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圣者精神长歌:宋明理学述要

圣者精神长歌:宋明理学述要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以物观物”实际上是一种唯心的“反观”法。邵雍的“以物观物”的认识论方法,究其实质,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这种认识方法与他的宇宙论是相一致的。“以物观物”不仅是邵雍的哲学认识论,也是他的道德修养论。邵雍主张“以物观物”,反对“以我观物”,原因在于“我”是带有主观偏见的,这种偏见就是“性”,它妨碍认识、观察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圣者精神长歌:宋明理学述要

“以物观物”是邵雍哲学认识论,也是他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是和他的先天象数学理论相联系的。

邵雍认为人由“太极”而成,由天地而生,人与天地存在着某种相似之处。天地有“八象”,故人也有心、肝、肺、胆、脾、胃、肾和膀胱,这是内八象,而目、口、耳、鼻、骨、血、肉和髓则对应地成为外八象。天地有四时、四方,故人有四肢。天地与人联成一体,同气相应,互通其理。邵雍把天、地、人统称为“物”,“观物”就是观察天地自然和人世万物的道理。那么,什么是天地万物的道理呢?人又如何获取这个理呢?邵雍说:“凡言知者,谓其心得而知之也;言言者,谓其口得而言之也。既心尚不得而知之,口又恶而言之乎?以心不可得知而知之,是谓妄知也,以口不可和言而言之,是谓妄言也。”[14]心不能知,故口不能言,除了“心得而知”外,一切认识都是“妄知”,一切言论都是“妄言”。在邵雍看来,“心”是最根本的,它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但是,“心知”又从何而来呢?这是邵雍认识论思想的一个关键问题。

邵雍曾说:“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15]这是讲认识事物的方法。人在观察事物进面尽量避免感情因素的渗入,避免任何个人主观成见,做到公正清明。邵雍主张“以物观物”,反对“以我观物”,因为后一种认识方法常常带有个人偏见,影响认识的正确性。所谓“以物观物”,就是不以个人,即“我”的感觉为内容,而应以“物”的态度为出发点,超越个人局限,全面公正地认识事物。邵雍认为:“是知我亦人也,人亦我也,我与人皆物也。”人与天地是同一种事物,人即是天地,天地也是人。这样,“能用天下之目为已之目,其目无所不观矣;用天下之耳为已之耳,其耳无所不听矣;用天下之口为己之口,其口无所不言矣;用天下之心为已之心,其心无所不谋矣。”[16]由于天地与“我”毫无差别,所以天地时空的存在实际上是以“我”的感觉为依据的,“我”的心就是天地之心,“我”的心决定了天地的存在。这样,观察者超越了个有所谓五官感受的限制,以“物”的方式观察天地,得到天下万物的道理。实际上,“以物观物”就是观察已之内心,万物之理的获得不在于外求于物,而在于内求于心。只要能观之“我”心,就是认识了万物之理,理在心内。

可见,“以物观物”实际上是一种唯心的“反观”法。反观内心,不用求诸外物,知识是人心本身固有的,反观内心便能获取知识。所以邵雍又说:“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17]邵雍明确表示,所谓“观物”不是“观之以目”,不是从感觉论出发,也不是“观之以心”,而是“观之以理”。因为理存心内,所以观之以心就又是观之以理,心与理实在就是一个东西。这就等于说,知识的获取用不着观察、研究外界客观事物,只要反求内心就够了。而且,邵雍极端轻视客观事物,他认为客观事物不过是一种假象,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唯有主观之心、主观之理是可靠的,只有它能认识“物之性”,即事物的本质属性。(www.xing528.com)

邵雍的“以物观物”的认识论方法,究其实质,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这种认识方法与他的宇宙论是相一致的。按照邵雍的宇宙论思想,天地、男女都是由“太级”化生而来的,人与天地具有相同的属性,而且人是万物之灵,人是天地之灵秀者,所以人能替天行事,通过“反观”自身,人能认识自己,认识了自己也就认识了万物之性,所以,人可以“以指节可以观天,掌文可以察地。”认识的途径是从内心出发,通过内省反观,又回到内心,完成了认识的过程。正是由于这种以心为识的认识方法,使他的认识论思想带有比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以物观物”不仅是邵雍的哲学认识论,也是他的道德修养论。邵雍主张“以物观物”,反对“以我观物”,原因在于“我”是带有主观偏见的,这种偏见就是“性”,它妨碍认识、观察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所以,邵雍说:“心一而不分,则可以应万变。”这是讲用心必须专一,不为个人情感所困扰,做到“虚心而不动。”这种修养身心的方法就是邵雍所说的“养心”,通过养心,就能去除私欲,排除个人利害关系,正确地认识外界事物。“为学养心,患在不由直道。去利欲,由直道,任至诚,则无所不通。”[18]掺杂了个人的利欲,就象人行走误入岐途一样,找不到正确的门径。

在上一节里,我们曾讨论过周敦颐的“无欲故静”的道德修养论,邵雍的“养心”说与周敦颐的修养主张是极其相似的,都是主张去除利欲,静心修练,达到身心的最佳精神状态。理欲、义利是宋代理学家反复讨论的重要问题,其基本精神就是重理、义,轻欲、利,强调通过内心反省,自我修养,去认识天地人世之理。邵雍主张“以物观物”,摒弃个人情欲,这种认识论和道德修养论带有佛、道出世思想的痕迹,其结果是面对人生治乱而不顾,抑制个人情感,片面地强调“虚心”修养,进一步强化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对以后宋明理学家探讨天理人欲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