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体育锻炼与健康-大学体育与健康

大学体育锻炼与健康-大学体育与健康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学者通过横向调查和追踪调查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其身高要高于不经常锻炼的青少年。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消耗体内脂肪,避免皮下脂肪过多,降低体重,从而改变体型,使得身材更加匀称。此外,人体血浆中的瘦素是影响体重的重要物质,它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分泌性的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能量代谢及体重。

大学体育锻炼与健康-大学体育与健康

1.体育锻炼对身体发育的影响

我们可以将人体生命的全部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儿童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和中老年时期。不同的时期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而且每个人在其自身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发育的速度也是不相同的。所以,虽然总的发育规律不可以改变,但是变化的速度是可以控制的。

(1)增加身高。有学者通过横向调查和追踪调查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其身高要高于不经常锻炼的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后天的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比任何时候都大。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人的体型、体力和健康奠定的关键时期。实践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身高、体重、围度、身体机能和素质等指标的可塑程度可以达到50%~70%。

(2)调节体重。体育锻炼是调节体重的重要因素,可以使得身体成分明显改变,改变程度根据训练强度和时间而变化。控制体重是女大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体重除了受先天遗传的影响,还受到新陈代谢的影响。如果人体吸收的物质(或能量)大于消耗的物质(或能量),体重就会增加,反之体重就会下降。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消耗体内脂肪,避免皮下脂肪过多,降低体重,从而改变体型,使得身材更加匀称。

此外,人体血浆中的瘦素是影响体重的重要物质,它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分泌性的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能量代谢及体重。人体血浆中瘦素水平的高低与人体脂肪重量成正比,瘦素及其受体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病态肥胖。有研究表明,有氧耐力训练可以有效降低锻炼者体内的瘦素水平,从而避免或者降低肥胖。

(3)对骨骼的影响。坚持体育锻炼,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身体代谢,确保有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骨骼,从而促进骨细胞生长发育,骨密质增厚,使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压力和拉力不同变得更加整齐、有规律,骨表面的突起更加明显和粗糙,更有利于肌肉韧带牢固地附在骨骼面上。科学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坚持体育锻炼的人的骨骼要比一般人粗壮、坚固和稳定,骨的抗折、抗弯、抗压和抗扭曲性都比较强,骨的承受能力和生长发育较好。

(4)对肌肉、关节和韧带的影响。实践证明,坚持体育锻炼的人的肌肉重量要比一般人增加10%~15%,显得肌肉丰满、结实、有力、匀称、协调和有弹性。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了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收缩性和弹性,同时也使得关节囊增厚,关节摩擦增加,所以关节活动显得更加灵活、敏捷、幅度大。骨骼、肌肉、关节对良好身体形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1)改善和提高心脏血管功能。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良好影响,运动时由于肌肉的紧张活动,心脏的工作量会增加,心脏毛细血管开放增多,心肌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增强,增加了心肌中蛋白质和糖原的贮备;心肌纤维变粗,心肌增厚,心肌的收缩力增大,心脏容量增加,从而使得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输出量增加。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抗御能力,而且对很多心血管疾病都有防治作用。例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等。这是因为体育运动能够使得心肌兴奋性提高,收缩力增强,冠状动脉扩张,心肌代谢得到改善。同时也可以减少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保持和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增加管径,提高高密度胆固醇的含量,缓解动脉硬化,使得血液中纤维溶解蛋白酶的活性增强,减少血小板的黏结能力,因而减少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等。

(2)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活动的最高司令部,人的运动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反射活动,是与返回的信息形成回路的神经联系。人体在进行运动时,由感受器传入信息,通过神经中枢的反馈,再从感受器返回大脑进行改进,这种反馈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使得动作变得更加协调准确,神经系统经常重复这个过程,能够改善神经系统的平衡性、灵活性和持久能力,达到抗疲劳、协调平衡的效能,同时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和判断的能力。所以练习对神经系统要求高的项目,将极大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

坚持体育锻炼,可以使得大脑对氧的利用率从25%增加到32%,保证了充足的氧气、营养物质提供给神经系统,从而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发育,使得大脑的沟和回数目增加,大脑皮层増厚,使得整个大脑重量增加,体表面扩大。

(3)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

①对消化系统功能的促进。体育运动中体内代谢活动加强,能量物质大量消耗,机体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摄取营养,为运动提供动力。这就需要消化器官加强功能,更好地吸取养料,来满足机体的需要。经常进行中、小运动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实践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对食物中的营养吸收得好,不容易使得热量过剩而发胖。体育锻炼能够增强腹肌,强化消化道平滑肌,使得腹腔内的消化器官保持正常位置,能够有效预防内脏下垂和便秘

②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改善。消化和吸收,是由中枢神经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起作用的。“思伤脾”“气伤肝”是祖国医学对精神因素与脏腑关系的总结。任何痛苦和悲伤、忧郁和焦虑等情绪都会使得胃、脾功能下降,引起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紊乱。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甚至溃疡等肠胃的疾病。而情绪的改变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有直接关系,并会涉及全身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实践证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得人精神振奋,情绪乐观,从而充满着生命活力。运动使得人忘却悲伤、抑制忧虑、急躁情绪,通过对神经系统的良好刺激作用,使得大脑皮层形成的病理兴奋灶得到某种抑制。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动时,由于交感神经的兴奋,迷走神经的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会大大减少,因此在吃饭前后半个小时不宜做剧烈的运动;另外,饭前不要大量喝水,饭后和运动后切勿过多吃冷食等。

(4)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①对肺的影响。人的肺是由肺泡组成的。人的肺有6亿~7亿个肺泡,如果将肺泡一个个摊开,其总面积为70~100平方米。安静时,由于人体需氧量不多,大约有5%的肺泡工作就可以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当进行体育锻炼时,由于肌肉活动及人体的需氧量增加,促使大部分肺泡参与工作,对保持肺泡的弹性和改善肺泡弹性十分有益。

体育锻炼时,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深,增强了呼吸肌的力量,增加了肺通气量,使得呼吸器官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和增强。经常锻炼能促进胸廓发育,增大胸围、肺活量和呼吸差,改善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提高呼吸率,使得呼吸机能节省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机能耐酸和抗缺氧的能力。

②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受呼吸中枢的控制,呼吸器官本身的各种感觉传入冲动的呼吸中枢,对呼吸运动进行反馈调节,骨骼肌和关节活动,温度及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都会影响呼吸中枢的兴奋性。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高,对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敏感。随意停止呼吸运动的长短是评价组织呼吸强度和呼吸中枢对缺氧和二氧化碳增多的耐受的重要指标。优秀运动员随意停止呼吸的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对膈肌的控制稳定。他们在恢复呼吸时,血液的氧合作用也恢复得特别迅速。

(5)具有预防疾病、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能。人的生长是由于人体细胞不断繁殖和细胞间质不断增多的结果。人的发育是人体细胞不断分化、器官不断发展、机体逐渐成熟、形态逐渐完善的结果。发育与生长两者是相互联系的,但前者较为复杂,并且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人体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有机体,它由许多细胞构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这些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组成了各种功能的器官系统。任何科学的体育锻炼,都能促进机体的全面发展,保持内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延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衰退进程,起到预防疾病、健身美体、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3.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作为国家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充满活力的身心全面健康的大学生在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又是一个人发展过程中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最重要的阶段,现代大学生所面对的是一个知识密集、充满激烈竞争和挑战的信息时代,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势在必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掘大脑潜力,促进智能发展。据以前研究者估计,大脑皮质共有140亿个神经元(V.Economo,1929),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其总数可达500亿个(T.P.S.Powell,1978)。每个神经元有几百到数千个突触,通过这些突触,每个神经元可和其他6万~30万个神经元发生联系,估计大脑皮质的突触总数多达5万亿个。在任意给定的瞬间,大脑就有10万~100万个化学反应发生。若将全世界的电话网络同大脑相比,前者不过只与一粒豌豆那么大小的大脑组织功能相当。

大量事实说明大脑具有相当大的潜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估计,一个人如终生好学不倦,一生中储藏的各种知识总量可相当于数亿本书的知识含量。因此,我们要科学地开发大脑的潜能,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身体运动能力的限制或意外等)和主观困难(如疲劳、紧张、畏惧、失意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观、客观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的内容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因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这些特点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非常吻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特长和身体素质,自主地选择更适合自己特点的运动项目和控制运动量,使得人格特征更容易在运动中表现和发展。一些团队项目,学生们大都是进行自由组合、自由分组,其中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均由学生自己担任。在其过程中,同学之间的感情更容易建立和加深,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社会高级情感也得到锻炼和培养,同时也能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关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培养有积极效应。

(3)提高体育锻炼兴趣,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在这种轻松、自主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多地领略和体味体育锻炼中的乐趣,愿意积极主动地参加和长期坚持,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加协调和持久,对一些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的控制调节和治疗作用更为显著。更多的研究证明,运动愉快感是使得运动的心理健康效应达到最大值的一个重大因素。首先愉悦感本身具有直接的健康效应,使得参加者更容易获得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

温克尔等人的研究发现,参加体育活动如果能够使得参加者在其中得到娱乐,以及增强活动兴趣,满足好奇心,释放竞争欲等,这种乐趣将使得参加者更加自觉、更投入地坚持运动。如果参加者不能从中得到这种满足,体会不到愉快感,将使得他们厌倦运动,直至放弃运动。培养体育锻炼兴趣,使得参加者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参加者的锻炼积极性,才能对参加者心理活动产生强烈的积极反应,才能持之以恒,长期锻炼,从而产生长期的心理健康效应。

(4)体育运动可以调节情绪,减缓应激和增进心理健康。心理学家认为,体育锻炼是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激活并达到愉快水平的重要途径,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能够使得人们在进行锻炼后直接感受到舒适愉快。经常从事体育运动可以转移个体的不愉快情绪和行为。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适量的体育锻炼,锻炼者可从运动中体验运动愉快感,在锻炼后能产生满足感、愉悦感等积极情绪。

长期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情绪的改善。大学生常常因为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对未来前程的担忧而持续产生紧张、焦虑和不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得这些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消除疲劳、减缓应激;体育锻炼可以作为一种发泄方式,将各种烦恼、焦虑、不安等应激情绪发泄出去,从而使得心理得到平衡,增进心理健康。

4.科学健身

(1)科学健身的基本原则。科学健身的基本原则是体育锻炼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在长期从事体育锻炼中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科学健身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

科学健身原则对锻炼者掌握体育健身知识、技能,培养锻炼兴趣,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运动项目和锻炼内容,正确使用科学方法进行锻炼具有指导作用。

科学健身教育的原则包括七个方面:自觉积极性原则;全面锻炼身体原则;适宜运动负荷原则;因人而异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安全性原则。(www.xing528.com)

①自觉积极性原则。科学健身可以促进体质的增强,但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自觉积极原则主要是指体育锻炼者,必须有明确的锻炼目的,相信“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道理,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科学健身是一个自我锻炼、自我完善,克服自身的惰性,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作息制度保证,把健身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奏效。

怎样才能做到自觉积极性呢?

第一,要不断提高对科学健身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健身的目的与树立正确的锻炼动机联系起来,把体育健身当作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自觉需要,激发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调动自身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第二,要明确目的,培养兴趣。科学健身的目的明确才能有利于激发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当一个人对某项体育活动发生兴趣时,就会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做到身心统一,积极锻炼。

第三,要检验效果,增强信心。效果、信心和兴趣三者的关系是成正比的,效果愈大,则信心愈足;而信心愈足,则兴趣愈浓厚。因此,在健身过程中要定期检验体育锻炼的效果,一般可以运用运动技术成绩、身体运动素质、身体形态生理指标等方面来检验。

②全面锻炼身体原则。全面锻炼身体原则,是指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必须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使身体、形态、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等都得到协调发展。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在大脑皮层调节控制下的统一整体,人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全面锻炼身体就能相互促进,因此必须注重全面的身体锻炼。

怎样才能做到全面锻炼身体呢?

第一,选择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以及客观条件选择多样锻炼身体的内容,尽量做到全面发展。

第二,在每次体育锻炼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既能提高身体素质又能发展身体各个部位和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努力掌握多种运动技能,既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活动内容单一。

第三,注意全身的活动,不要局限于部位。

第四,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同时加强专业实用性体育锻炼。

③适宜运动负荷原则。适宜运动负荷原则是指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其运动负荷和强度。

锻炼的效果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刺激的强度。弱的刺激不能引起机体机能的变化;过强的刺激,有害于健康;只有适宜的负荷和强度,才能有利于能量的恢复和超量补偿。适宜的负荷是相对的、可变的、渐进的、有节奏的,要根据锻炼者个体的具体情况而确定。

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的运动负荷呢?

第一,要正确处理量和强度的关系。针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及体育活动的项目特点安排好量和强度;量和强度之间一般是成反比关系,运动强度大只能维持较短的运动时间;强度适当才能维持较长的运动时间。利用量和强度之间的关系把运动控制在最佳有氧训练状态。

第二,要善于运用负荷、控制负荷。运动负荷应由小到大,逐渐提高。刚开始从事体育锻炼或中断体育锻炼后恢复锻炼时,强度宜小,时间宜短,密度要适当,随身体的适应而逐渐加大负荷,最好不要超越最佳有氧训练状态。

第三,休息与运动要合理交替。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时间长短和紧张程度而且取决于适宜的休息,适当的休息有利于下一次练习处于良好状态,预防练习引起的不良反应。休息的方式有积极性休息和消极性休息,通常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一般以积极性休息为主。

④因人而异原则。体育锻炼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及客观条件来确定锻炼的内容、负荷和方法手段等。身体锻炼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有一真实的负荷。体育锻炼的负荷一定要因人而异,锻炼者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实际情况掌握好运动负荷。

⑤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自然发展、机体适应的基本规律,从不同的主观、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渐进的基础上提高锻炼水平。不少体育健身爱好者在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时,兴趣性很高,活动量也很大,但坚持了几天,就失去锻炼的热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遵守循序渐进原则。由于开始阶段活动量大,机体无法很快适应,疲劳反应过大,锻炼者受不了“苦”而放弃健身,所以应了解锻炼效果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呈螺旋上升之态。因此在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注意由小到大逐步提高,其原则是:提高——适应——再提高——再适应。

⑥持之以恒原则。持之以恒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经常性进行,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坚持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锻炼。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贵在坚持”。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给予刺激,每次刺激都会促进体内异化作用的加强,加快体内物质的合成,从而使机体内部的物质得以补充、增加和积累。这种积累使机体结构和机能产生新的适应,体质就会不断增强,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也会不断得到强化。因此,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不能奢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必须要长久地积累。

⑦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在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时,都应该注意安全,尽可能避免因锻炼本身造成的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这就要求体育健身计划合理安排,符合运动规律和人体发展规律,尤其要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常见的事故原因:锻炼初始阶段活动量过大,导致身体不适应而造成运动损伤;体育活动单一而导致身体片面发展,也可能发生伤害事故。所以务必将安全放在体育锻炼的重要位置,否则体育锻炼与健身的目的背道而驰。

(2)科学健身的方法。科学健身方法是根据人体发展规律,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自然因素来发展身体的途径和方式。科学健身方法是贯彻科学健身原则,达到体育健身目的的桥梁。在运用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要注意它们可以相互补充,交替结合,但应有主有从。

①重复锻炼法。重复锻炼法是指按动作结构顺序以及相对固定条件多次反复进行某项身体练习。重复次数的多少不同,对身体的作用不同。重复次数越多,身体对运动反应的负荷量越大。如果重复的次数不断地增加,可能使身体承受的负荷达到极点,乃至破坏有机体的正常状态,造成伤害。运用重复锻炼法要制定好重复次数和间歇的时间,避免负荷过大,过早出现疲劳或不正常的生理反应。

②间歇锻炼法。间歇锻炼法是指进行重复锻炼时两次之间有合理的休息,是提高体育健身效果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人们认为体质增强的过程是在运动中实现的,其实,体质内部增强过程主要是在间歇中实现的,是在休息过程中取得了超量恢复。若是离开在休息中取得超量恢复,则运动就变成对增强体质毫无意义的事情,甚至起不了作用。间歇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并不亚于运动本身。

间歇锻炼时,间歇时间的长短,主要以负荷的有效价值范围为准。一般来说,负荷接近上限时,间歇时间应长些,以防止负荷继续上升,造成体力消耗过量;接近下限时,可连续进行,间歇时间应短,密度应大,后次锻炼应在前次锻炼的效果未减退时进行。倘若间歇过长,在效果消失后再进行,就失去意义。

③循环锻炼法。循环锻炼法是指选定若干个练习手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次数、节奏及要求进行循环练习的方法。循环锻炼法所布置的各个练习点,内容要慎重搭配,动作应是已经掌握的,简单易行的,并应规定好练习的次数、规格和要求,由于各练习的动作器械不同,花样翻新,交替进行,可激发兴趣、减轻疲劳、提高密度,有显著的健身价值。

④连续锻炼法。从增强体质的良好效果出发,需要间歇就停一会儿,需要连续就接二连三地进行下去,所以不能仅讲究间歇,还要讲究连续。连续、间歇、重复都是在同一锻炼过程中实现的。连续、间歇、重复等因素各有其特有的作用,连续的作用在于持续负荷量不下降,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使身体充分地受到运动的作用。

连续锻炼时间的长短,同样要根据负荷价值有效范围而确定,通常认为在140次/分钟左右心率下连续锻炼20~30分钟,可使机体的各个部位都长时间地获得充分的血液和氧的供应,因而能有效地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实践中,用于连续锻炼的主要是那些比较容易,并已为锻炼者熟悉的动作,如跑步、游泳等。

⑤变换锻炼法。变换锻炼法是指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变换锻炼的环境,变换锻炼的内容,变换锻炼的条件,变换锻炼的节奏等,以提高锻炼效果的一种方法。此法可以有效地调节生理负荷,提高兴奋性,强化锻炼意向,克服疲劳和厌倦情绪,以达到提高锻炼效果的目的。变换练习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连续变换,另一种是间歇变换。运用连续和间歇变换法,应选择安排好变换的条件和间歇后的运动负荷。

⑥比赛锻炼法。比赛锻炼法是指在参与比赛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比赛锻炼法的特点是:有一定的情节和思想性,能引人入胜,具有竞争性和娱乐性,能使参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按照规则的要求,竞争激烈、运动负荷较大,能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才智和创造力。运用比赛锻炼法时特别要注意避免过度兴奋和过度疲劳以及不利于健康的因素,预防运动损伤。

⑦放松锻炼法。放松锻炼法是指在体育锻炼即将结束前,安排一些简单放松的身体练习或心理练习,促进机体较快地恢复到安静状态的方法。放松锻炼法可不拘形式,目的在于促进人体生理、心理上的放松、舒畅,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提高锻炼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意志品质,形成积极的、拼搏的、良好的生活态度。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日光、空气、水)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它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培养健美体态,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消除疲劳,调节情感,防治疾病,益寿延年乃至提高和改善整个民族体质,都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群众面广,各种年龄、性别、不同职业和健康状况的人,都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宜的锻炼。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可独自锻炼,也可集体进行。锻炼的内容极其丰富,可分为健身运动、健美运动、娱乐性体育、格斗性体育、医疗与矫正体育5类。锻炼方法多种多样,除教学和训练中常用的练习法(包括重复法、变换法、综合法、循环法和竞赛法)外,人们还在长期锻炼实践中,形成不拘一格的各种健身法(包括早操、工间操、生产操、库珀12分钟测验等)。锻炼内容和方法的确定及整个锻炼过程,都应遵循身体锻炼的原则,即有针对性,因人制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适宜的负荷和注意锻炼价值等。此外,如能同时运用形神结合、动静结合和内外结合等中国传统练身方法,收效更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