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族群人口、教育与经济地位的变迁

各族群人口、教育与经济地位的变迁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世纪以来,马来西亚人口逐年增长,族群结构发生很大变化。[67]各族群20岁以上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有所上升,且各族群差别较小。马来西亚各族群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尽管仍存在一定差别。表7-7马来西亚族群职业分布(%)数据来源:林勇:《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经济地位变化比较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90页。

各族群人口、教育与经济地位的变迁

21世纪以来,马来西亚人口逐年增长,族群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土著人口比例占61%,华人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24.45%下降到2013年21.89%,印度人口比例从7.22%下降到6.56%(参见表7-5)。

表7-5 马来西亚各族群人口及比例(2000年和2013年)

数据来源:马来西亚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s://www.statistics.gov.my

各族群人口增长速度不同,马来人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而华人人口增长速度最慢,这与各族群生育率差异有关。随着女性教育经济参与度提升,马来西亚女性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1年为2.7%,2005年为2.2%,2013年为2.0%。[63]但各族群女性生育率有所差别,马来人认为孩子是安拉的恩赐,严禁堕胎,也不积极避孕,所以马来妇女生育率较高,基本上在3.5%左右,而华人生育率下降较快,2000年为2.6%,2010年为1.5%。[64]

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为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2001年马来西亚女性预期寿命是75岁,2013年提高到77岁,男性的预期寿命则从71岁提高到72岁。每10万例孕妇死亡数从2001年的56人下降到2013年的43人。90%的人口拥有经过改善的卫生设施,2013年这一比例达到96%,相比之下,印度尼西亚只有60%的人口拥有较好的卫生设施。[65]

马来西亚的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马来西亚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是89%,2010年上升到93%。[66]2000年大学入学率是26%,2010年是37%。[67]各族群20岁以上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有所上升,且各族群差别较小。据马来西亚统计局报告,2000年土著20岁以上人口受过高等教育者占16.1%,2010年上升到22.1%,华人从16.5%上升到21.1%,印度人从13%上升到19.3%。[68]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马来西亚劳动力教育水平构成也有很大改变,1982年劳动力中小学学历者最多,占41.9%,未受过正规教育者高达15.4%,接受过大学教育者仅占6.1%;2000年受过中学教育者最多,超过一半,受过大学教育者上升到14.4%;到2014年,受过中学教育者占55%,受过大学教育者上升到26.4%,而未受过正规教育者只有2.6%(参见表7-6)。(www.xing528.com)

表7-6 马来西亚劳动力教育水平构成(1982—2014年) (%)

数据来源:马来西亚统计局:https://www.statistics.gov.my,重新计算。

马来西亚各族群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尽管仍存在一定差别。从职业分布来看,华人在经理管理人员中比例较高,占55%以上,而马来人在专业技术人员和文员中占55%以上。此外,马来人在农民中比例最高,在制造业工人中比例也占60%以上(参见表7-7)。在公务员队伍中,马来人最多,华人极少,2015年不到10%,与人口不成比例,主要原因除了马来人支配政治权力外,也与华人普遍不愿意当公务员有关,认为公务员收入不高,升迁机会不多。[69]从家庭收入来看,2004年马来人家庭平均收入为2,711林吉特,华人家庭为3,456林吉特,印度家庭为2,702林吉特。马来人绝对贫困率仍然是最高的,2004年是8.3%,华人只有0.6%,印度人是2.9%。从公司股权比例来看,2004年马来人是18.9%,华人是39%,印度人只有1.2%。[70]总的来看,华人经济水平仍然最高,印度人次之,马来人最低。

表7-7 马来西亚族群职业分布(2000年和2005年)(%)

数据来源:林勇:《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经济地位变化比较研究(1957—2005年)》,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9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