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建议及具体运用优化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建议及具体运用优化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情境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际应用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分为在创设情境本身时的建议,对教师自身在创设情境时提出的建议,处理传统教学和情境教学法的关系时的相关建议。(二)提高教师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建议在创设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应该注意到各类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创设教学 情境。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建议及具体运用优化

基于情境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际应用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分为在创设情境本身时的建议,对教师自身在创设情境时提出的建议,处理传统教学和情境教学法的关系时的相关建议。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建议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笔者根据学生需求、课程目标、情境要一以贯之以及情境要宜“精”不宜“多”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1. 针对学生需求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而在实际创设情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本身的需求,脱离学生实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因素是教师自身教育观念不科学,并未真正考虑到这个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是什么,导致教学设计偏离预设。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较,这种错误的教学情境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将三维目标虚化,只注重情境自身的创设,而忽视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知识上它只是对理论的再现或复制,建构知识的框架是零碎的;在能力目标上,因为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分离,它也无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自然也难以做到情感的激发。所以就从情境本身的要求而言,这就不能称其为情境教学。

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托,将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等作为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因素,需要是影响情感强度和过程的重要因素,学生往往会对自己有需要的事情感兴趣,并伴随积极情感的产生,表现为坚定的意志行为。中学生的以下思维和心理特点为实现情境教学提供可能:他们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愿意采纳社会系统的观点,也接受道德习俗方面的社会约束,更能认识到规则是调节社会的工具。因而情境教学必须实施关注学生需求的策略,为学生认识、了解世界创造条件。

2. 根据课程目标创设情境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上有无数运用情境教学较为成功的例子,但也不可忽视的是:对教学内容目标的关注而忽略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究其根本,一是因为传统教学理念将课程等同于学科知识内容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实现三维目标,而贯穿三维目标始终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在实际情境创设中,什么样的情境能很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目前的情境创设研究是有限的,更多时候是为了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甚至在宗教信仰自由的背景下会拿西藏喇嘛举例。这不应该是情境创设的立意,值得教师反思。二是因为情境立意与课程知识背离。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情境教学更注重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但也因为过于注重学生体验而导致不分课程内容地乱设情境,致使情境的立意与课程知识是相背离的。知识目标的完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但创设的情境有时却连知识目标都无法完成。例如,在讲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时,教师创设以下情境: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体现民族精神的现象,探究知识则成了为什么要有民族精神。这种情境的创设无疑与知识目标无直接关联,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实施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总纲领,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教师要有课程标准的理念。思想政治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为基本理念展开教学,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此外,教师在备课、研究的过程中应有备课先备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有强烈的课程标准意识,做到搜集素材不脱离课程标准,创设情境以课程标准目标为方向,这样才能形成思路,找到教学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情境之间的关系。课程标准为教学提供了方向,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的内容,情境是完成课程目标的方法。如何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还要借助于教材。在对课程标准研究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性地分析和利用教材,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情境的作用在于对教材的体现和课程目标的细化。因而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细节上应用情境,为课程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所以研究好课程标准、把握好教材、利用好情境就成为实施中学思想政治课必不可少的因素。

3. 情境的创设宜“精”不宜“多”

创设情境教学,并不意味着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通过情境来呈现,教师要综合考量知识的难易程度、与生活联系程度等看是否需要以情境为载体来教授知识。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在一节课上会设置十几个情境材料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边向学生展示情境内容,一边简要讲解与情境内容相符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这样避重就轻的授课方式虽然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但却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反而是对情境的一种再认识,教学效果依然不好。情境的运用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而设的,但课堂大量运用情境的做法却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用十几个情境资料撑起一堂课,与其说是学习知识,倒不如说是低龄儿童看图说话的升级版。因此,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精选情境,贵“精”,而非“多”。

事实上,以教学内容为主的情境创设才更能开出“情境之花”,让学生收获更多,使学生借助情境对学习内容感受更深。一方面,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设置的情境一定要主题明确,切不可设置过多情境,让学生找不到课堂学习的重点。教师要精心编排,优中择优,给学生一个主旨明确又蕴含深刻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情境。另一方面,情境的体现方式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经常用的多媒体情境外,故事情境、角色扮演情境都是课堂情境设置的选择,教师要经常变换情境创设的方式,以免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对情境失去兴趣而分散注意力。总之,创设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切不可让情境“喧宾夺主”,使教学内容失去地位。

(二)提高教师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建议

在创设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应该注意到各类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创设教学 情境。

1. 教师应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知识(www.xing528.com)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能力、素养的高低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排在教师素质首位的应是教师的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素养。

第一,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就教师来说,其自身不仅要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深对本学科知识的再学习和研修,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最新的学术观点,掌握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丰富理论体系,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使自身发展成科研型的教师人才。但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而言,只关注学术动态是不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理论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关注时事,及时更新政治动态。因而,对思政课教师而言,读书、看报、读网络热点应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热点,及时掌握政治新动态的习惯,联系生活,感受思想政治理论就在生活之中。

第二,教师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知晓基本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博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的因素。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相邻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因此,教师应注重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联系,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情境教学,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场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

2. 课堂上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广博的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课堂情境教学创设之后,学生会被情境的表面现象所吸引,而不能关注到教学内容本身,这就要求教师把控课堂,做到“形散神不散”,及时抓回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偏离课堂学习任务的中心。语言的表达是教师必备的技能,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情境的创设多数都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学科性,简明干练的语言传递逻辑性,使语言生动活泼起来,配合情境,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环境

组织能力也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一个缺乏组织能力的教师,不管专业知识有多丰富,语言表达有多清晰,都无法促使教学任务的达成。

第一,教师要有组织教学的能力。一节完整的思想政治课,单靠情境是无法顺利开展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灵活调节课程进程,使课堂气氛活跃,灵活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都是教师应具备的组织能力。

第二,教师还要具备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情境创设的来源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如果有条件能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辟第二学习渠道,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教师可以组织讲座、展览、表演、竞赛等活动。教师在这其中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和指导各小组展开课外活动,力争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能动手,发挥学生个性,实施开放式的学习形式。

3. 处理好传统教学和情境教学的关系

情境教学是人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但也不能否认传统教育的进步性和可行性,它们各有所长,又各有不足。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学会优势互补,准确掌握学生学习动态,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重在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探索知识为主,以此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传统教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财富,如它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就很好地弥补了情境教学中注重情境体验而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不足的缺陷。另外,传统教学对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一般都是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组织学生学习。这种教学能力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而,对传统教学中好的方面教育者要继承和发扬,绝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所以,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上要用好情境和传统教学这两个途径,把握好新时代带来的更多技术条件,让教师语言、多媒体、粉笔、黑板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情境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结合是寻求知情意、真善美以及完善教育的途径,培育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客观要求。因此,着眼于和着力于情境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整合统一,成为现代教育方法的理想模式。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努力,为学生构建更加适合其学习发展的情境教育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

总之,情境教学法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法的补充,是对现有教学理论的丰富,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实现途径。情境教学的实质是改变原有课堂“教师中心”的现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改变原有的学生被动学习状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本章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李吉林等国内学者关于情境教学的理论为基础,同时立足于中学生学习特点以及中学教材的特殊性阐明了情境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上的运用意义。将微课与情境教学结合起来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也能丰富新时代的教学手段,值得教师去探索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