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分析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分析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而是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长期累积的结果。神经系统的生化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二)家庭因素大量的研究均表明,个体的早期经验对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不完整的家庭则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此外,家庭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而是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长期累积的结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探讨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特别是早期,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

(一)生物因素

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或者在遗传上有严重的缺陷,都会对个体心理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或者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人们通过大量的家谱研究和双生子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某些心理健康问题与某些遗传因素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有些心理疾病存在明显的家族性倾向。

神经系统的生化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精神病患者脑组织、血液或尿中含有的一些化学物质,如果注入健康人体内,便会产生相应的精神症状。不同的神经递质对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疾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过多的肾上腺素能转化为一种致幻剂,影响神经传递而引起狂躁型精神病症状;一些精神分裂症状则与多巴胺过多有关。

同时,大量的研究也表明,母亲在孕期的营养、情绪及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分娩过程异常,一些生理疾病、外伤及中毒、微量元素缺乏,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等生理因素,都可能对子女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二)家庭因素

大量的研究均表明,个体的早期经验对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多成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多或少总带有其童年的体验和遭遇的痕迹。早期所经受的较大的挫折或创伤,可能会压抑在个体的潜意识中,在以后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个体的心理障碍。而个体早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家庭的结构和生活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均对子女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1.家庭的结构与生活氛围

家庭的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完整的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良好的影响。父母对子女的带有差异性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是一种相互取长补短的巧妙配合。而不完整的家庭则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所谓不完整的家庭是指双亲的一方或双方死亡、离婚等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由于性别残缺,缺少父爱母爱,而且父母对子女的作用不相同,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因此易使个体心理发展,特别是个性、情绪上出现缺陷或障碍,如孤僻、冷漠、粗暴、焦虑、敌意、忧郁、退缩等。

家庭中的生活氛围也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儿童生活在家中,时刻感受和体验着家庭的生活氛围。如果家庭各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坦诚、谅解,家庭中形成一种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轻松、欢乐的生活氛围,则非常有利于个体情绪稳定和良好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充满敌意和猜疑,父母经常吵架,则会导致个体焦虑不安和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其心理健康。

2.父母的教养方式

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主要有3种:民主式、专制式和溺爱式。在专制式的教养方式下,子女的意见和愿望得不到表达,他们很少得到尊重和温暖,其行为常常会受到斥责和禁止,容易形成畏惧、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富有攻击性等性格,会严重抑制其心理的发展,影响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溺爱式的教养方式下,子女得到过度的保护,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不承担应有的责任,同时,无原则地迁就,使子女成为家庭的主宰,他们容易变得任性、自私、嫉妒,并且自理能力差,缺乏应变能力和正确的自我观念,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发生攻击行为,不易适应社会和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在民主式的教养方式下,子女既得到尊重和保护,又受到良好的教育。家长对子女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既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又对其不正当的要求和言行给予及时说服教育与帮助。在这种方式下,子女懂得关心人、尊重人、同情人,形成积极乐观和开朗的性格,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学校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民主式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而专制式和溺爱式的教养方式则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的家庭对子女的教养模式是,在物质上尽可能满足子女的要求,甚至百般迁就,而在学习上对子女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前者造成子女的独立性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难以应付挫折;而后者又使他们面临重重挫折,经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样,子女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心理处于失衡状态且难以自拔,最后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

3.家庭经济状况

从目前各高校的状况来看,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特别是家庭经济长期严重困难,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上的贫富不均在高校也明显体现出来。一些学生高消费,而一些学生却没钱交学费,甚至连维持日常生活都困难。这种巨大的落差会使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心理失衡。他们希望得到帮助,但是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困境,以免被人指指点点;他们想参加各种班级、社团活动,但是经济条件又不允许等。他们内心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矛盾和困惑,由此造成烦恼抑郁、交往退缩等现象。此外,家庭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三)学校因素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对其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占有重要地位。从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方法到教师的态度、管理方式及对学生的期待,以及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校风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主要有以下因素:

1.教师的管理方式与对学生的期待

与家庭的教养方式类似,教师的管理方式可以分为民主式、专制式和放任式。显然,民主式的管理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专制式、放任式的管理方式均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待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效应。如果教师对学生有良好的、积极的期待,即使不用言语明确表达出来,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这些信息,并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健康发展。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消极的或失望、悲观的期待,就会导致学生消极心态的出现,从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2.学习压力(www.xing528.com)

我国目前虽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倡给学生减负,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不可忽视。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力求高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虽说现在高校扩招,上大学的比例大大提高了,但是学生的学习压力却丝毫未减。

中等的压力,会使学生产生中等程度的紧张,易于注意力集中,调动积极性,有利于学习。但是过重的压力,会造成学生的焦虑不安等,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3.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任何人都不能离开他人而生活,人有归属感和交往的需要。人际关系良好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或者说人际关系良好与否本身就是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班集体中得到肯定、尊重、温暖、平等对待的学生,会产生安全感,必然有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良好师生关系,在群体中遭到否定、排斥并感到孤独的学生,会产生敌意、自卑、退缩或攻击性,从而不利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此外,校风、学校的管理制度、教育方法与奖惩措施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社会因素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文化背景、政治经济状况、社区环境、社会风气、风俗习惯及重大的社会事件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近20年来,人类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同时也加剧了竞争,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大了生活的压力,因而导致人类的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下面我们着重讨论两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关系的社会因素,即就业问题与网络问题。

1.就业

职业是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收入、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个人的价值和生活的满足与否。而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在所选择的工作中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他所选定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问题非常重要。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模式发展。同时由于国家许多经济政策的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许多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之下,许多大学生没有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和降低职业期待,对自己的个性、能力、兴趣等缺乏正确的了解,也缺乏求职的经验和面试技巧等,更加大了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上大学时的“风光”和毕业时的失落、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许多大学生出现了心理的失衡,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2.网络

互联网跟其他科学技术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给他们带来机遇,但与此同时又给大学生造成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首先,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重大影响。网上的人际交往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而是符号化的间接交往。应该说,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大学生们会感到更轻松、更自在。在虚拟化的社交环境中,大学生们不用担心、掩饰自己的缺陷,可以通过网络塑造自己的新形象,展现自我,满足许多现实中不可能满足的愿望。但是这种交往方式在物理空间上隔绝和孤立了交流主体,丧失了现实交往所固有的丰富的人情表达和密切的人伦关系,导致人际关系数字化、非伦理化、非人性化,使得人际关系能力下降。学生一旦离开网络,置身于现实社会中,面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时,就会出现人际交往的障碍。

其次,网络也会给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带来影响。网络上所承载和传播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既为大学生带来了新的观念和信息,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开放的心态,又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冲击,使大学生丧失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认同、信任和自豪感,造成大学生思想意识上的混乱和迷失,甚至严重扭曲其人格。

(五)大学生自身因素

前面我们讨论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物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与其内在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生活事件对于不同的大学生个体来说,有不同的评价和态度,且有不同的意义和结果,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在大学生的各种心理特点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个性特点。那些性格开朗、乐观、自信、果断、坚强、独立的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得失、面对各种冲突与选择、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时,他们能理性地对待,会有正确的态度和评价,而且会努力去克服困难,这样就会减少或消除这些应激源对其自身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相反,那些自卑、退缩、孤僻、悲观、焦虑、依赖的大学生,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会产生不正确的态度与评价,会感到不知所措,会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觉得生活对自己如此不公平,因此感到心灰意冷,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