态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这不啻是课堂气氛的兴奋剂,同学们为此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更深刻地理解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同学们一致认为,在发展经济的今天,关注和保护生态效益仍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生物学本身是一门趣味无穷的科学,教师应具备一种素质,善于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活跃了教师的思维,从而使教与学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知识,不断进取的意向活动。

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再将其渗透于教学环节的点点滴滴,这样才不会将素质教育流于形式。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现实性、有效性的教学法之一,随着教学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将会给教师和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期待着那一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