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州北寺塔:中国最高建筑,吸引日本游客

苏州北寺塔:中国最高建筑,吸引日本游客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寺塔坐落在苏州北部混杂着大量佛寺的区域内,有250英尺高,是当时全中国最高的建筑。考虑到现代游客的便利,在1911年,杜布西博士建议通过刚开通的从上海起始的铁路抵达苏州。在内河航运上,苏州是一个枢纽。--------------恰恰在九百年前,也就是1072年,众多的日本游客来到宋代中国,其中一位来到了苏州。

苏州北寺塔:中国最高建筑,吸引日本游客

在19世纪末年一直到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期间,一位名叫杜布西(Hampden C.du Bose)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住在苏州。他是一位缺乏批判性和并非见多识广的历史学家,尽管如此,他却是一个有感知力的观察者。他在1911年写了一本关于苏州的旅行指南,向我们很好地展现了一位外国居民观看苏州的方式。下面就是这本旅行指南的开头几行:

大运河沿岸,上海以西80英里、太湖以东12英里、长江以南40英里的地方,坐落着一座盛名远播的城市,东方丝绸之都。甚至在这脚步匆匆的20世纪,许多仰慕者仍充满虔诚,敬意地站在这座古代的雕塑面前,凝望着这雕塑参天耸立,似乎刺破云霄。[15]

“古代的雕塑”(statue of antiquity)似乎是苏州的比喻性指称,因为它体现了所有中国人描述其古迹时体现的价值。但也有可能杜布西博士通过这一名称来指称苏州的北寺塔(Great Pagoda)。北寺塔坐落在苏州北部混杂着大量佛寺的区域内,有250英尺高,是当时全中国最高的建筑[16]作为一处遗迹,将会在下文讨论它。在这里,我们需要留意的是当一个游客来到苏州时,这座佛寺宝塔高出城市中所有其他建筑,成为天际线中最主要的标志。

考虑到现代游客的便利,在1911年,杜布西博士建议通过刚开通的从上海起始的铁路抵达苏州。但是他提醒,“从观察城墙来说,(这样)不如我们坐船在环绕苏州的运河上航行时那样便利”。他意识到水路交通对这个地区及这个城市的重要性:

我们的城市坐落在帝国最大的人工运输线京杭大运河的边上。这条大运河大约有50—100码宽,上面横跨许多宏伟壮丽的石拱桥——其中一座靠近苏州,有53个拱。在这条巨大河流上,当大船和小舟的白帆在风中招展,纤夫们沿着纤道逆风拉着纤绳之时,这是多么动人的画面。在内河航运上,苏州是一个枢纽。又大又宽的运河从这里会有很多分叉,据说伸向每个方向,所有这些分叉,就像中国船夫所说,仿佛“一只蜈蚣”。在这片水量丰沛的平原上,沿着数不清的或左或右分叉的河道,没有一个城市、市镇、村庄或小村庄是通过船只不能到达的,这对那些行商来说是多么诱人。(第7—8页)

1911年苏州的富裕给这位美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描绘着该地区富人高雅的宅邸,尽管他可能从来都没有被邀请进入这些宅邸。他告诉我们苏州人的文雅,他们在华丽服饰和精致食物上高雅的品位。他注意到地方银店和本土银行巨大的资本积累。他清楚地认识到,当地财富的基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可思议的多产的水稻栽培,以及相伴而生的纺织手工艺技术,还有商人的企业智慧。外国资本在19世纪中叶开辟了上海,使之成为通商口岸,尽管从多方面衡量,上海已迅速超过了苏州这座更古老的城市,但是附近这座国际化城市的迅速成长并没有榨干苏州的商业和财富。对杜布西来说,北寺塔象征着苏州长期保持的优势地位,从其最高处提供的视野也证实苏州的富饶是真实的:

北寺塔是(江苏省)省会的骄傲,它是这片土地上最高的,也是中国最高的建筑。让我们站在它旁边凝视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数数这楼层,瞧瞧这走廊,看看这门,就像许多的鸽子笼,在这些令人头晕目眩的高大建筑物中,人类就像侏儒一样!想象一下地基,用砍削过的石块组成的方形支撑起这座畏人的砖石建筑,在塔底部周围的第一层是一圈棚屋,这些棚屋的直径有100英尺或周长有100码。看看云间浮雕的图像,或坐落在房顶上,或隐藏在壁龛中,或庄严地矗立在神殿里:佛教的神在里面,婆罗门教的神[原文如此]在外面——大约有两百多,这是一座异教的庙宇。塔的设计者克里斯多佛·雷恩爵士(Christopher Wren)的名字并没有出现,但我们能领会这位大师的技艺。塔的墙体呈八边形,一堵墙在里,一堵墙在外,或者说是一个宝塔套着一个宝塔。每堵墙厚十英寸,在两堵墙体之间是平稳上升的台阶。在到下一层楼之前有一段环形的走道,楼板由两平方英寸的砖块铺设而成。塔有九层,每层有八扇门和连接的通道,厅里挂满了灯。此塔比例如此完美——底部直径60英尺,越往上直径越小,到顶层只有45英尺。当你向上攀登的时候,每上一层,高度就会更矮,门也会更小,走廊也会更窄。在塔的回廊上踱步,你会看到整个城市都在你的脚下。护龙街(Dragon Street)向南一直延伸到文庙,繁华的西北门,城隍庙建筑群,西边的太湖,还有群山以及坐落于突出高地顶端的别致寺庙,每隔四英里点缀一个小村庄的平原。看看南边的塔——它是吴江城的标志。通往上海的水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沿着水道往东看,你的目光会停留在一座山上,那就是昆山。在山脚下西北方三十英里就是常熟,是一座有10万居民的城市。沿大运河向西北方向看去,在三十英里的地方是锡山、惠山(Mount Wei-ts'ien),边上的无锡是一个有15万人口的城市,而且这三十英里半径范围内,有一百多个市镇,其居民从1 000到50 000不等;还有大约10万个村庄(villages)和小村子(hamlets),在视力范围所及之内或许有500万人。(第39—40页)(www.xing528.com)

--------------

恰恰在九百年前,也就是1072年,众多的日本游客来到宋代中国,其中一位来到了苏州。这位日本佛教僧侣石井(Monk Seijin)从最通常的路线来到苏州。他从杭州出发,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杭州城在不久之后成为南宋首都,也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在去往苏州途中,他在日记中写道:

这里有木桥,也有石桥;这里桥梁众多,以至于我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当我们到达茶灵亭(Ch'a-ling Pavilion)的时候,有一座桥叫做李王桥(Li-wang Bridge),长一里二丈,(大约1 800英尺),有48个桥墩。这座桥有一个高高的朱红色油漆的栏杆,在桥上有四座塔楼。我们穿过这座桥……然后我们来到了吴江县城的城墙外……穿过这座城,我们继续前进……在继续走了四十五里之后,在黄昏时刻我们来到了府城(苏州)的城墙边。我们在城墙外停了下来了,并在此过夜。[17]

那是在1072年10月16日的晚上。在第二天清晨,他乘船穿过了一座水门进入苏州城,所有的水门都坐落在紧挨着它的陆门旁边。

在继续沿着大运河北上,到达目的地——著名的佛教中心山西五台山之前,石井花了两天的时间参观苏州。他来苏州的一件紧要事儿是参观寂照大师(Entsu Daishi)的纪念神龛。寂照是一位日本僧侣,11世纪早期于苏州圆寂。他需要去郊区的普门寺院(Pu men Monastery)。苏州的社区和宗教领袖为他安排了行程,给他分配了十个人,其中四人抬轿,其他人在前后护卫。慷慨的接待,众多的赠礼,以及在其整个访问期间所展现出的其他礼节,是记录的主要内容。不幸的是,与稍后的那位神职人员杜布西牧师相比,他的日记较少关注景物。石井遇到同样的景物,可能还怀有更虔敬之情,但是他对这块地方富饶和壮丽的论述可以和杜布西相比。“所有政府衙门和住宅在宏伟与规模方面与杭州相似。市场的商业超乎想象。有大约360座巨大的石桥,不管是东西南北,都有水道贯通。”石井还拜访了一些有名的僧侣,参观了报恩寺(北寺塔所在地)。他谈到苏州园林有假山、溪流以及其他一些别致的设计,并再次发现,这是“超出想象的”。在其1072年对苏州的考察中,他遗漏了一处。他没能提及北寺塔——这座苏州“古老的雕塑”,毫无疑问,它是近千年大部分时间中苏州最壮观的宝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