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阳城:历史沿革及地位变迁

襄阳城:历史沿革及地位变迁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襄城是襄阳城的简称。襄阳城之名,因城在襄水之阳而得名。“水驾山而上者称之为襄”,故襄阳古城南、西南的水为“襄水”。由此,襄阳城从一个县城一跃成为当时国家一级政区“州”的治所。1979年6月,县级襄樊市升格为省直辖市,襄城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属之。1981年7月,正名为襄阳城街道办事处。这是第一次以襄阳城为中心正式设立的县级政区。新组建的襄城区地域进一步扩大。2010年12月,地级襄樊市更名襄阳市,襄城区属之。

襄阳城:历史沿革及地位变迁

襄城是襄阳城的简称。

襄阳城之名,因城在襄水之阳而得名。郦道元水经注》称:“应劭曰,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

襄阳城

《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五《襄州·襄阳县》记载:“涑水,亦名襄水,荆楚之间,水驾山而上者,皆呼为襄。襄,上也。犹《书》所谓怀山襄陵也。”“水驾山而上”,意为水沿山麓从低处向较高处漫流逆行。古襄阳城南、西南一线,古时候经常涨水,涨水时水沿山麓从低处向较高处漫流逆行。《襄阳县志》这样描述:“城西南诸山水所汇,每岁夏秋泛涨,民地万余亩辄为泽国,渠渐淤塞,遂致冲及城濠。”“水驾山而上者称之为襄”,故襄阳古城南、西南的水为“襄水”。襄水名称由此而来。

襄水“驾山而上”,肆意流淌,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条较稳定的线路,再到后来人们对它疏浚、固堤、整治。种种举措使得襄水化害为利,涝则排水、旱季灌溉,使其成为水利设施,故称其为襄渠。因襄渠在襄阳城的南面,俗称襄渠叫南渠。南渠之名称由此而来。

襄阳一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时襄阳设县,因县治在襄阳城,故名襄阳县。东汉初平元年(190),刘表荆州刺史,徙治所由武陵郡汉寿至襄阳城。由此,襄阳城从一个县城一跃成为当时国家一级政区“州”的治所。建安三年(198),刘表攻占长沙、零陵、桂阳3郡,“江南悉平”,领地扩大,荆州渐以襄阳城为治所,拥兵10余万,控地数千里,领南、南阳、长沙、零陵、桂阳、武陵、江夏7郡,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全部,河南省一部等。再后十多年间,刘表自保一方平安,所据地区破坏较少,中原人士前来避难者很多,他开立学宫,博求儒士,使綦毋闿、宋忠撰写《五经章句》,“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得荆州之地,即分荆州南郡编县以北和南阳郡山都县,始置襄阳郡,初治宜城,旋移襄阳城。其后1800多年间,襄阳城历为州、郡、道、路、府、署、市等地级及其以上,以及县(区)等行政中心治所。

襄城(襄阳城),正式作为襄阳境内一级行政建置名称,最早溯至民国时期。其中民国二十五年(1936),襄阳县将襄阳城区一分为四,分设昭明东、昭明南、昭明西、昭明北四镇。“昭明”之名,因襄阳城有昭明台而来。民国三十年(1941),试行“新县制”,襄阳城区四镇合一,改为昭明台镇。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襄阳城、樊城,即以两城新设县级襄樊市,其中襄阳城为市属第一区,樊城为市属第二区、第三区。同年5月,县级襄樊市撤销,辖境还属襄阳县。同年9月,襄阳县境设区(相当今乡、镇)11个,其中襄阳城设县属襄城区,樊城设县属樊城区。

1950年5月,襄阳县襄城区、樊城区整体划出,复设县级襄樊市,其中襄城区改设市属襄阳办事处(相当今乡、镇)。

1951年9月,改称襄城办事处。

1954年6月,改称第一办事处。

1956年8月,改称襄城街道办事处。

1960年6月,改建为襄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8年9月,改建为襄城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9年6月,县级襄樊市升格为省直辖市,襄城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属之。

1980年7月,改建为襄城街道办事处。

1981年7月,正名为襄阳城街道办事处。

1983年8月,省辖襄樊市与襄阳地区合并,组建地级襄樊市,襄阳城街道办事处改属之。

1984年1月,襄阳城街道办事处撤销,其域与庞公公社四季青大队、檀溪大队第一至第六生产队等新划入地区,组建襄城区,县级,属地级襄樊市。这是第一次以襄阳城为中心正式设立的县级政区。

1996年5月,地级襄樊市襄城、樊东、樊西、郊区同时撤销,重新组建襄城区、樊城区。新组建的襄城区地域进一步扩大。(www.xing528.com)

2001年8月,襄阳县欧庙、泥嘴两镇整体划入襄城区,襄城区地域再度扩大。

2010年12月,地级襄樊市更名襄阳市,襄城区属之。

2013年12,昭明、王府、庞公、檀溪4个街道行政区划进行重新调整(更名)。自此,襄城区下辖尹集一个乡,卧龙、欧庙两个镇,古城、真武山、庞公、檀溪、隆中、余家湖6个街道办事处。

如今,襄城区作为襄阳市首善之区,人文荟萃,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正在围绕襄阳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宏大目标,抢抓机遇,奋力前行,谱写璀璨绚丽的新篇章,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襄城鸟瞰

【链接】

咏“襄城”诗作选

唐·崔湜《襄城即事》:子牟怀魏阙,元凯滞襄城。冠盖仍为里,沙台尚识名。山光晴后绿,江色晚来晴。为问东流水,何时到玉京。

宋·王质《枢相宣抚虞公寿雅》其一《汉清》:汉水之清,其石粼粼。仁寿公来思,汉水则清。汉水之浊,其洄澳澳。仁寿公往思,汉水则浊。农耰于野,不蹂一苗。贾驰于郊,不惊一毛。公在襄阳,民生逍遥。公来自东,襄民蹙蹙,止公毋西。公来自吴,襄民蹙蹙,止公毋蜀。金我襄城,汤我汉江。春我之筐,秋我之箱。我耄皤皤,公昔年之,而曷捐之。我孩婴婴,公昔体之,而曷置之。日月躞躞,勿黧公色。霜露烈烈,勿华公发。公发勿华,我生则遐。吁彼苍天,佑我皇家。

明·郑真《送陈君祥上任襄阳府照磨》:每读南平旧勒碑,襄城风物思依依。小儿谩唱铜鞮曲,贪将曾夸玉带围。水满檀溪寒月上,天低岘首翠云微。幕官九载应多暇,往事毋令胜赏违。

明·王汝玉《送永丰教谕升襄阳教授》:九年鸣教铎,三考谒铨衡。职典黉宫旧,官超大郡荣。成规存吉水,新训著襄城。登岘怀羊祜,垂帷慕董生。春归习池晩,花发大堤明。想见传经暇,从容载酒行。

明·吴希贤《山水小景为张同禹题》:江山渺何许,此别难留住。汉水绕襄城,千里孤舟去。

明·杨士奇《送陈景祺之襄阳》:汉水带襄城,沧浪旧有名。分符来五马,如练照双旌。济涉思为楫,听歌想濯缨。须令郡人悦,堪比使君清。

明·林光《次韵答庄国华仪宾三首(其三)》:千里神交感至情,远持书币到襄城。岘碑老泪今谁堕,汉水真源拟共评。潦倒几回尝世味,疏慵深恐负诗盟。梅花香浸罗浮梦,已对澄潭一镜平。

明·边贡《自岘山趋赴襄城不及门遂宿汉江驿》:黄昏岘山曲,征马倦跻攀。雨过苍林外,虫鸣废井间。断崖成聚落,深巷隔尘寰。古驿悬灯候,重门未上关。

明·边贡《鹿门山》:庞公旧隐鹿门山,近在襄城汉水间。石洞草荒无路入,夕阳时见鸟飞还。

明·黄省曾《送惠生之太和一首》:春色饶江舸,仙山觅太和。翠台孤日动,金殿五云多。汉水桃花泛,襄城燕子过。习家池尚在,为我寄清歌。

明·傅汝舟《登襄城歌》:客子道路浮云轻,北风发发飘蛮荆。二妃汉滨昔解佩,庞公襄阳今入城。天清岘山水上出,日倒习池花内明。错将玉笛兴此弄,尽使九天鸾鹤惊。

明·徐学谟《襄城郡斋醉题》:膝前歌舞眼前山,襄州使者意自闲。今宵留客不得醉,散为清响满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