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常规的认识与实践:管理规范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教学常规的认识与实践:管理规范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违反教学常规的行为,都应当受到教学常规的制约和惩处,这是教学常规严肃性的必然要求。教学常规管理,要严而有格,管而不死,尊重差异,兼顾个性。制定常规不能一刀切,常规本身要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控性。管理就是引领,好的制度就是要引领教师在遵循一定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共同向着目标努力。为此,学校管理者对于教案检查与评价也应适应改革,引领教师编写切实有效的教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教学常规的认识与实践:管理规范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1.常规管理是规范行为的管理。

常规本身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一旦管理常规确定,需要对学校任何成员都有约束力和强制性,即在教学常规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教学常规,人人有责。违反教学常规的行为,都应当受到教学常规的制约和惩处,这是教学常规严肃性的必然要求。教学常规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变化,对有不符合实际的情况,也要按程序修订。

教学常规管理,要严而有格,管而不死,尊重差异,兼顾个性。制定常规不能一刀切,常规本身要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控性。老教师与年轻教师在教案要求上,人人都要有教案,但是新教师必须是详案,老教师可以适当有所区别。比如,有关实验教学常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要突出学科特点,有别于其他学科。(www.xing528.com)

2.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之间并不矛盾。

规范管理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所必需的。管理就是引领,好的制度就是要引领教师在遵循一定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共同向着目标努力。而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项充满着艺术性与创造性的工作,充满着个性与灵性,过分追求整齐划一的要求,不利于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为此,学校管理人员要立足于学校实际,适应教育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更新。如,以前要求教师编写教案非写具体完整不可。那种纯粹为了应付检查而编写的教案,不论其内容多么充实、形式多么完整、书写多么认真,其价值也是非常有限的。同样,那些僵化机械的备课管理制度,不论其多么具体明确、多么健全完备,只要有碍于教师扎扎实实地备课,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备课的实际功能,不仅没有实际的促进作用,反而会阻碍教师的成长与教学的进步。为此,学校管理者对于教案检查与评价也应适应改革,引领教师编写切实有效的教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其实,教案的撰写不仅是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服务,也是教师个人的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