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动研究:教育实践的崛起与本土化

行动研究:教育实践的崛起与本土化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此,行动研究很快影响到教育实践。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实证研究的弊端日渐突出,沉寂一时的行动研究再度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崛起。美国教育协会的分会“辅导与课程编制协会”宣布,每一个合格的会员应该对行动研究法有足够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目前,我国学者正极力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推荐行动研究,并致力于行动研究的本土化工作。

行动研究:教育实践的崛起与本土化

“行动”和“研究”是两个用以说明不同的人从事的不同性质的活动的概念。“行动”主要指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而“研究”则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作为一个术语、一种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始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

约翰·柯立尔(John Collier)于1933年至1945年间任美国联邦政府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时,曾安排事务局内外人士共同合作研究改善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专家研究的结果,与其靠行政人员及社会人士执行评价鉴别,不如让行政人员及社会人士依据自身之需要,自己作为行为研究主体,或许更具效果,他将这种方法称为行动研究。这就是“行动研究”一词的一种起源。专业性的研究工作,大多数要花费许多时间来进行,而研究结果也不是指日可待。注重使用研究结果的人,对实际问题之解决,往往迫不及待;若是等待专家的专业性研究结果来解决问题,常常会有迟缓的感觉。为此,有人针对柯立尔所提出的“行动研究”概念雏形,加以应用发展:对于迫切问题的解决,不采用全面研究的方式,而是就已经占有的材料,提出针对问题的改革计划;一方面将计划付诸实施,另一方面注意收集事实,以验证计划的效果,并随时加以修订,以适应实际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方法本身又有改进,有人称之为实施研究法(即作业研究法)。(www.xing528.com)

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与他的学生在对不同人种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提出了这个概念。他们当时与犹太人和黑人合作进行研究,这些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到研究中去,积极地对自己处境进行反思,力图改变自己的现状。1946年,勒温将这种结合了实践者智慧和能力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1946)一文中指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强调行动与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后,他还把行动定义为“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和能力结合起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他的观念很快传入教育领域,他和同事、学生们开始同教育家一起研究课程结构和教师的事业发展。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考瑞(S.Corry)等人的倡导下,行动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美国教育科研领域,其运用范围日益扩大。他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一书中,第一次系统地将行动研究定义到教育中来,提出“所有教育上的研究工作,经由应用研究成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白费。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措施,学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故此等人员必须个别及集体采取积极态度,运用其创造思考,指出应改变之措施,并勇敢地加以试验;且须讲求方法,有系统地收集证据,以决定新措施之价值。这种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法”。自此,行动研究很快影响到教育实践。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实证主义的突起,教育研究中尚未成型的行动研究模式便让位于技术性极强的“研究—发展—普及”(RDD)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实证研究的弊端日渐突出,沉寂一时的行动研究再度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崛起。在英国,地方行动研究网络已经建立,最有名的是以剑桥教育研究所为基地的课堂行动研究网。美国教育协会的分会“辅导与课程编制协会”宣布,每一个合格的会员应该对行动研究法有足够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法国“现代学校合作组织”提出,教师应参与行动研究,成为改进教育实践的人,为了使研究更有成效,甚至可以让家长也参与到教育研究中来。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世界各国都十分强调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的实践服务,并在方法上提倡思辨型、经验型和实证型综合互补这一契机,行动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项声势浩大的国际性运动。目前,我国学者正极力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推荐行动研究,并致力于行动研究的本土化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