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哈萨克族文化与旅游-中国旅游文化

哈萨克族文化与旅游-中国旅游文化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哈萨克族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哈萨克族男子喜欢穿棉毛衣裤,喜欢以条绒、华达呢等作衣料。由于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其葬礼基本上按伊斯兰教教规进行。哈萨克族实行的是无棺土葬。

哈萨克族文化与旅游-中国旅游文化

1.概况

据统计,2010年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人口数约为146.3万。其使用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是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国家的少数民族。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历史上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现在大部分哈萨克族定居在城市。哈萨克族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民们住的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

2.民俗

(1)居住。由于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的先祖创造了一种造型别致、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毡房。

毡房是哈萨克族民间建筑,适宜于春、夏、秋季转场搬迁的一种简易住房。冬天则在冬季牧场修建平顶土房。毡房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门组合而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下部圆柱形四周是用横竖交错相连而成的红柳木栅栏构成的围墙。顶部有天窗,覆以活动的毡子,用以通风。有的房顶毡上饰有红色或其他色彩图案。毡房门较小,是雕刻着花纹的双扇木板门,哈萨克语称“斯克尔菜乌克”,一般高1.5米,宽0.8米,离地面较高,以防积雪和严寒,门多开向东南,以避北风。毡房门外挂有用芨芨草编织的夹有一层花毡的门帘,冬春天放下门帘挡风雪,夏天卷起,通风凉爽。毡房内都备有长木杆,用来顶木圈顶的顶毡。

(2)饮食。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豆腐、酥奶酪等。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奶子,特别喜欢马奶子。马奶子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冬肉、马奶子、奶疙瘩等。

(3)服饰。哈萨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在历史上,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其服饰带有浓郁的草原畜牧生活的特征。牧民主要以牲畜的皮毛作为衣服的原料。哈萨克族男子喜欢穿棉毛衣裤,喜欢以条绒、华达呢等作衣料。颜色上多选用黑色、咖啡色等深色。冬季主要穿皮大衣、皮裤。选材以羊皮为主,也用狼皮、狐狸皮或其他珍贵兽皮。为了便于上、下马,裤子用羊皮缝制成大裆裤,因此宽大结实,经久耐磨。

(4)节日。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伊斯兰教有关,主要有开斋节宰牲节和诺鲁孜节。

(5)丧葬。由于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其葬礼基本上按伊斯兰教教规进行。哈萨克族十分重视葬礼,葬礼大体上分为临终前请毛拉念经“赎罪”、整容、挂旗吊唁、报丧、奔丧、出殡、送葬、哀悼、祭祀等一系列活动,全部过程甚至要持续一年时间。(www.xing528.com)

哈萨克族实行的是无棺土葬。“埋体”被净身后,用白布缠裹,直体仰身,头南脚北,面西朝向圣地麦加方向入葬。坟的外形是长方形,周围建有坟墙,有门可出入,形似毡房。坟前立碑。死者去世周年时,要重修坟墓。普通人的坟墓用石块垒起,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用土坯砌成圆形或方形墓冢。有声望的死者,还在坟上用砖石砌起高塔。

(6)禁忌。哈萨克人信奉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教相联系而形成的禁忌很多,最主要的是:忌食猪肉和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忌食一切动物的血。牲畜一般要由男性宰杀。

吃饭时,不能把整个馕拿在手上用嘴啃,应该掰成小块吃。在毡房内不许坐床,要席地盘腿坐在地毡上,不可以把两腿伸直。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讳抠鼻孔、吐痰、放屁、打哈欠、挖耳朵等不良习惯。

做客时,忌讳客人骑着快马直冲家门,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骑马快到家门时,要放慢速度。忌持马鞭进毡房,会被误认为是寻衅打架的。忌讳客人从火炉右边入座和坐在火炉的右侧,因为右侧是主人坐的,也不要坐在放食物的木柜上或其他生活用具上,客人的座位应听从主人的指引;吃饭、喝奶茶时,不能用双脚踩餐布,更不能横跨过去,在餐布收起来之前,最好不要离去。如果临时遇有急事外出,也不能从主人跟前走过,必须从背后走;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走进配餐的地方,忌讳客人乱动餐具,更不能用手拨弄食物或掀开锅盖,主人递送的茶、酒、肉食和其他食品,不管是否合乎自己的胃口,都应高兴地接受,喝奶茶不应喝一半剩一半而离席,喝马奶酒也应一饮而尽,不会喝酒也要少许啜上一口,以示谢意,不然会使主人扫兴。就餐前后,主人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手,不要乱甩动,应用毛巾擦手,并有礼貌地送还毛巾;如果天色已晚,主人留宿,不要拒绝使用主人的被褥,否则会被主人误会。

儿媳不能使用公公的马鞍和公公的床位;公公也不能使用儿媳的马鞍和坐儿媳的床位。不能当面数主人的畜群和点牲畜的数目。不要用脚和棍棒打牲畜的头部。不能跨过拴牲畜用的绳子。走路遇羊群要绕道而过。严禁从做礼拜的人前通过,也不能踏做礼拜的布单子,更不要模仿他们的动作大声说笑。

在住房附近、水源旁边、礼拜寺、墓地周围,不允许随地大小便。牲畜不能进入墓地。不得在墓地上取土。

哈萨克人崇拜草和火,因而忌讳拔春天的新草。不允许用脚踏火,不能往火上吐唾沫,不准围着火堆乱跑,不能压灭火苗,更不能往火上撒尿。

哈萨克人认为每礼拜二、五是不吉利的日子,不能外出。在数字方面很重视单数,尤其重视“7”和“9”,特别是“7”被他们崇尚敬重。在哈萨克的民间文学作品中,“7”是出现最多的一个数字,泛指数目之多。如“7天”“7昼夜”“7年”等多半是比喻征途的漫长、生活的煎熬、毅力的磨炼。在生活习俗上也常和“7”结下不解之缘,如哈萨克人在婴儿出生后第7天要举行摇篮礼和命名礼。娶妻的彩礼也是多的为77匹马,中等户为47匹马,下等户为17匹马。人死后,把死者放入墓穴后,每人也必须铲7锹土。第7天要为死者祭祀。在死者生前居住的毡房中点7盏油灯等。甚至有7个客人一同来到门前时,主人也特别高兴,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如果其中一人给他们送些礼品时,认为是无上光荣和幸福的事,常将所送礼物珍藏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