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常规管理:认识与实践

教学常规管理:认识与实践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校本教研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学生学习制度。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由校长总体负责,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教师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常规管理:认识与实践

此类教学常规管理一般是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的规范性要求。比如校本教研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学生学习制度。教学常规管理不要过于烦琐,必须精要易行,方便操作。

1.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由校长总体负责,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1)主要形式。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论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制订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进行自行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订对策。

(3)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带入组,以组为单位制订计划开展研究。

(4)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的素质。

2.教研组工作。

教研组是通过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的教学研究组织。在教师中,要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形成良好的教风,必须抓好教研组的建设

(1)建立教研组。按照不同学科建立和健全教研组,同一学科教师在三人以上,可成立教研组。不足三人者,可将性质相近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多科性的教研组。一般规模的中学,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都在三人以上,可单独设立教研组;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较少,可联合成立教研组。生物教师如不足三人,可与化学教师合并称生化组。规模较大的学校,语文、数学、外语教师较多,可在教研组下面按年级设立备课组。教研组成立后,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会议制度、备课制度、相互听课制度、考勤制度等。

(2)选拔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在教学业务上有较高的威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团结群众。

(3)检查和指导教研组的工作。校长、教务主任要根据自己的专长,分工深入教研组,对教研组的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例如:帮助教研组长制订教研工作计划,检查教研组执行计划的情况,定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对教研组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帮助教研组长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等。尤其要指导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怎样开展教学研究?主要是研究教材教法,使每个教师逐步做到熟练掌握本学科的教材,掌握教学理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教研组教研工作制度。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科室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各备课组制订学期教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组织开展教学常规活动,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教学研讨课活动,及时总结教学成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反思及案例分析等。

组织管理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协助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按备课制度的要求认真备课。

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加速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有计划、有总结,定期听课指导。

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本学科教辅资料的选定工作,提高练习、测试的质量。定期向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教辅资料分析评价材料。

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研室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创建严谨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5)备课组长教研工作制度。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和学的方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本年级学期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组织指导本年级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科研活动;做好学科的复习、拟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6)教师教研工作制度。教师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学资料,积极参加本年级备课活动;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科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积极开展学科成长记录评价活动,要求有计划、有总结;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每学期要坚持完成“四个一”工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专题;上一堂教学研讨课;拟一份优秀课案、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论文)。

3.学生学习工作管理。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要制订好学生学习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1)课前预习的习惯。学会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提前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对学习用品要珍惜、爱护,小心使用,不乱扔、不故意损坏。要敢于同任意损坏学习用品的行为作斗争。

(3)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遵守上课的纪律,不插嘴,不做小动作,发言先举手,不随便离开座位,情绪饱满,精力集中。

(4)学习卫生的习惯。读写时要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两足着地。

(5)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在听取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对别人的发言作内心评价,并时时配合以点头、微笑等表情,让讲话人自始至终都感觉到听讲人在专心听他讲话。

(6)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上课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7)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声音要洪亮,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要先把问题想好。

(8)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学会团结协作,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做法,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研讨。

(9)动手操作的习惯。要用自己的脑子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即要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

(10)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发挥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做错了,要及时改正过来,不拖延时间。

(11)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积极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料等)获取信息,获得学习资料,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丰富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边观察边思考。

(12)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习惯。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及学科相关实践活动,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积极参加兴趣小组学习的习惯。依据个人兴趣及特长,积极参加兴趣小组学习活动,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使自身的禀赋和潜能得以发展。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之一,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深入持久地做好这项工作,让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学生终生。各班要结合班级的教学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督促,落实到位,抓出实效。学校领导对活动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和指导,语、数、英任课教师及时评选并填写班级学习进步标兵的事迹,班主任教师每两周对本班的学习情况作出阶段性总结,并把表现突出学生的事迹上报教务处或德育处,对两周内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表扬。

4.教师考勤工作管理。

为严肃校纪,规范教职工考勤管理,树立良好的校风校貌,稳定教学秩序,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学校可以根据《中小学教职工管理条例》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教职工考勤制度。一般考勤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请假制度。每位教职员工,都要认真遵守考勤制度,因病(需出示三级甲等及其以上医院的相关证明)因事[指职工本人及其直系亲属(配偶、子女、父母),因发生重大特殊事宜必须亲临现场等正当理由]不能坚持正常工作,需酌情,由职工本人或直系亲属书写请假条(请病假还需同时出示三级甲等及其以上医院的相关证明),履行请假审批手续。因突发事件,事前无法办理请假手续的,需及时通知相关领导,事后补办请假手续。

(2)请假审批制度。依学校情况而定,比如请假半天以内,由谁(部门)审批;请假1天以内,由相关领导(部门)审批;请假3天以内,由谁(部门)审批;请假3天以上,由相关领导(部门)审批等。需在开会、集会活动、指令性等工作时请假,还需向相关部门的最高负责人请假。

依据相关政策,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准假后,请假期间不扣工资、不扣分。婚假,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3天以内,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17天以内;产假,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正常年龄生育的,90天以内,男女双方均为晚婚,且女方达到晚育年龄(第一胎24岁)的,150天以内,其配偶护理假,7天以内;直系亲属丧葬假,3天以内(需教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可以根据路程远近酌情给予路程假)。

事假1天以上(包括1天),每天如何计算等。因直系亲属病重需陪护,经准假后,按照什么标准执行。长期病假,分性别、分年龄、分教龄确因身体原因无法坚持工作,需出示三级甲等医院证明,由本人申请,经校委会批准后,可准予长期病假,每月的绩效扣发可以有所不同。

(3)缺勤考核。旷课(指有课,但未给学生上课,要与扣除绩效和考核两方面结合)、旷工(指无课,坐班时间却不在校,要与扣除绩效和考核两方面结合)、迟到(指上课或坐班起始时间晚到岗多长时间之内);脱岗(指上课或坐班过程中,未经准假,擅自离开校园多长时间之内);早退(指上课或坐班结束前,早离岗多长时间之内)。迟到、脱岗、早退超出多长时间,均按旷课或旷工处理。

上课期间,迟到、脱岗或早退,非上课期间,迟到、脱岗或早退,都要与扣除绩效和考核两方面结合。

值班时节假日、双休日及值夜班,一律按平时上课执行,若出现盗窃、安全事故等,依据情节,追究相关值班人员责任。

一年以内,旷工累计超过几节课以上,视情节轻重,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并取消本年度的评优及晋级、晋职称资格;一年以内,考核基础分累计扣除超过标准分多者,同时取消本《年度考核》中“合格”及以上等次资格(不能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4)其他事项。在上班时间串岗或在办公室内上网打游戏,按照旷课或旷工记录;抽查考勤时,除在实验室准备实验或在图书室借阅教学参考书等正常工作外,其他如销假等,不作为出勤依据;有事不经请假,擅自相互代课者,双方均按旷课处理;考试监考期间,不得随意外出,违者按旷课处理;无论何种请假,不经准假、不符合请假手续的,一律按照旷课、旷工处理;会议、考试、指令性等工作,及学校安排的活动,均按正常上课考勤;在寒暑假、节假日期间,由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及业务部门统一组织的活动以及学校的相关安排,视为正常工作时间,按照正常上班考勤;因擅离职守等违规行为,给学校声誉造成严重影响或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的,要酌情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和经济责任;根据教育工作的性质,按照相关规定,不设工龄假(带薪年休假)和探亲假,如有符合条件需休假的,可在寒暑假期间休假。

5.校长听评课工作管理。

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情况,解决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学校领导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熟悉现代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把握课改新趋势,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思想和评价观念,为听课、评课做好思想上和理念上的准备。

每次听课前要做好准备,熟悉教材,了解教材要求和重难点。听课要准时到场,听课时不能交头接耳,不能影响授课教师的教学。每次听课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笔记包括:听课时间、地点、授课学校、班级、执教教师和课题、教学活动过程、板书、简评等。

学校领导要带着问题意识和研究心态进入课堂,在听课中发现问题,在听课中研究教学,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将其作为校本教研的课题,组织教师共同探究,改进教学。

6.校长巡课工作管理。

校长巡课要建立和实行巡课制度,加强落实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更好地落实“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让课堂展示理念,逐步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走向精细化、科学化,使教学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为学校的常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巡课的内容主要检查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情况。教师是否按课程表上课,不许擅自换课或不上课。

(1)检查教师到岗情况。早晚自习时,值班教师是否及时到位;教师是否按规定进行候课;上课铃响后,任课教师是否及时进入所在班级;学生是否在教室内静坐等候;是否有滞留个别学生辅导而影响其他课程学习的现象;教师是否有上课迟到或下课拖堂现象。

(2)检查教师有无擅自离岗现象。要求教师上课时,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准接打电话,不得脱岗或中途离开岗位。如因教师工作失职,造成学生安全事故,任课教师要负担全部责任,并给予全校通报批评。

(3)检查教师有无坐着上课现象。要求教师除身体不适及特殊情况外,必须站着上课。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巡回指导。

(4)检查教师有无有悖师德情况。教师是否有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要求教师上课时不准让学生长时间站立,更不准让学生站在教室外面。

(5)课堂组织情况。上课时,教师是否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上课是否做和上课无关的事情;是否有打瞌睡现象或随便和四周同学讲话、吵闹等现象。要求任课教师能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应活而不乱,井然有序。

(6)检查教师板书情况。上课板书要求端正、整洁、美观。检查教师对学生课堂常规训练情况。要求学生听讲、坐姿、举手、握笔书写等姿势要规范。

巡课时在教室外驻足几分钟,观察课堂师生表现,一般不进入教室,不打断教师讲课。巡课的重点在课堂,同时可以向课前、课后延伸。

学校校长、主管教学的学校领导每天巡课至少一次,学校值日领导每天进行全校性巡课不少于两次。巡课后,对出现的问题要如实记在《课堂巡查记录表》中,及时反馈并解决。

对巡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巡查人员应本着真诚帮助、重在教育和及时解决的态度向有关教师和学生说明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办法或建议。

在巡课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和班主任,必要时,相关领导亲自找学生谈话。巡课人员若发现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安全隐患的难题,应立即向校长报告,并向上级职能部门汇报。凡发现教职工在岗或上课时有重大责任问题,学校将根据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并及时向教职工公示。

教学领导每周五交流巡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共性问题要在教职工大会上通报并提出相关意见。

7.作业布置与批改工作管理。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生的作业书写,教师的作业批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严格认真的处世态度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1)教师作业布置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各学科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班主任教师要在作业总量控制上起统筹、协调作用。

作业布置要适量适度,一般为一课一次。对作业进行合理整合,严禁不加选择地布置重复性或成套教辅作业。作业布置体现自主性、层次性、开放性,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语数外三科包括课堂作业(一号本)、家庭作业(二号本)、双休日作业(三号本),其中语文学科还应有生字本和作文本(两周一次)。其他学科要有课堂作业。

(2)学生完成作业要求。保持正确坐姿,头正、肩平、腰直、足安。写字保持“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按教师的要求准备好相应作业本。作业本封面要求使用正楷(或正体)书写好学校、班级、姓名、作业种类,字迹清楚,书写工整。一至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三至六年级使用黑或蓝色的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作业本要整洁美观,无卷角,可以拴上线或者绳,方便教师翻阅。不允许有个性化的装饰,禁止使用修正液、修正带、修正粘纸等粘贴、涂改;下一次作业与前一次批改之间空三行。

画图时,所有年级尽量用铅笔,并使用合格的尺、圆规等作图工具,严禁随手涂鸦。建立并利用好各科错题本,找出错误原因,总结解题规律,规范解答书写。

(3)教师作业批改要求。根据各学科周课时数,每节课堂作业、每天家庭作业、每周双休日作业等各类作业,及时批改,不得误批、漏批,全批全改。语文每学期大作文8篇,小作文、周记各10篇。

批改符号书写字迹要工整,用楷书书写,不得使用草体字、繁体字和已经停止使用的简体字,评价富激励性。英语作业批改可结合学科特点使用批改符号。对用“√”,错用“×”。符号打在题目右边,主要错误处用横线画出,画在错误处下方,以便学生思考,其他符号参考作文批改符号。学生作业字迹潦草、不符合要求或抄袭、不做作业,要进行批评教育并要其重做或补做。

教师批改后用“ABCD”对作业的对错加以评价,用“甲乙丙丁”对作业的书写好坏加以评价;写上批改日期,批改日期为“9.10”样式。如:“A/甲9.10”。对书写整洁、解题具有独到之处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批注,可以写上激励性的批语,或直观、形象、童趣化评价符号。

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己改正,不以教师批改代替学生订正。对学生的错题一般不提倡在原处改正,需在本次作业下面用红色笔写上“订正”并重做。要求学生在下次作业时先订正前次作业错误后再做本次作业。学生订正后必须及时批改,订正正确用“√”表示。配套练习册、导学与训练和单元测试卷等在错题附近订正,全部用红色的笔订正。(www.xing528.com)

(4)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求教师先做一遍。长期以来,不少家长存在着这样的困惑:每天晚上的抄默、背诵等作业,都需要家长陪读完成,学生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平时课堂上教的内容看似简单,但考试却很难,“教考分离”,促使学生课外大量补充作业。不少家长感慨:“减负是不是该从课堂教学抓起?”

“减负”不是简单地做减法,而是要和“增效”结合起来,这才是科学的减负。通过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实现减轻学生过重的、不合理的课业负担,从学校管理、教学研究、教师专业素质、作业管理、家庭教育指导等多方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比如在学校管理上,整体提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在作业管理上,出台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措施,提高作业设计、批改、反馈等各环节的质量;在教师专业素质上,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及本体知识更新能力、作业设计与命题能力、实验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在家庭教育指导上,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全体教师家校日常沟通能力的培训。

一是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包括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全过程管理和以年级组等为单位统筹各学科作业总量,有序安排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

二是加强作业科学指导,中小学要明确作业设计方法与实施重点,不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的有效性。

三是加强作业能力建设,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科研、教研、师训范围,将作业设计、实施与命题能力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之一,探索开展教师作业设计和命题能力的专项调查。

四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配套编发“孩子做作业,家长做什么”系列家庭教育指导问答材料,在进一步理清家校教育职责的基础上,引导家长形成科学育儿观和成才观,帮助家长提高亲子沟通等能力,共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应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关键要素,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体质短板设计个性化“运动处方”,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艺术活动,统筹安排班级值日、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劳动实践。探索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升各类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5)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全批全改。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们总是冥思苦想,布置一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业。但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孩子们无法健康成长。

教师应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对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到全批全改,适当结合学生互批、小组批改。鼓励运用等级制方式和个性化评语进行作业批改。加强作业批改的及时反馈与针对指导,提倡面批与集体讲评相结合。及时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面批矫正或予以个别辅导。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教学难点。根据作业的类型和特点,除了教师批阅以外,可采取作业展评、展示交流、讨论分享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作业评价。

学生订正的作业要求教师二次批改。学校可以利用课前预习的导学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批改统计,通过课堂讲评,让学生订正后再次批阅,以检查学生订正的情况。这样,教师在讲评基础上,学生再订正作业,教师进行二次批改,有效地消灭学生遗漏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促进学生订正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对作业做得差,订正又不认真的学生给予适当批评,可使全班学生产生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由被动订正变为主动订正,提高班级整体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可以对学生解题思维进行深刻了解,从根本上纠错。教师针对讲后学生订正再出现的错误,进行当面交流,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从根源上订正学生的错误;三是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教师通过对作业的二次批改,可以深层次了解学生经常性的错误和发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教学,能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弥补,从而对下一轮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合理修改与完善。

(6)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有检查方法。教务处每学期组织两次全面检查,每周进行分学科抽查。检查完毕认真记录查阅情况,填写《检查记录表》,做好分析与调整,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促改。作业检查情况记入量化考核内容,作为教师学期评价的重要依据。

学校常规制度绝应具有灵活性,也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因为制度执行不力,甚至不执行,形同虚设,比没有制度还要糟糕。

案 例

×××学校教学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我省中小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学校各部门要树立教学中心思想,努力保障和服务教学活动,积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三条中小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第四条本规范包括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课外指导、组织保障等,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评估学校办学水平、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课程管理

第五条学校要根据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和联系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规划课程,制订并落实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

第六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

第七条学校要重视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及传统文化等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教育等。

第八条学校要加强实验课程教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指导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

第九条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支持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鼓励教师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教学和学生社团指导等工作。

第十条尊重学生课程选择权,义务教育学校设立自主选课学习日,高中学校加大选修学分在学生毕业学分中的比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第三章教学管理

第十一条充分发挥教学教务管理部门、年级组(部)、教研组(备课组)等管理职能,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设立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组成,兼顾所有学科任课教师,一线教师占比不少于50%。委员会负责讨论决定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

第十三条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校长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关注研究教育教学前沿动态,分析探讨教学工作形势和任务,反思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第十四条健全教学督察视导制度。定期检查和总结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教学实施方案,确保计划有效落实。校长定期参加学科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深入课堂观课,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加强教学指导。

第十五条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制订教师中长期专业发展规划,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措施、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等,确保计划的引领性、激励性和实操性。

第十六条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包括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进修培训、业务考核、业务奖惩等情况,把业务档案作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引导教师成长、考核评估教师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规范教材教辅材料管理。执行国家和省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发行使用管理规定,不得推荐、选用国家和省定目录之外的教材教辅材料。义务教育阶段配套练习册通过政府采购随教材发行,普通高中教辅材料由学校选用工作委员会从目录中按照每科一套的原则向学生推荐,学生自愿购买。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

第十八条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建立学生作业设计、布置、检查、总量控制和质量监控机制。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其他学科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其他学科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高中作业布置每天总量不超过2小时。

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禁止布置机械重复、照抄照搬的作业;禁止利用练习册和各种复习材料,不加选择地直接布置作业。

为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家长出具证明,教师不得追究学生责任。

第十九条建立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据有关规定,制订《学校教学事故鉴定与处理办法》,对学生学业造成影响或身心伤害的教学事故予以追究责任。

第二十条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支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课程教学活动,监督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每学年为家长开设不少于八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支持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对学校、教师进行满意度评价。

第二十一条建立教育教学公开制度。在学校网站、公示栏等实行学年、学期教学工作“十大公开”:教学管理制度公开、学校课程方案公开、学科教学计划公开、学科评价方案公开、课外活动方案公开、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科研究情况公开、教师教学活动评价方案公开、学校考试安排公开、学生节假日安排公开、学生作业和作业量公开。

第二十二条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段学科特点,制订《学科教学常规》《实验课教学规范》《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规范》《作业设置与批阅规范》等规章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第四章教学实施

第二十三条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教学计划。

学校教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计划和学期教学计划,旨在对学校主要教学安排、教学改革、教研活动作出统筹安排。教研组(备课组)教学计划包括:本学科各年级各项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等具体安排。教师教学计划包括:一、学期教学计划。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本学期课程教学任务、学段间及年级间教材内容衔接,熟悉教材编写意图、特点、整体结构及具体教学内容,明确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联系,拟定教学进度、教学措施,不得盲目追求教学进度;二、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其他资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等。教学目标设计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可达成;课堂作业、课外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差异性;重视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

第二十四条规范教案撰写。教案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禁止抄袭现成教案和课件。

第二十五条授课。坚持立德树人,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学生演示与动手操作的指导,尊重学生经验,促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与教材文本的连接。合理运用挂图、标本、投影、录音、录像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信息化。加强反馈、矫正教学环节,注重目标达成。

认真开展实验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禁止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看视频等代替学生实际操作。

第二十六条作业。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合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禁止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要做归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加强矫正性教学。

第二十七条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师要提前候课,站立讲课。授课时衣着得体,举止文明,亲切、自然、大方。上课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练、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板书清晰,书写工整,用字规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授课期间关闭手机,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严格按课程表授课,不得随意调课、缺课。禁止酒后授课。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

第二十八条坚持教学反思与总结。教师要定期对课程进行资源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考试、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等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剖析、总结教学得失。

第五章课外指导

第二十九条科学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安排,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

第三十条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指导。将学生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纳入教师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制订节假日、双休日学习与生活计划,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十一条积极开展艺术、体育、科技、文学等兴趣小组和专业社团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和博物馆、自然与人文环境等资源,广泛开展读书交流、自然观察、社会考察、科学探究、参观游学等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支持学生自主策划课外活动。

第三十二条积极开展家庭访问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不断提高对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的实效性。

第六章教学评价

第三十三条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科特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鼓励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矫正和激励作用。

第三十四条教学评价要采取科学方式。倡导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动手测试相结合,学科测试与特长测试相结合。

第三十五条教师应具备科学命题能力。加强考试命题研究,建立命题、审题制度。各类考试命题要严格依据国家学科课程标准,试题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在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认真考核评价学生实验能力,考核评价结果计入学生学业成绩。

第三十六条严格规范日常考试。学科单元测验由任课教师或教研组进行命题(也可采用学生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测验。义务教育阶段期中和期末考试作为阶段性考试,由学校命题并组织进行。小学不组织期中考试,初中阶段期中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中间;小学、初中期末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放假前一周。普通高中模块考试(学分认定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严禁各地统一组织周考、月考。

第三十七条科学呈现教学评价结果。学科单元测验实行无分数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考查科目分为合格、不合格。高中模块考试(学分认定考试)以学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第三十八条做好阅卷、讲评工作。考试结束后及时阅卷,并进行统计分析,全面诊断教与学的情况。精心设计并上好测试讲评课,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实效性,认真实施矫正教学,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能力。

第三十九条合理使用考试结果。学校和教师应对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反思矫正日常教育教学的得失,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考试成绩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应单独反馈给学生,并及时准确地记入学生成长(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不得按学生考试成绩对教师和学生排列名次,不得作为评价、奖惩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

第四十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记录、标志性成果等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料,不断丰富学生成长记录。

第七章教学研究

第四十一条加强业务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理论和学科课程标准,关注教育教学新进展,科学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十二条规范教研活动。教研组(备课组)每周组织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须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每学期每位教师担任活动主讲不少于一次。加强对学科教学重要问题的研究,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三个主题研究活动,每次活动要做好活动记录,学校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四十三条重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要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根本,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素质为中心,以研究课标、教材和教法为重点。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等要积极组织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第四十四条健全听评课制度。不满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评课15节以上;校长和负责教学的中层及以上干部每学期听评课30节以上。做好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加强与执教教师的交流研讨。鼓励开展校际听评课活动。

第四十五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按照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要求上好研究课,开展晒课、观课、评课、研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好一个研究课。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一堂研讨课,齐鲁名师、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年要上一堂示范课或观摩课。

第四十六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针对教学问题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倡合作研究,积极撰写教学札记、案例、论文、论著等。

第八章组织保障

第四十七条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和监督中小学校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政策法规,对违反教育法规、政策的行为,要依据《山东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追究责任。

第四十八条各市、县(市、区)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情况和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的检查与指导。

第四十九条教育督导部门会同教研部门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学工作专项督导检查。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施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