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卡尔·马里亚·恩斯特·冯·韦伯的西方音乐史修订本

卡尔·马里亚·恩斯特·冯·韦伯的西方音乐史修订本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韦伯的母亲是他的第二个妻子,是参加小剧团演出的专业女歌手。三女儿康斯坦茨即莫扎特的妻子也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1811年至1812年,韦伯以钢琴家身份在欧洲各地旅行并巡回演出。1817年,他与妻子、女高音歌唱家卡洛林·布兰德定居于德累斯顿,任日耳曼歌剧院指挥,直到1826年3月。剧中动听的歌调迅速传遍德奥各地,激发起人们强烈的民族情绪和自豪感。

卡尔·马里亚·恩斯特·冯·韦伯的西方音乐史修订本

韦伯(Carl Maria Ernst von Weber)于1786年11月18日生在德国的欧丁城(Eutin),父亲弗朗茨·安东(Franz Anton Weber,1734~1812)是一个空有贵族头衔的小提琴低音提琴乐师,组织了一个由家庭成员参加的小剧团,在一些小城镇巡回演出。韦伯的母亲是他的第二个妻子,是参加小剧团演出的专业女歌手。他的伯父费里多林·韦伯(1733~1779)是曼海姆有名的歌唱家和小提琴家,其3个女儿都是有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长女约瑟芬(Josepha Weber,1758~1819)在莫扎特歌剧《魔笛》首演时担任夜后的角色,剧中两首高难度的花腔咏叹调是为她而写的。莫扎特的不少声乐作品是为其次女阿洛伊西亚(Aloysia Weber,1759~1839)演唱而写的。三女儿康斯坦茨即莫扎特的妻子也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

韦伯从小跟随父母四处演出,过着近似流浪艺人的生活,对音乐戏剧耳濡目染,培养起浓厚的兴趣,他还非常喜爱绘画艺术。父亲是他最早的音乐启蒙教师。1798年,韦伯到萨尔斯堡师从海顿的弟弟米海尔学习,开始出版他早期的小赋格曲和变奏曲,并在一些城镇旅行并进行他的钢琴独奏演出。1803年赴维也纳投于马尔蒂尼的门生格奥尔格·约瑟夫·福格勒(Georg Joseph Vogler,1749~1814)门下。福格勒是一位有名的管风琴家和作曲家,在曼海姆、斯德哥尔摩法兰克福主办过音乐学校,写有关于和声学、管风琴演奏和键盘乐器调音等著作。经福格勒介绍,他于1804年任布勒斯劳歌剧院指挥兼钢琴演奏师,开始他的音乐职业生活。1807年迁居斯图加特任公爵的私人秘书兼其子女的教师,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当地文化艺术界的人士,促使他在文学哲学和艺术知识方面增强自己的修养。斯图加特是巴登-符滕堡公国的首都,当时聚集了一批文化艺术人士。这一年奥法战争结束,奥地利战败,德国蒙受耻辱,激起当时德国文化艺术界爱国者强烈的民族意识,要求建立民族文化艺术的呼声愈来愈高,对韦伯的美学思想和振兴民族歌剧的志向有很大的影响。1811年至1812年,韦伯以钢琴家身份在欧洲各地旅行并巡回演出。他同福格勒门下一些年轻作曲家组织“和声社”(Harmonischer),其中有梅耶贝尔。他写了一些奏鸣曲协奏曲和独幕歌剧。由于拿破仑在侵俄战争中失败,德奥加入联军的“民族之战”,韦伯是热情的民族解放斗争的拥护者,于1814年为诗人克尔纳尔的诗集《诗琴与宝剑》的爱国诗篇谱曲,次年又写康塔塔《战斗与胜利》(Kampf und Sieg),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使他获得社会声誉。1817年,他与妻子、女高音歌唱家卡洛林·布兰德定居于德累斯顿,任日耳曼歌剧院指挥,直到1826年3月。

1817年,韦伯邀请诗人和作家弗里德希·金德(Friedrich Kind)根据1811年出版的《灵书》中关于《黑猎人》的古老传记故事,撰写《自由射手》(Der Freischütz,英文另一题名是The marksman,译:魔弹射手)的歌剧脚本,于1820年完成全部三幕的谱曲,先在柏林(1821年6月)首演,相继在德国各大城市和维也纳上演,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剧中动听的歌调迅速传遍德奥各地,激发起人们强烈的民族情绪和自豪感。顿时,《自由射手》成了一种民族精神象征,以此为标志的啤酒、女装纷纷出现,甚至有些歌调被用来作为配置赞美诗的曲调在路德新教教堂里演唱流传。韦伯将德国民歌音调作为贯穿全剧的音乐语言素材,使全剧有非常浓郁的民族色彩。古老传说中的幻想意境,富于神秘情调的神话诗意,引人入胜的大森林景象,在歌剧中都用音乐生动地描绘出来,真实地反映出德国人民的生活和民间风俗,特别是它所表现出来的乡土生活气息,使德奥人民群众感到亲切。大诗人海涅在柏林给一位朋友写信,曾以幽默的语言描写他从早晨至深夜到处听到市民群众哼唱剧中伴娘合唱歌调的骚扰情形。

歌剧《自由射手》的中心主题是写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最后善与光明得到胜利,剧情内容包含着一定道德哲理思想。男主人公守林员马克斯为了追求婚姻幸福,动摇于善与恶势力之间,他的苦闷彷徨反映了当时德国市民阶层处于反封建斗争中的复杂心理。女主人公林务官女儿阿加特是纯朴、天真的姑娘,是善与光明的精神象征,她战胜恶势力,拯救了马克斯,为当时人们所向往的美好理想的化身。守林员卡斯帕尔心术不正,玩弄阴谋诡计,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企图不劳而获,引诱马克斯来做自己的替身,结果成为魔弹的牺牲者,他代表恶势力,自食其果。按照古老的传统制度,波希米亚森林守护人的升职要举行射击比赛,凡比赛胜利者还要娶林务官女儿为妻,这部歌剧正是围绕这个情节而展开的。1823年10月,韦伯专程到巴登(Baden)拜访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读了总谱后给予很高的评价,非常赞赏《自由射手》的音乐构思。全剧为三幕结构,轮廓简单而清楚,第一幕与第三幕主要是群众场面,第二幕终场是奇幻的“狼谷”炼魔弹的大场面,形成前后强烈的戏剧场面对比。剧情发展始终突出一条主线,采用完整的音乐戏剧结构,使各种咏叹调、重唱、合唱与管弦乐插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白部分相对减少,全剧用音乐主导动机(Leitmotiv,即用主题的反复出现和变形来加以发展的管弦乐手法)原则来处理求得统一。序曲是单乐章的奏鸣曲式,将剧中主要的音乐主题作为器乐动机加以对比呈示,概括地陈述戏剧音乐的发展。韦伯整段运用剧中的旋律,标题性地展现歌剧中主要的音乐形象,给听众鲜明的戏剧印象。这种写法在当时是一种创举,对瓦格纳有深刻的启示,其歌剧《汤豪舍》序曲亦采取相似的手法。(www.xing528.com)

《自由射手》演出成功之后,韦伯力求摆脱歌唱剧形式的拘束,于1823年完成歌剧《欧利安特》(Euryanthe,有译优兰蒂),广泛运用宣叙调和管弦乐手法,加强重唱与合唱的表现,突出歌剧音乐的舞台效果。其内容侧重描写骑士之间的爱情纠纷,传说中神秘怪诞的情节,在维也纳首演没有获得听众的公认。舒伯特观后感叹地说:“与其说这是音乐,不如说是追求效果,这部歌剧是太不如《自由射手》了。”1826年,韦伯应伦敦柯文特花园剧院预约,创作他最后一部三幕歌剧《奥伯龙》(Oberon),取材于德国作家和诗人魏兰特(1733~1813)的同名叙事诗的神话故事,全剧富于异国情调和浪漫主义色彩,充满着奇幻而优美的意境的音乐描绘。为了适应英国观众对轻歌剧的爱好,他采用单段乐曲与对话相结合的形式,力求结构简单,音乐段落清楚,不用复杂技法。同年三月,为了改变家庭经济困难的窘境,韦伯带病赴英国作演出准备,想按照他原订的舞台演出设计进行修改,由于操劳过度和生活紧张,在1826年6月5日因严重的肺病逝世于伦敦,终年40岁。15年后,由他的崇拜者瓦格纳倡议,韦伯的骨灰于1844年从英国运回德国,安葬在德累斯顿。

韦伯是舒伯特同时代的杰出的作曲家、德国浪漫主义民族歌剧真正的奠基人。他又是一位钢琴演奏家,其器乐作品以钢琴曲为主。德国音乐学家和作曲家弗里德里希·威廉·颜思(Friedrich Wilhelm Jöhns,1809~1888)于1871年发表了他整理的韦伯作品目录编号(简写:J)为308部(首),有歌剧10部、戏剧舞台配乐31部、弥撒曲5部、康塔塔24首、合唱曲与声乐曲29首、歌曲81首;交响曲2部、钢琴协奏曲和单簧管协奏曲各2部、低音大管协奏曲、单簧管小协奏曲、圆号小协奏曲和单簧管五重奏各1部;管弦乐曲17首、小提琴奏鸣曲5首、钢琴奏鸣曲4首;还有钢琴变奏曲、赋格曲、随想曲、回旋曲、浪漫曲、圆舞曲、苏格兰舞曲、波兰舞曲、波尔卡舞曲、阿里曼德舞曲和钢琴四手联弹曲等,体裁形式多种多样,足以表明他的音乐创作才能。他的钢琴曲音乐优美,技巧高超,保持了古典传统风格。管弦乐作品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配器手法新颖,富于激情和诗意。他的有名的回旋圆舞曲《邀舞》(Aufforderung zum Tanz,J.260,1819)是一首音乐会演奏的标题钢琴曲,为祝贺他妻子的生日而作,以“邀请”的引子开始,继接大段的圆舞曲,最后一段尾声,全曲各个段落都有明确的标题性的音乐描写。他于1821年在柏林首演时亲自弹奏。柏辽兹于1841年在巴黎将其改编成管弦乐曲。

在德国歌剧艺术发展史中,韦伯有很大的贡献,使德国民族歌剧能立于欧洲音乐之林。然而,韦伯逝世后,意大利、法国歌剧在德国舞台上又占据统治地位。一些德国作曲家受到莫扎特、韦伯的影响,遵循德奥的歌唱剧的传统形式,继续在创作德国歌剧,由于没有更大的艺术成就,难以同意大利、法国歌剧相抗衡。直到19世纪40年代,瓦格纳的歌剧诞生,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