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素养研究成果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素养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的素养问题。从中华传统文化来看,我们看到了家国情怀、社会关怀、人格修养和文化修养四个方面。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充分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对凝聚全民力量、牵引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素养研究成果

核心素养的研制不仅要注重吸收国际先进经验,重视与国际教育的接轨,更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要重视发挥我国历史文化方面的优势。民族性是素养的源泉,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是该民族成员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源头,一个民族成员的核心素养一定会烙上这个民族的特性。从中华传统文化来看,我们都有同一个根、同一个灵魂。我们的根、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的素养问题。从中华传统文化来看,我们看到了家国情怀、社会关怀、人格修养和文化修养四个方面。比如说家国情怀,涉及孝亲爱国、民族情怀、乡土情感等;社会关怀涉及仁民爱物、心怀天下、奉献社会等;人格修养涉及诚信自律、崇德弘毅、礼敬谦和等;文化修养涉及人文历史知识求学治学方法、文字表达能力、追求科技发明等。

当前,我们的教育工作要反映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培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凝聚力的精神内核,是一个国家立于世界的精神基石,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家园。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充分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对凝聚全民力量、牵引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全体公民要坚守的共同理念和追求,它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我们必须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融入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中。

【注释】

[1]孙敬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94.

[2]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5.

[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95.

[4]任荃.中国“牛顿”:“苹果树”在哪[N].文汇报,2004-10-19(5).

[5]塞缪尔·斯迈尔斯.品格的力量[M].刘曙光,等,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1.(www.xing528.com)

[6]王红,吴颖民.放慢知识的脚步,回到核心基础[J].人民教育,2015(7).

[7]谢维和.谈核心素养的“资格”[J].中国教育学刊,2016(5).

[8]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2.

[9]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3.

[10]张楚廷.大学里,什么是一堂好课[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11]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