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动的客家:闽西客家方言南北差异

流动的客家:闽西客家方言南北差异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闽西方言的内部差异,现今汉语方言学界一般作两个层次的区分。在明溪方言是否属于客家方言这一问题上,汉语方言学界的意见并不统一。第二层次是将闽西客家方言进一步区分为“北片”、“中片”和“南片”。从汉语方言研究者们的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闽西客家方言内部存在着一条清晰的南北界线。界线以南,即是闽西客家话的“南片”;界线以北,包括闽西客家话的“北片”和“中片”。

流动的客家:闽西客家方言南北差异

对闽西方言的内部差异,现今汉语方言学界一般作两个层次的区分。〔22〕

第一层次是明溪方言与明溪以南七县方言之间的区分,其分界在于“是客家方言,还是不是客家方言”。在明溪方言是否属于客家方言这一问题上,汉语方言学界的意见并不统一。主要有两种相反意见:肯定者把它作为客家方言中的一种,称之为“客家方言闽中区”;否定者认为它不属于客家方言,而是一种介于闽语和赣语之间的独立方言,并将之命名为“闽赣方言区”或“闽语赣语过渡区”。而对于明溪以南七县的方言,现今汉语方言学界则一致认定它们都属于客家方言,并将它们统称为“闽西客家方言”或“客家方言闽西区”。

第二层次是将闽西客家方言进一步区分为“北片”、“中片”和“南片”。 

“北片”包括宁化和清流两县的方言。汉语方言学界普遍认为,无论从音韵还是词汇来看,“北片”的各种方言都“不是典型的客家话”,而“具有闽语的特征”,其中,有的与闽语中的闽北方言近似,有的和闽语中的闽中方言类同。(www.xing528.com)

“中片”包括连城县和长汀县东北地区的方言,汉语方言研究者们把“中片”方言的特点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种类繁多且彼此差异很大,仅完全无法相通的方言就达十余种之多。其中又以连城方言最为复杂,县境内大致可分为“城关片”、“城周片”、“下南片”、“四堡片”、“姑田片”和“赖源片”六个方言片区,而彼此完全不能相通;甚至县城内的方言都可分为互不相通的东、南、西、北四片。第二是所有方言都“不具备客家话的典型特征”,充其量只能说有些是“客家话化了的闽语”,有些是“客家话和闽语的混合语”,还有些是“带客家话味儿的闽语”。

“南片”包括武平、上杭、永定三县和长汀县西南地区的方言,被统称为“汀州话”,而“上杭音”(上杭话)被认为是汀州话的代表或标准汀州话。与“北片”、“中片”相比较,“南片”的方言在以下四个方面受到汉语方言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和一致肯定:一是所有方言都“具有客家话的典型特征”;二是各方言之间相似度很高,彼此都能相通;三是与“中片”和“北片”的方言之间差异明显,很难相通;四是与同处汀江流域的广东省大埔县及梅江流域各地的客家话之间相似度很高,这些地区的居民之间即使用各自的母语进行交流,也不存在沟通困难。

从汉语方言研究者们的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闽西客家方言内部存在着一条清晰的南北界线。界线以南,即是闽西客家话的“南片”;界线以北,包括闽西客家话的“北片”和“中片”。这种南北差异,在现今的汉语方言研究者们看来,基本属于客家方言的内部差异,其分界在于是否是“典型的客家话”:北部方言“不是典型的客家话”,而南部方言=汀州话则“具有客家话的典型特征”,是早期客家话的代表。但在20世纪20年代时,语言学者叶国庆曾撰文指出,福建主要方言可分为九种,长汀、武平、上杭和永定四县的方言是其中的一种;而归化(明溪)、宁化、清流、连城四县的方言则是特例,它们彼此不属同一方言,并都不能归类于九种福建方言中的任何一种。〔23〕显然,对于闽西南北方言之间客观上存在着鲜明差异这一点,叶氏与现今国内汉语方言研究者们的认识基本一致:他把南部的长汀、武平、上杭和永定四县的方言归为一类,而这正相当于上述闽西客家话的“南片”,也即汀州话;但对于闽西方言南北差异的性质,叶氏与现今国内汉语方言研究者们的认识有很大分歧,把这看作是不同种类方言之间的差别,即长汀、武平、上杭和永定四县的方言为客家话,而归化(明溪)、宁化、清流、连城四县的方言都不是客家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