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聚落文化:形成与发展中国旅游文化

聚落文化:形成与发展中国旅游文化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历史上,村落先于城市形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村落的发展。商业性城市对村落的发展发挥着农产品集散地和物资供应中心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村落经济的发展及村落数目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工矿业城市的出现,带来了服务于城市的郊区农业村落的发展。这些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丰富宝藏,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特色,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

聚落文化:形成与发展中国旅游文化

在历史上,村落先于城市形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村落的发展。但村落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中国村落的发展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建立适当的居住地,以防暑御寒、遮风避雨和防止野兽袭击。但是,人类初期并没有固定的栖息地,主要是利用自然洞穴藏身。原始村落多建在森林茂密的低山林区,以便于狩猎和采集。此外,在海边、河边进行着原始的捕鱼活动。由于人们完全依靠天然食物,如兽、树果、草类等,而这些天然食物容易枯竭,食物的获取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因此人类活动的区域经常大范围的移动,居住地流动不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步走向饲养家畜、栽培作物、生活安定的定居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畜牧业发生分离,产生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从事农耕业生产的人类的固定居民点——村落,我国村落文化的形成正是这次革命的结果。距今7000~8000年以前,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出现相当进步的农业经济,产生了长期性的村落。这些原始村落无疑是以原始农业的兴起为依托的,同时又促进了原始农业的发展。距今6000年以前,我国西安半坡村氏族公社是大型固定的农业村落,特别是在居住区外还发现了具有防御作用的壕沟。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的产品有了富余,交换自己不能生产的生活资料有了可能,这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随之村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现了专门从事商业、手工业的城市,村落则以农牧业为主。商业性城市对村落的发展发挥着农产品集散地和物资供应中心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村落经济的发展及村落数目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工矿业城市的出现,带来了服务于城市的郊区农业村落的发展。加工业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促使专业性村落的出现,并随加工业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村落是我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是乡土社会人群聚居、生息、生产的地方。我国封建社会的大村,多以大地主宅地为中心,四邻住着佃户或者帮工。村落中阶级对比明显,地主居住着宽敞的院落和砖瓦大房,佃户则居住在茅草小屋中。村落街道以通往地主宅地的干道为中轴,而通向四周佃户住宅的都是些羊肠小路。这些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丰富宝藏,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特色,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www.xing528.com)

(二)中国城市的发展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产生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专门从事交换的商人,形成一些人口相对集中、规模大小不等、以产品交换为中心的场所——集市。集市的发展促进了集镇的形成,并为城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于阶级的出现以及部落之间的战争,人类开始在聚集区周围筑城,进而产生了最早的城市。

我国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距今大约5500年出现了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早期城市。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宫殿遗址,一般认为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宫殿遗址。在二里头还发现有青铜器、陶器等。在二里头附近的尸乡沟还发现一座商城遗址。继商之后的周王朝为巩固其统治,实行分封制。为防御和保护领地,统治阶级把筑城看作是立国之本。“立国”就是在自己的封地内选择适中的地点,营建可以防守的城池。因此,早期城市的功能是以政治军事为主的。周朝初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但向北已扩展到太原、北京附近,向南则至汉水、淮河流域。自此之后,我国城市的分布就以这一地区为中心,逐渐向四周发展。

春秋开始,我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解体,至战国时代后期封建制度最后得以确立。这一时期诸侯割据,相互攻战,筑城防御十分重要,因此坚固的城墙、庞大的城池便因战争而产生。属于这类城市的有齐国临淄秦国咸阳燕国的下都、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楚国的郢都、齐的临淄等。其中,齐国的首都临淄城,周长有14千米,城中的商业十分发达。秦统一后的首都咸阳城、汉朝长安城,以及唐朝的长安城、宋朝开封城、杭州城等,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城市内部功能已经相当齐全。北宋时,开封人口最多时估计超过100万,是我国有史以来较为可信的第一个百万人口城市。元、明、清三代,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北京。它代表了我国封建礼制的典范,充分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利用城市规划来维护其统治。除北京外,全国还有多个大中城市,如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福州、武汉、成都、重庆、开封、济南、临清等。其中,广州作为明清实行禁海政策后的唯一对外开放城市,发展尤为迅速,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1840年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打开闭关自守的大门,开始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工商业首先在沿海沿江城市中出现,随后波及东北和内地广大地区。尽管这些发展从本质上说是服务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需要的,但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形成一批近代工商业城市,其中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广州、重庆等城市迅速崛起,其地位逐渐超过临近的苏州、北京、济南、成都等传统城市。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少新兴城市,它们多为矿业或工矿业城市,如抚顺鞍山、本溪、唐山、焦作大冶萍乡、玉门等。由于我国煤铁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因此新兴城市也多位于东北及华北地区。这样,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城市主要在南方发展的趋势发生了逆转,北方再次成为城市的主要发展区,其中东北成为我国近现代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