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注读第69章:哀兵必胜

老子注读第69章:哀兵必胜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以军事上“哀兵必胜”的角度,阐述“柔弱”“退让”哲学思想。帛书甲本如此,乙本作“而依(哀)者朕(胜)”,残“矣”。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这里“哀兵必胜”,是借战争之例,强调要有悲悯、慈悲之心。第三层,“抗兵相若,则哀者胜”,讲两军实力相当,然“哀兵必胜”,懂得退让,有慈悲之心的一方必将取胜。

老子注读第69章:哀兵必胜

本章以军事上“哀兵必胜”的角度,阐述“柔弱”“退让”哲学思想。即“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最后取得胜利,“抗兵相若,则哀者胜”,有悲悯之心、退让之心方能取胜。

同前两章一样,是老子“不争之德”思想的重要体现。

用兵有言曰: 兵家有言说:

帛书甲本如此,乙本“有”作“又”,“又”为“有”之假借。

河上公:陈用兵之道,老子疾时用兵,故托此设其义也。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我不敢主动进攻,而宁愿防守,

为主:主动进攻。为客:被动退守。河上公:主,先也,不敢先举兵。客者,和而不倡,用兵当承天而后动。

吾不进寸而退尺。 不敢轻率进击一寸,而宁愿退后一尺。

退:帛书乙本、王弼本等如此,甲本作“芮”,音ruì,假借为“退”。河上公:侵人境界,利人财宝为进,闭门守城为退。

是胃(谓): 这就是说,

行无行, (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

行:行列,阵势。一说行为、行动。

河上公:彼遂不止,为天下贼,虽行诛之,不行执也。王弼:彼遂不止。

襄(攘)无臂, (虽然)举起手臂,却好像没有举起手臂,

帛书甲本如此,乙本、王弼本“襄”作“攘”。

襄:古同“攘”。攘,举起。河上公:虽欲大怒,若无臂可攘也。

执无兵, (虽然)手执兵器,却好像没有兵器,

执无兵:执,把持。兵,兵器。河曰:虽欲执持之,若无兵刃可持用也。何者?伤彼之民,罹罪于天,遭不道之君,愍忍丧之痛也。

乃无敌矣。 这样就天下无敌了。

乃:这样。王弼本作“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扔:任继愈:对抗。陈鼓应:因就。此三句任继愈译为:没有胳臂可以举,没有敌人可以对,没有兵器可以执。

河上公:虽欲仍引之心,若无敌可仍也。王弼:行谓行陈也,言以谦退哀慈,不敢为物先,用战犹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仍无敌也,言无与之抗也。

祸莫大于无敌, 灾祸莫大于轻敌,(www.xing528.com)

帛书乙本如此,甲本“祸”作“旤”,古同“祸”;“敌”作“适”,“适”通“敌”。

无敌:无视敌人,犹轻敌。

王弼本作“祸莫大于轻敌”,译为: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

河上公:夫祸乱之害,莫大于欺轻敌人,侵取不休,轻战贪财。

无敌近亡吾宝矣。 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法宝。

帛书甲本“近”作“斤”,“吾宝”,作“吾宝宝”。

王弼本作“轻敌几丧吾宝”。译为: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

宝:河上公:几,近也。宝,身也。欺轻敌人,近丧身也。王弼:言吾哀慈谦退,非欲以取强,无敌于天下也。不得已而卒至于无敌,斯乃吾之所以为大祸也。宝,三宝也,故曰几亡吾宝。任继愈:“宝”即六十七章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陈鼓应从之。

故抗兵相若, 所以两军实力相当,

帛书乙本如此,甲本作“称兵相若”,“抗”“称”同义,举。王弼本作“抗兵相加”:两军相当。

河上公:两敌战也。

则哀者胜矣。 怀有慈悲之心的一方取得胜利。

帛书甲本如此,乙本作“而依(哀)者朕(胜)”,残“矣”。“依”为“哀”之假借。

哀:悲悯,仁慈。

河上公:哀者慈仁,士卒不远于死。王弼:抗,举也。若,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这一章借兵家之言阐述“柔弱”“退让”哲学思想,是老子阐述问题的重要特色,前两章亦是如此。这里“哀兵必胜”,是借战争之例,强调要有悲悯、慈悲之心。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所谓“慈悲”之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慈悲”,是“善让”“善下”,大智慧的“慈悲”,是用兵、用世的取胜之道。

分三层理解:

第一层,“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借兵家之言阐述“柔弱”“退让”哲学思想,反“反客为主”“得寸进尺”之道而行之。

第二层,“行无行,襄(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讲“无”的辩证运用:“行无行,襄(攘)无臂,执无兵”,方可“无敌”。然此“无敌”并不是不重视敌人。

第三层,“抗兵相若,则哀者胜”,讲两军实力相当,然“哀兵必胜”,懂得退让,有慈悲之心的一方必将取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