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家庭之谜:孔父求婚与孔母的遭遇

孔子家庭之谜:孔父求婚与孔母的遭遇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孔父叔梁纥向孔母家求婚一事,《孔子家语》记载得颇为详细:颜家有三个女儿,最小的一个叫徵在。怀疑的原因,就是认为这与孔子父亲叔梁纥去世后孔子母子的遭遇相矛盾。历代学者关于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到的“野合而生孔子”有这样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说孔子的父母年龄相差悬殊,不合当时的礼法。在当时,野合生子是很常见的行为,因此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孔子父母有道德缺陷。

孔子家庭之谜:孔父求婚与孔母的遭遇

关于孔父叔梁纥向孔母家求婚一事,《孔子家语》记载得颇为详细:颜家有三个女儿,最小的一个叫徵在。颜家老爹问三个女儿说:“陬邑大夫叔梁纥,是先代贤王微子的后裔,他身长九尺,武力绝伦,我很喜欢他,想和他联姻。虽然他年龄有点大,性情有些急躁,但这些都没什么问题。你们三个谁愿意做他的妻子?”这种谈话的方式不像是亲爹和亲闺女谈话,倒像是个媒婆在推销手中的存货。颜家老爹可能是叔梁纥的粉丝吧?了解叔梁纥的为人,更钦佩他为鲁国做出的贡献,所以才会如此成全他。颜家的两个大女儿听了父亲的话都默不作声,显然心里是不情愿的,毕竟叔梁纥年纪太大了,比颜老爹还大,可以当这三个女孩子的爷爷甚至是太爷了。只有小女儿徵在非常孝顺,不愿见父亲为难,上前回答说:“一切听从父亲的安排,父亲不用再问了。”这就表示同意了。于是,颜老爹,也可以称作颜媒婆,就将小女儿嫁给了叔梁纥。这段文字写得很生动,近似于小说语言。但是对《孔子家语》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历史上的许多人都表示怀疑。怀疑的原因,就是认为这与孔子父亲叔梁纥去世后孔子母子的遭遇相矛盾。据学者们推理,这只是后世为了掩盖孔子是叔梁纥与颜徵在“野合”而生的私生子而已。如果孔子是叔梁纥与颜徵在婚内所生的孩子,那他从小应该是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不可能和母亲两人生活得那么艰难。

颜老爹在向女儿介绍情况时,只是说叔梁纥的年纪有点大,但并没有说他具体有多大。事实上,这时的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了,而颜徵在才十六七岁。可能是出于对战斗英雄的爱慕吧,颜徵在正值青春妙龄,却愿意嫁给大她四十几岁的叔梁纥。他们的结合不要说是当时,就是在今天,也是惊世骇俗的。正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相差悬殊,不符合人们的日常观念,两人的关系遭到了人们的奚落。

那么,求子心切的叔梁纥如愿以偿了吗?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8月27日),在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约30公里处),出生了一个相貌特异的婴儿。因为他生下来头顶有一块凹陷,额头又凸起明显,又因为父母曾经到尼丘山祈祷神灵赐生儿子,所以,父母给他取名“丘”。这个叫“丘”的婴儿自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会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其成为话题的原因,来自司马迁的记载。

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写道:“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叔梁纥和颜徵在到尼丘山诚心祷告上天赐给一个好儿子。一年后,颜徵在果然为叔梁纥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儿子,完成了他的求子心愿。但由于司马迁的这一条记载而引发了一桩孔子研究史上的公案。儒家后学们常常因此言语闪烁;攻击儒家思想的人也常以此为把柄,说孔子是“私生子”。究其源头,就是司马迁所说的“野合”二字。“野合”这个词我们容易望文生义地解释为“男女在野外偷欢”。那么,“野合”二字背后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历代学者关于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到的“野合而生孔子”有这样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说孔子的父母年龄相差悬殊,不合当时的礼法。

第二种说法是说他们的婚姻手续不完备,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私通而生孔子。

第三种说法是说叔梁纥家有妻妾,不便在家成婚,改到家外,另筑爱巢,金屋藏娇。(www.xing528.com)

第四种说法是说他们的婚礼特别简单、草率。

以上几种说法中,孔子是其父母私通所生这种说法影响最大,人们普遍认为,孔子乃是他的父亲叔梁纥在秋社日——秋天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狂欢节,与一个平民少女颜氏(名徵在)在尼丘山的洞穴中野合而孕的一个私生子。

然而,这一观点受到了许多尊孔卫道者的批驳。他们的论据有三:

一是司马迁十分敬重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孔子写传记的人。尽管司马迁是一位秉笔直书的史学家,如果“野合”之事属实,他就一定会按照事实的真相写出来。但司马迁也一定会考虑措辞的,不可能是用充满了暧昧、偷情色彩的“野合”一词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圣人身世。

二是《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的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是说孔子的父母曾到尼丘山去祈祷神灵赐生儿子。如果说颜徵在为“野合”感到羞耻的话,很难想象她还会到尼丘山去祈祷神灵赐生儿子。

三是唐代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分析的,古代礼制规定:男子十六岁至六十四岁之间、女子十四岁至四十九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内才是适婚期。超过了这个年龄段结婚就被称为“野合”。颜徵在与叔梁纥结婚时,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了,而颜徵在还年轻,因为岁数不相当,所以虽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然被称为“野合”,也就是不合礼仪的意思。

那么,对于孔子是否是私生子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

首先,我们不能按照后世的礼教观念来评判2500多年前的两性结合。春秋时期,两性关系相当宽松。据《周礼》记载,当时的礼仪规定每年春天和秋天都有特定的时间(春社和秋社),男女可自由交往,“奔者不禁”。这一礼仪规定可最大限度地增加当时的人口,增强国力。在当时,野合生子是很常见的行为,因此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孔子父母有道德缺陷。也因此,我们丝毫不用掩盖孔子是野合而生的历史真相。正如已故著名孔子研究专家匡亚明先生所说:“即使孔子是私生子,对孔子也无所损。”(《孔子评传》齐鲁书社,1985年版)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世世代代受人尊敬,与他是否是私生子毫无关系,我们不用对此问题纠缠不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