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口流动与客家方言的地域格局变迁

人口流动与客家方言的地域格局变迁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把这一“锋面”区域与现代客家方言群的地理格局进行一番比照,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但是客家方言群由“锋面”区域向周边区域的迁移,以及其他方言群向赣闽粤边的人口迁移,则是形成这种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本章的目的即在于通过对明代客家方言群由“锋面”区域向周边区域迁移史实的梳理,借以分析客家方言群的发展及其地域格局变迁的历史过程。

人口流动与客家方言的地域格局变迁

前一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客家方言群是宋元时期赣闽粤边畲汉民族融合的产物,而客家方言则是由江西中北部一带的移民所带来的早期赣语与早期畲语融合而成的。正因为如此,客家方言群的形成,并非意味着当时生活在赣闽粤边境内的所有居民都是这一群属的成员;同样,客家方言的形成,也并非意味当时整个赣闽粤边境内都通行这种方言。

既然客家方言(群)是赣闽粤边畲汉融合的产物,那么,其原初的中心区域就应该在畲汉两个民族最容易产生接触和交流的“锋面”地区。这里所谓的“锋面”,有两个层次的意思:其一,就区域发展的整体态势而言,该区域的内部开发已由河谷平台地区推进到高山岭谷地带,这是推动生活在该区域内的畲、汉双方进行接触和交流并最终走向融合的决定性力量;其二,就人口的分布格局而言,畲、汉两个民族在该区域内都有着相当大的人口规模,没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就无法保证双方融合的充分展开。从南宋以降赣闽粤边区域社会与文化的发展过程来看,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锋面”区域,大致在雩都—石城—宁化一线以南、龙川—兴宁—梅州一线以北、雩都—信丰—龙南一线以东、宁化—上杭—梅州一线以西这个范围之内。其整体的地理格局,大致沿着武夷山(南段)—罗浮山系与南岭九连山系这一“十”字形轴心展开。对应于元代的行政区划,这个“锋面”区域则包括赣州路属下的雩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信丰和龙南7 县,汀州路属下的宁化、长汀、上杭、武平4 县,循州属下的龙川、兴宁、长乐以及梅州属下的程乡4 县。(www.xing528.com)

如果把这一“锋面”区域与现代客家方言群的地理格局进行一番比照,我们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但是客家方言群由“锋面”区域向周边区域的迁移,以及其他方言群向赣闽粤边的人口迁移,则是形成这种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本章的目的即在于通过对明代客家方言群由“锋面”区域向周边区域迁移史实的梳理,借以分析客家方言群的发展及其地域格局变迁的历史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