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旅游文化:思想先驱与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中国旅游文化:思想先驱与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的名著《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中国旅游文化:思想先驱与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的名著《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道德经》内容博大精深,历代注疏者不计其数,各国各派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吸取其中的观点加以阐发。它在中国哲学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它曾被苏联日本德国英国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美国《纽约时报》将老子列在世界十大古代思想家之首。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这本书最初被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仅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且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知识链接

三 孔

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另外,文学史上,也有“三孔”之说。(www.xing528.com)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孔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首创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孔庙,公元前478年始建,后不断扩建,至今成为一处占地327公顷的古建筑群,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与五十四门坊,气势宏伟、巨碑林立,堪称宫殿之城。

孔府,建于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西与孔庙毗邻,占地约16公顷,共有九进院落,有厅、堂、楼、轩463间,旧称“衍圣公府”。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林墙周长7公里,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

(三)孙子

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孙子兵法》还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四)墨子

墨子名翟,鲁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学教,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百家争鸣时,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