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与教学文化变革:第五章成果

课程与教学文化变革:第五章成果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方面,积极借鉴国外的课程文化,试图移花接木、为我所用,推动一种全新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努力革故鼎新,批判性地发展中国现代课程文化,推动中国学校文化的自主创新发展。课程改革就是主动应对这种文化变革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文化还要面临如何处理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关系、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等问题。

课程与教学文化变革:第五章成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方面,积极借鉴国外的课程文化,试图移花接木、为我所用,推动一种全新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努力革故鼎新,批判性地发展中国现代课程文化,推动中国学校文化的自主创新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而言,新课改处于21世纪之初,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第一,全球化浪潮正席卷整个世界;第二,中国加入WTO,加快了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第三,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知识资本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第四,信息革命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这些社会发展的新因素引起了人类历史上一次大规模巨大的文化变革。在世界文化变革的影响下,我国正处于社会文化大转型的关键时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由单纯注重政治意识形态,逐渐转向更多一些关注经济民生。通过改革开放,逐渐实现了与世界文化的沟通,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大潮中。这必然是一个文化冲突、碰撞、协调、理解、借鉴、融合与发展的过程。课程改革就是主动应对这种文化变革的机遇与挑战。但是,在这样一个迅速变革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新课改所面临的文化冲突与矛盾更为突出。虽然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信息革命等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已经产生了冲击,也是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还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中,还远没有实现信息化,人均经济水平仍然很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文化还要面临如何处理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关系、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等问题。因此,新课改的文化取向不能是简单的、线性的,而必然是多维的、复杂的。它的发展前途和未来景象,也将不是明确固定的预定目标——成功实现遵循古老逻辑的改革目标,而更多可能的是迎来未能预料的结果,催生更新一轮的持续深化的改革。(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