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注读第七章-老子注读

老子注读第七章-老子注读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强调“天道无私”。体道行道,则天地长久。天长地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以天道推及人道,圣人无私,成就自己。认真分析,本章提出“天道无私”观点,是第五章“天地不仁”“天道无亲”思想的继续,都是强调“天道无‘偏’”。前“私”为小“私”、个人之“私”,后者为大“私”、天地之“私”。

老子注读第七章-老子注读

本章强调“天道无私”。体道行道,则天地长久。天长地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以天道推及人道,圣人无私,成就自己。王弼: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也。故河上公称本章为“韬光章”。

其要,天地无自,圣人无私。

天长地久。 天地长久。

河上公:说天地长生久寿,以喻教人也。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 天地之所以能够长生久存,

以其不自生也, 在于它不为自己生存,

河上公:天地所以独长且久者,以其安静,施不求报,不如人居处,汲汲求自饶之利,夺人以自与。王弼: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也。

故能长生。 所以能够长生久存。

河上公:以其不求生,故能长生不终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 因此圣人把自身的位置摆在后面,反而因此能置身于众人之“先”(得到众人爱戴);

圣:甲本用“声”。河上公:先人而后己也。

退:帛书乙本如此。甲本作“芮”。通行本作“后”。

河上公:河上公:先人而后己者也,天下敬之先以为长。(www.xing528.com)

外其身而身存。 把自己置之度外,反使自己得以“保全”。

河上公:薄己而厚人也,百姓爱之如父母,神明祐之若赤子,故身常存。

不以其无私与, 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以私利作为处事原则,

河上公:圣人为人所爱,神明所佑,非以其公正无私所政乎。

故能成其私。 因而圣人能够成就自己的“私”。

故能成其私:河上公:人以为私者,欲以厚己也,圣人无私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王弼:无私者,无为于身也。身先身存,故曰能成其私也。

老子在本章中,一是言天道无私。本章与五章“天地无仁”“守持虚静”思想贯一始终,“不仁”就是“无亲”,“无亲”就是“无私”;二是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三是体道行道,以天道推及人道,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反观历史,统治者、当政者以天下为己、以社会“公器”为己,多矣、盛矣。

有学者认为本章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思想,是不够准确的。认真分析,本章提出“天道无私”观点,是第五章“天地不仁”“天道无亲”思想的继续,都是强调“天道无‘偏’”。而“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只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主要表现。所以王弼说: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也。

道家“天道无私”思想,在今天仍有进步意义。

分两层理解:

第一层:“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讲天能长生,地能久存,在于它不为自己生存而生存。

第二层:“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讲圣人效天地之法,“退其身”“外其身”,不以己“私”,成就其“私”。前“私”为小“私”、个人之“私”,后者为大“私”、天地之“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