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边疆学研究:从羁縻之治到土司制度的演变

中国边疆学研究:从羁縻之治到土司制度的演变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原王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在统治制度上发生了一个相对完整、比较典型的重大改变,从前期的羁縻之治发展到土司制度的重大变化。清朝鉴于土司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实施了改土归流,但并未从根本上废除土司制度,只是做了必要的改革。元、明、清三代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因为重北轻南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边疆学研究:从羁縻之治到土司制度的演变

中原王朝对西南边疆的经营,在统治制度上发生了一个相对完整、比较典型的重大改变,从前期的羁縻之治发展到土司制度的重大变化。中原王朝把周边的非华夏视为夷狄,但是并不把它看作少数民族,而是华夏以外的都叫作夷狄,包括外国人,所以英法列强通过鸦片战争进入西南边疆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这里的“夷狄”仍然指外国。中原王朝对夷狄的羁縻之策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我牵住了牛的绳子、马的笼头就走了,没有考虑更深入的管理经营。

汉代设立了边郡,边郡与内郡是有区别的,边郡相对宽松,设置比较灵活,也不缴纳赋税。唐代设置了羁縻府州,最大的特点是不计成本,体现唐朝之大,对蛮夷的关怀,所以耗尽国库,结果得不偿失,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羁縻府州大部分都丧失,形成了五代第二次严重的割据局面。宋朝在前代的基础上设置了羁縻州县,这与元朝的土官制度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由朝廷任命的土官管理,但是在信任的程度、实行的范围和效率方面仍然赶不上元朝的土官制度。蒙元的土官制度有个重大的变化,蒙古行事的特点比较随便,没有清规戒律,自认为是少数民族,防范的重点是汉族,所以在土司制度下对云南的少数民族就特别信任。明朝土司制度的特点是推行的范围更大,一直到湖北、湖南、海南、康定地区,还有西北的一些地区,但是明朝土司制度最大的问题是管理上松懈低效,所以出了很多问题。清朝鉴于土司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实施了改土归流,但并未从根本上废除土司制度,只是做了必要的改革。(www.xing528.com)

元、明、清三代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因为重北轻南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朝开始注重经营南方,尤其是到了清代彻底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问题,与蒙古族的上层广泛联姻,同时推行移民制度,大量汉族进入蒙古草原进行开垦,提倡藏传佛教,改变了蒙古人的宗教信仰、行为方式,所以清代以后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是清朝的一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