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心之向背决定战争胜负,孟子王道论分析

民心之向背决定战争胜负,孟子王道论分析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心之向背,以至仁伐至不仁,易如反掌。其次,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里着重分析“民”在孟子王道论中的地位。孟子认为,社会历史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受三大条件的制约,这三个条件即天时、地利和人和。

民心之向背决定战争胜负,孟子王道论分析

首先,孟子坚信仁者之师无敌。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心之向背,以至仁伐至不仁,易如反掌。孟子引《尚书》所载的汤征葛而天下顺之的事实说,王者之师所到之处,解民倒悬,救民水火,因此,“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孟子·梁惠王下》)。这样的王者之师怎么能不所向披靡呢?武王伐纣也是这样,当时在无道纣王统治下的殷民已不堪其苦,对于王师的到来,迎之尚恐不及,何忍与之相抗?故孟子说:“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孟子·尽心下》)尽管孟子对王者之师的威力有些夸大其辞,对仁义道德的感化力量也不免有些绝对化,但他看到了民心向背在政治军事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将战争最早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的不同性质,从而提出以“仁”反对不仁之军事政治观点,无疑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其次,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里着重分析“民”在孟子王道论中的地位。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了孟子王道主义的思想前提,也就会明白孟子思想有时不为封建政统所推重,甚至有反感的原因。《孟子·离娄上》中有一段孟子著名的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段话,确实道出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一条治国安邦的根本规律,孟子与梁惠王、齐宣王滕文公多次讲到这个问题。(www.xing528.com)

再次,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社会历史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受三大条件的制约,这三个条件即天时、地利和人和。在制约历史活动的三大条件中,天时、地利属于客观条件,而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不是那些客观条件,而是“人”的主观因素,具体说也就是人心的向背。“人和”是决定历史活动成败的首要因素。孟子论证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人和”与“不和”,关键取决于历史活动(战争)符合人道(仁义)还是背离人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