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表墓:襄阳发现并获确认

刘表墓:襄阳发现并获确认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表非暴病身亡,而是寿终正寝。刘表墓当为刘表与前妻合葬墓。刘表安葬后,襄阳军民即倚墓址修建祠庙,并立《刘镇南碑》,因刘表被朝廷拜为镇南将军而称碑名。唐宋以来,文人雅士们,对刘表墓祠多有记述。史籍中对刘表墓的记载还有另说。清乾隆《襄阳府志》说刘表墓在“县东北十里,地名红土脑。”两志所载,墓不为虚,但两墓非刘表墓无疑。1996年1月27日中新社向海内外发通稿,报道“刘表墓在襄阳发现并获确认”的消息。

刘表墓:襄阳发现并获确认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刘表病亡。刘表非暴病身亡,而是寿终正寝。刘表身为东汉朝廷十三州之一的州牧,加之他在荆州百姓心目中声誉极佳,亡故后当然会隆重墓葬、建祠祭奠(刘表生平简介,见本书《呼鹰台》)。

刘表墓及其位置,史料有如下记载。

当年曹操大军攻占新野时,刘备率众南奔江陵,途经襄阳,还匆匆拜谒过刘表墓。《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典略》载:

“(刘)备过辞(刘)表墓,遂泣涕而去”,“乃驻马呼(刘)琮,琮惧,不能起”。

资治通鉴》也如是记。

刘表前妻亡于建安八年或九年,尔后娶蔡瑁之姊为妻。刘表墓当为刘表与前妻合葬墓。也正因为前妻先亡,寿藏(生前所建墓圹)已提前在襄阳城外营建使用,刘表才有可能在大战前夕从容安葬。

刘表安葬后,襄阳军民即倚墓址修建祠庙,并立《刘镇南碑》,因刘表被朝廷拜为镇南将军而称碑名。《刘镇南碑》假托蔡邕所作,后收入《全三国文》,被《三国志集解》等典籍引用,成为后世研究刘表生平的重要史料。

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中》载:

(襄阳)城东门外二百步刘表墓,太康中为人所发。见表夫妻,其尸俨然,颜色不异,犹如平生。墓中香气远闻三四里中,经月不歇。今坟冢及祠堂犹高显整顿。(此疑引自晋郭颁《魏晋世语》)

卢弼《三国志集解·卷六·引述征记》载:

刘表冢,在高平郡,表之子琮捣四方珍香药物数十石着棺中,苏合消疾之香莫不毕备。永嘉中,郡人发其墓,表貌如生,香闻数十里。

两书所记墓被盗、尸首未腐、香气浓郁等,大体一致。但墓的位置却相错甚远。一说在襄阳城外,一说在高平郡(今山东微山县西北)。

史料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南击刘表;八月,刘表卒;九月,曹操进兵荆州,刘琮降。也就是说,刘表病危的时候,曹操就在进攻襄阳;进攻一个月后,刘表病亡;刘表病亡一个月后,刘琮举荆州降曹。如此,刘琮等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刘表尸首从襄阳送回千里之外、且时为曹操掌控的微山老家呢,显然,刘表墓在襄阳无疑。

唐贞元年间,官府重修刘表祠,时任襄阳判官的卢群撰写《新修刘景升庙记》,并由罗让书丹。

唐广明二年(881),“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尝梦见之(刘表),故为立庙,自称为表裔孙”。他延请陵州刺史刘权撰写并书丹《新修后汉荆州刘公庙碑》《唐新立镇南将军刘表墓志》。刘巨容“既立庙,因于墓侧构水亭为游宴之所,后记表僚属蒯越、韩嵩等及蜀先主在荆州事迹,末有刘表所作《山道口亭铭》,刻在庙碑之阴”。

唐宋以来,文人雅士们,对刘表墓祠多有记述。(www.xing528.com)

唐·唐彦谦(号鹿门先生)《湘妃庙》:刘表荒碑断水滨,庙前幽草闭残春。已将愁泪留斑竹,又感悲风入白苹,八族未来谁北拱,四凶犹在莫南巡。九峰相似堪疑处,望见苍梧不见人。

北宋·曾巩《刘景升祠》:景升得二蒯,坐论胜凶残。正当丧乱时,能使憔悴宽。缤纷多士至,肃穆万瑞安。能收众材助,图大信不难,诸公龙凤姿,有待久盘醒。得一固足兴,致之岂无端。乃独采樗栎,不知取椅檀。盖云器有极,在理良足叹。

北宋·李廌《刘表庙》:入自东郭门,言拜景升墓。墓树半枯槎,冥冥立晨雾。鼎国昔未分,萧墙梗天步。呼苍复何用,龙卧独不顾。纡余檀溪水,黯惨蔡州路。登楼欲遣忧,君看仲宣赋。

南宋·庄绰撰《鸡肋编·卷上》:余尝守官襄阳,求岘山之碑,久已无见……今州城在岘、万两山之间,刘景升墓在城中,盖非古所治也。金·李俊民《刘表祠》诗前自注:“祠前有墓,府城东门内”。

清·王士祯《刘景升冢》诗:“豚犬儿郎霸业空,冢中人不愧英雄。一杯遥酹襄江上,爱汝名高俊及中。”

乾隆《襄阳府志·陵墓》“汉荆州刺史刘表墓”载:“然考今墓所在,固非二百步也。里士郝瀚云,康熙间其墓犹存;雍正二年,汉水大溢,墓为水所冲刷,今仅存东面围墙数丈。”

上述诗文中大多记述,刘表墓祠在襄阳城内,但《水经注》载“(襄阳)城东门外二百步刘表墓”,也就是说刘表墓祠由东门外移到了襄阳城内。原因何在?襄阳城自汉代筑城建县以来,经历了城址东移北挪、位置由低到高、规模由小到大的变迁过程。原来的“东门外”慢慢扩到城内。

史籍中对刘表墓的记载还有另说。

清乾隆《襄阳府志》说刘表墓在“县东北十里,地名红土脑。”

清同治《襄阳县志》在注引《水经注》后加按语云:“滚河北距城四十里,土名四碑堰。有古冢二,高一丈六七尺,大可亩余。旧址二十余亩,后经居民垦种,仅存六亩。相传为刘表墓。闻明季(明朝末年)有发冢者,天大雷电乃止。”此墓尚存,198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两志所载,墓不为虚,但两墓非刘表墓无疑。

【链接】

刘表墓发掘

1993年5月至1994年4月,襄樊市博物馆考古队在襄阳城东街新华书店院内,发掘一座东汉末至三国初期的大型砖室墓。墓室有四室,即前室、中室、后室、耳室,还有一个甬道,全长17.8米。其中,前室、中室的面积都在10平方米以上,甬道长达5.2米。在墓前室、中室和甬道处发掘出陶盆、陶罐、陶瓮、铜配件,以及贴有金箔的铜器残片和残玉器碎片,铜钱106枚。墓室顶上有五个盗洞。此墓所处位置,与史书记载刘表墓的位置一致,且墓室规模只有州牧以上官员才相配,故推断为刘表墓。这一考古成果发表在1995年《江汉考古》第3期上。1996年1月27日中新社向海内外发通稿,报道“刘表墓在襄阳发现并获确认”的消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