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PISA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研究方法及成果

基于PISA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研究方法及成果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同样,各国政府纷纷推出教育改革计划,且无一例外地把问题解决能力作为重要的主题。在具体实施方面,特别强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如新加坡2006年中学数学大纲规定8项学生能力素养的内容,其突出特点就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综上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各国教育最为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基于PISA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研究方法及成果

世纪之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根据对未来的这种展望,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程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5]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以及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这四个21世纪的学习支柱。“求知”和“做事”主要是对传统“学习”领域针对21世纪要求的新发展。[6]“学会求知”意味着承认知识(Knowledge)重要性的同时,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To Know);“学会做事”要求将所学用于实践,形成真正的问题解决的能力。后两者更多是针对21世纪特征提出的更高的目标。总体来看,“四个学会”的核心是要使教育成为个人和社会成员在认知和社会实践方面持续提升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终身经历。[7]

同样,各国政府纷纷推出教育改革计划,且无一例外地把问题解决能力作为重要的主题。美国21世纪技能委员会提出的技能彩虹图,将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学校21世纪的四大主题之一。其中,解决问题包括能用传统的和创新的方式解决不同类型的不熟悉的问题;能识别与提出主要问题,以澄清不同观点导向较好解答[8]。201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为了生活和工作的教育:发展21世纪的可迁移知识和技能》中指出:“21世纪技能就是可以迁移或运用在新情境的知识,这种可迁移的知识既包括某个领域的内容知识,也包括关于如何应用、为何应用和何时应用这一知识去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知识。”[9]韩国在2009年最新一次课程大纲修订中提出课程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以及改善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强调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读、写、算等基本技能,当面对问题时能够全面考查、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最终能创造性地加以解决。[10]新加坡教育部于1997年提出“思考的学校,学习的民族”,勾画了新世纪背景下新加坡的教育愿景,这一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使每一位新加坡公民能够具备应对未来职场挑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方面,特别强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如新加坡2006年中学数学大纲规定8项学生能力素养的内容,其突出特点就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11]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克服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对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12]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要学会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应用在生活与工作中以解决实际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充分体现了在新时期我国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13]基于这一理念,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需让学生实际参与到知识发现和获得的过程,即问题解决的过程。(www.xing528.com)

综上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各国教育最为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