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年植物学家:植物遨游太空的探索

少年植物学家:植物遨游太空的探索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次小组会上,少年植物学家们对植物遨游太空问题展开了讨论。

少年植物学家:植物遨游太空的探索

在一次小组会上,少年植物学家们对植物遨游太空问题展开了讨论。

智星吴的叔叔是位宇航员,他把同叔叔的对话“搬”给了少年植物学家:

“我说:‘叔叔,你们宇航员吃什么食物呀?’

“‘你说,一个人要维持自然的生命状态,最基本的条件有哪些?’叔叔问我。

“‘那自然是食物、水和氧气了。’我回答。

“‘对!这是每个人包括宇航员在内都不可缺少的。目前宇航员的食物、水和氧气是靠地面供给的,这就给宇航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了巨大的开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科学家曾设法压缩或浓缩蛋白质、脂肪、淀粉类化合物以及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品,但是都不令人满意。理想的食品应该是一方面能解决宇航员的营养问题;另一方面还能解决氧气供给、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和排泄问题,同时还要体积小、重量轻。怎么解决呢?于是,科学家们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绿色植物中体积最小的藻类植物——小球藻。它含蛋白质50%,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比较理想的宇航食品。’

“我问:‘小球藻能在太空生活吗?’

“叔叔看出了我的怀疑,解释说:‘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球形绿藻,壁很薄,叶绿体呈杯状,占据细胞的绝大部分,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在阳光下可以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生长繁殖迅速,体重在一天之内可以迅猛地增长,有时可增长100倍。它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含有50%的蛋白质,含有10%~30%脂肪、维生素A和维生素C,营养价值大大超过鸡蛋、牛肉大豆,因而享有植物肉美称。前苏联科学家曾把小球藻载入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旅行。试验证明,小球藻在失重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我不禁又问道:‘小球藻在太空中怎样生活呢?’

“‘把小球藻养殖在宇宙飞船舱内,因为小球藻是自养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在适宜条件下它可以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宇航员食用,同时光合作用还能释放出氧气,供给宇航员呼吸。而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又是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宇航员体内排出的其他废物及残渣,又可为小球藻生长提供无机盐等。这样,互利互惠,还可减轻船舱的重量、净化空气,同时解决了宇航员的食物和氧气问题’。

“我听完叔叔的介绍,高兴地说:‘想不到小小的小球藻,竟解决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中的食物和氧气两大难题,可真了不起啊!’”

“刚才智星吴介绍的是宇航员与小球藻的互惠关系,这是研究太空植物的一个方面。”胖子于说,“今天,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太空育种问题。有关资料介绍,太空育种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着广阔的前景。”

瘦子王接着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科学家就曾多次用飞船把植物送上太空,进行栽培实验。科学家发现,作物在太空中的生长情况和在地球上不同,会发生许多奇妙的变化:小麦的叶片不是始终朝一个方向,而是忽而朝这,忽而朝那,如同一团乱麻;大豆也怪,根不朝土里钻,而是蹿出土壤;向日葵的向日运动周期大大加快;植物细胞分裂的速度也变快了。究其原因,是失重打破了植物体内生长激素的分布规律,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那么,如何克服失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呢?后来,科学家模拟地球表面固有的弱电场,让栽培太空作物的泥土带电,从而才使植物有规律地生长了。

“科学家在宇宙飞船上实验,一盆盆的青菜、葱头、胡萝卜燕麦、小麦、绿豆、松树苗、郁金香兰花,生长得绿油油的,小麦的成熟期比地面提前了48天。”

刀嘴李事先查找过资料,她兴奋地说:“科学家的目光瞄向了太空育种,因为太空环境能诱发农作物种子产生特异性变化,而且多数变异性状稳定较快,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通过太空育种培育的新品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变农作物品质,缩短农作物成熟期,并能出现一些常规育种不易见到的变异情况。显然,太空育种比陆地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1980年,美国将西红柿种子做太空搭载试验。通过种植,发现其发芽率高,生长快,长势旺盛,个大色红,酸甜适中,增产率达30%~60%,表现出地面所达不到的优势。”

“我国在太空育种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快手张说,“我国已无数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将51种植物、300多个品种的农作物种子送上太空,进行诱变处理,返回后进行种植试验,获得许多变异品种,并从中筛选出了数百个早熟、丰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例如,江西省搭载的‘农垦58’水稻种子,穗长、粒大,有的一株竟长有3~4穗,每667平方米产量达600千克,有的高达750千克,蛋白质含有量增加8%~20%,生长期平均缩短10天。在青椒中,获得了单果重达250克以上、比对照系增产120%的早熟新品系。”

“哎,我们想法弄一点儿太空种子做实验,怎么样?”刀嘴李见大家对太空种子这样着迷,便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的建议好是好,可种子从哪里弄啊?”快手张为难地同。

“这个嘛,我自有办法。”刀嘴李说,“我有一个亲戚在农业科学院工作,托他弄点儿种子不会成问题的。”

几天之后,刀嘴李还真弄来了太空种子,是太空西红柿种子。于是,他们开始实验。

他们把太空西红柿籽和本地优良的穗丰西红柿籽各100粒,先放在55℃水中搅拌至30℃后,再浸种6小时,以除去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然后,把种子洗净后均匀地摆在垫有两层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上盖两层湿润纱布,每个培养皿放100粒,并放在室温下催芽。

他们将出芽的种子点播在纸钵内,一纸钵一粒,然后把长出的幼苗移植到塑料营养袋中。当幼苗长出真叶后,就把幼苗移到实验田里。这两种西红柿按照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同样的管理,施肥,浇水,锄草,待第3层花长出后,摘去顶芽。

这一实验过程从催芽、栽种到收获,由刀嘴李一手操办。最后,她在少年植物学家小组会上总结说:“太空西红柿同穗丰西红柿相比,除结果率稍低、始花期和果实成熟期稍迟外,在其他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发芽率提高了9%,出苗率提高了19%,幼苗平均株高增长0.63厘米,平均单果增重61.1克,平均单株果重增重573.2克,最高单株果重增重767.1克,平均单果直径增长1.1厘米,平均单果长度增长0.81厘米,总产量增重8 594.2克,增长75.6%。如果按每亩定植2 500株计算,则可增产1 433千克,经济效益可观。同时,太空西红柿植株抗逆性强,生长茂盛,不仅果形好,果色也好,口感优于普通西红柿,而且耐贮藏。”

“太空西红柿果大味甜,通过农业科学院专家代测,含糖量为3.6%,很值得推广。”快手张补充说。

“有机会,我们还要多研究太空植物。”胖子于说。

“对!”大家一致同意胖子于的建议。

35小论文答辩

学习了“光合作用”以后,少年植物学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瘦子王说:“是绿色植物养育了世界,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www.xing528.com)

“研究光合作用的意义十分重要。”刀嘴李说,“光合作用的秘密远远没有揭开,我们要很好地研究光合作用。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真是奇妙啊,就这么一片叶子就可进行光合作用。”胖子于说。

智星吴说:“金秋季节,漫步田野,丰收的景象尽收眼底,金灿灿的稻谷、红彤彤的高粱、雪白的棉花……这一切丰收的景象,都是绿叶的杰作和功劳。”

这次讨论唯独快手张没有发言,她在想着一个问题: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么,紫鸭跖草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1个月过去了。

这天,天气格外晴朗,省科技馆礼堂内格外热闹。十几位专家坐在主席台上,新闻记者在不停地拍照、录像。

只听大会主持人说道:“下面是育才中学的张兰同学,她写的论文题目是:《紫鸭跖草的光合作用》”

专家们都拿到了这篇打印的论文:

紫鸭跖草的光合作用

A市育才中学少年植物学家小组

执笔人:张兰

学习了“植物光合作用”之后,少年植物学家的注意力转向紫鸭跖草上了。刀嘴李说,紫鸭跖草叶子不是绿的,是紫色的,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吗?瘦子王说,紫色的叶子,不含叶绿素。总之,少年植物学家们议论纷纷,说法不一。到底紫鸭跖草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少年植物学家们带着问题来到校植物园,对紫鸭跖草仔细观察起来。紫鸭跖草的叶互生,略带肉质,卵状披针形。整个叶片看不到绿色。看着紫鸭跖草的形态,胖子于说,如果说紫鸭跖草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话,而它却生长得这么茂盛,所需的有机物养料是从哪儿来的呢?总不会是异养吧!实验最有说服力,我们何不做个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呢?于是,少年植物学家们就做起实验来:摘了一片鸭跖草叶片,放在小烧杯中,再加上95%酒精,直到浸没叶片。把小烧杯放在盛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隔水加热。不一会儿,酒精沸腾了,叶片在酒精中翻滚,并逐渐从叶片中渗出绿色物质。我们见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高兴,原来紫鸭跖草的叶子也有绿色,只不过被紫色的花青素遮盖住了。

那么,这绿色植物到底是不是叶绿素呢?刀嘴李找来碘酒,说,我们给叶片滴上碘酒再说。说着,她就滴了一滴。不一会儿,叶片渐渐变成了蓝色。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这就证明紫鸭跖草叶片中确实存在着淀粉。淀粉是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不过,叶子有了淀粉,还不能足以证明它是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还有可能从其他方面取得。

鉴于这个问题,我们找来一只花盆,挖了一棵带土的紫鸭跖草栽进去,并浇上了水。因带的土多,并不影响它的生长。我们把它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然后选了一片叶作为实验叶片,在叶子上夹了一小块正方形黑纸板,在阳光下照射两个小时后取下叶片;以同样的方法用酒精隔水加热。当叶片变成淡色时用镊子取出用水冲洗,滴上碘酒,只见叶片没有遮光的部分逐渐变成蓝色,证明产生了淀粉,而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说明不产生淀粉。这可以证明紫鸭跖草的叶子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那溶解在酒精中的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在校植物园观察时,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栽种在向阳处的紫鸭跖草长得茂盛,背阳处瘦弱些。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这又使我们想到实验中发生的一种现象:用酒精灯给紫鸭跖草的叶片加热时,它从叶片上溶解的绿色远比别的植物要淡,说明叶绿素少。

这样,紫鸭跖草喜光的生理特点找到了。只有在强光照射下,本身含叶绿素少的紫鸭跖草才能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以制造较多的有机物质来满足自身需要。因叶子蒸发得快,所以,适宜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

通过进一步查找资料、走访老中医,了解到紫鸭跖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可用鲜紫鸭跖草100克,水煎服;治疗水肿、腹水,可用鲜紫鸭跖草100~150克,水煎服,连服数日。治疗丹毒,可用鲜紫鸭跖草100~150克或干品50克,水煎服;治疗关节肿痛、疮疡肿毒,可用鲜紫鸭跖草200克,水煎,乘热洗患处,或捣烂敷于患处,每天1次……

我们不仅了解了紫鸭跖草光合作用的内容,还意外地知道了它的药用价值,尝到了动手实验、勇于探究的甜头。

专家们看完张兰的论文,都微笑着点点头。一位姓王的教授问:“张兰同学,你们在课本上只学习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方面的知识,你们却以独特的眼光,探讨了表面看来叶片是紫色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问题,这种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可嘉。这是在教师启发下完成的,还是你们独立完成的?”

“这个实验从开头到论文完成,都是少年植物学家集体的智慧和成果,由我执笔,并不是在老师启发下完成的。老师在平日培养了我们这种能力,当然与老师的支持分不开。要知道,我们是少年植物学家,我们做过大量的实验,这个实验并不怎么难,人人都会做。”张兰侃侃而谈。

“你们为什么要把紫鸭跖草叶放在95%的酒精中而不是放在水中,也不是直接给它加热呢?”戴眼镜的李博士问。

“叶绿素只溶于酒精中,不溶于水,所以要用酒精。”张兰不慌不忙地说,“因为酒精有可燃性,用火直接给酒精加热,有危险,可能引起失火。实验以安全为第一要素。”

“你们是怎么知道紫鸭跖草具有药用价值的呢?”一位姓于的学者问。

“我们在查找紫鸭跖草的有关资料时,无意中看到它有药用价值,于是,我们就访问了一位姓孙的老中医,是孙爷爷告诉我们那些治疗方法的。”张兰回答。

“你们这次的体会是什么?”一位专家微笑着问。

“善于用观察的眼睛看问题。”张兰说,“学会观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动手实验,是我们这次成功的关键。只有提出问题用实验来验证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

顿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专家评审的结果是,张兰执笔的论文获省青少年科技论文评比少年组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