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性教育:颠覆划一教育的重要实践

个性教育:颠覆划一教育的重要实践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个性教育正是破除划一性,促进个性化的教育。笔者认为,划一性是中国当代教育的根本痼疾之一。中国当代教育面临着许多困惑,其中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的屡禁不止是其主要问题。所谓“应试教育”是一种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的的教育。二者虽有不同表现形式,但实质都是划一性教育。个性教育就是针对划一性教育提出来的,是对划一性教育的彻底否定,也是对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否定。

个性教育:颠覆划一教育的重要实践

个性教育是相对于划一性教育而言的。划一性教育即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的教育。它表现为无视或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不顾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具体地区、学校的特殊性,以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教育内容、统一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塑造同一规格的人才。所以,划一性教育有其不可克服的弊端:第一,划一性具有使教育退化和僵化的缺点。划一性是与无个性相一致的,无个性意味着无特色和无差别;这样的教育无竞争和进步机制可言,它缺乏活力和生机。日本学者香山健一认为:“从文明史的角度看,进步基于差别。单调就是死亡,再生于对比之中。如果没有一点理想的境界,我们的智慧就将冬眠,与此同时,生命力、行动的欲望也将沉睡。追求单一的心理,使人类贫乏。它从共同事业中抹去了每个人的独特因素。”他甚至说:“一切向平等方面迈进的社会,在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有出现动机麻痹的危险。”所以说,划一性是教育生命力和活力的桎梏。第二,划一性否定或不重视人的个性和个体的独立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和个体的独立价值亦即提高教育的价值和尊严,活化了教育。因为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多种不同个性的人,尊重人的个性是教育的应有追求,而教育的活力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受教育者有无个性。倘若受教育者是无特色、无特长、无思想,也即无个性的个体,那么,班级、学校无疑就是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和生机的个人的集合体,教育只能是教条的和机械的活动。由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必定是缺少良好个性素质的“标准件”。由这样的个人组成的社会便是千人一面、单一的无生机和进步机制的灰色世界。香山健一指出:“模仿、注重数量和划一时代已经终结。创造力、重视质量,以及个性的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适应这一要求……破除划一性,促进个性化”。而个性教育正是破除划一性,促进个性化的教育。

个性化教育包括以下四层含义:一是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二是指教育的个人化或曰个别化(包括教育应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考虑个人的社会志向和职业选择等);三是指教育的特色化(包括有个性特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科研优势,有个性特色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四是指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可见,个性化教育具有划一性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总是包涵了即使是最好的单一化的优点,避免了它的缺点、退化和僵化。”

个性化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说近代化、工业化所需要的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人才的话,那么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国际化、人性化则急需创造性和多样性的人才。创造性和多样性人才是现代社会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保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条件。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具有鲜明良好个性的人,又为人的个性化提供了条件。(www.xing528.com)

笔者认为,划一性是中国当代教育的根本痼疾之一。中国当代教育面临着许多困惑,其中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的屡禁不止是其主要问题。所谓传统教育指的是历史沿袭下来的陈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所谓“应试教育”是一种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的的教育。二者虽有不同表现形式,但实质都是划一性教育。要变传统教育为现代教育,应“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必须从根本上破除教育的划一性,推行个性化。个性教育就是针对划一性教育提出来的,是对划一性教育的彻底否定,也是对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否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