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与智媒时代的传媒经济学

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与智媒时代的传媒经济学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干预新闻报道,损害公共利益,造成了政府失灵。在解决垄断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时,政府干预的有效性是无法预测的,有时还会受到所规制的行业或企业的影响。最后,行业和企业的付出可以在政府干预中获得回报,所以他们通常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政府进行公关甚至采取贿赂的手段,以改变政府对于市场失灵问题的认知。

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与智媒时代的传媒经济学

市场失灵需要由政府干预,但政府的干预并不总是有效的,有时政府不仅不能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还会出现政府失灵的问题。政府失灵指的是当政府干预市场时,干预成本会高于干预收益,用于干预市场的资源投入太大,以至于政府干预后的资源配置效率比市场失灵情况下资源配置效率还低。政府为什么会失灵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外部性是很难测量的,传媒商品所带来的负外部性也好,正外部性也好,究竟这个外部性该征收多少税收或给予多少补贴,并不能精确测量。在此情况下,征税和补贴的数量就完全取决于政府。举例来说,如果政府补贴的力度高于外部收益,就会使该行业形成正的经济利润,这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该行业,而事实上在没有政府补贴时,仅就市场而言,该行业中的一些企业是根本无法获得正经济利润的,甚至连零经济利润也无法得到,正是因为补贴数量大才形成了超额利润,这将驱使企业在行动中不以市场需求为主,而以争取补贴为主,其后果是人为地造成该行业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其次,尽管政府是民众支持成立的,但政府并不是一个自然人,政府的决策是由政府的代理人——政府官员做出的,政府官员会受到政绩和个人利益的影响,并不能保证其决策必然代表公共利益,为了政府官员个人或者小群体的利益而放弃公共利益的可能性很大。在新闻报道中,常常会有“台风眼”现象,比如某地发生一个轰动性新闻,外地的新闻媒体都已经开始高度关注并大量报道,事件的发生地却置若罔闻,企图通过忽略或瞒住不报的方式来淡化该事件的影响,这就像是发生台风时,台风中心的台风眼好似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越是处在事情发生地越是不敢报道事情的真相。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干预新闻报道,损害公共利益,造成了政府失灵。

在解决垄断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时,政府干预的有效性是无法预测的,有时还会受到所规制的行业或企业的影响。政府干预的捕获理论描述的便是这种情况,该理论认为,政府在对行业或企业进行管制时,通常会被其管制的行业或企业所捕获,以被管制者所期望的方式进行干预。和企业相比,消费者是分散的,将消费者组织起来并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并不容易。企业对市场的分析和了解也会超出普通消费者,政府更倾向于认同企业的观点,政府对垄断带来的问题的认识常常会被企业的游说所淡化。最后,行业和企业的付出可以在政府干预中获得回报,所以他们通常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政府进行公关甚至采取贿赂的手段,以改变政府对于市场失灵问题的认知。

由政府出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假设,那就是政府对信息有充分的了解,但实际情况是,政府并不比企业或消费者更了解各方的信息。在很多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受众想要什么样的信息,媒体是否真实地报道了内容,即使是政府也不可能事先知情并予以合理的资源分配。

对于政府失灵的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其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市场失灵”问题,如科斯就认为,市场失灵是因为没有确立清晰的产权,如果产权是清晰的,市场自身就能够纠正。举例来说,比如影视剧中出现的吸烟、暴力或者危险动作的镜头,这些内容会可能会引起未成年人的模仿,政府对此类传播内容进行征税,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还可能使信息传播自由受损。按照科斯的看法,需要定义的产权是播放权和观看权的问题,如果传媒生产商有播放的权利,那就需要对未成年的观看者作出惩罚,因为他们没有观看的权利。反之,如果受众有观看的自由,那就要对播放者做出处罚,因为他们不得播出此类可能引起社会危害的内容,对影视剧实行分级制就是基于这一原理。

电影分级(www.xing528.com)

环球网报道,王女士前两天决定带13岁的儿子去看《邪不压正》。因为在一个知名谈话节目里,她注意到人们对这部暑期档国产大片的评价是:在影片里,你能看到一个唯美、悠然的老北京的旧时光;能看到一个非常阳光的形象,内心强大,坚韧、执着,充满着赤子之心……让她下定决心的是,导演姜文说:“自己只是想拍一部我儿子喜欢、我儿子能看懂,能在其中感受到欢乐的片子。”而姜文的儿子也就十岁多。

然而,接下来,王女士却在影院里度过了一段非常尴尬的时光:猝不及防的几个人头落地,令人难堪的与性有关的镜头和语言,最终让她不得不观影一半,就带着儿子落荒而逃。

王女士的遭遇在家长圈儿里引发了强烈共鸣。毛女士说,很多片子口碑不错,但是并不见得适合孩子看。比如《我不是药神》应该说是一部难得的现实主义影片,但带孩子去的她也遭遇了尴尬时刻。上初中的女儿是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好朋友去的,没想到这部片子里也有一些激情段落,“我都不敢想两个娃当时看这片段有多难为情”。

而对于至今分级推动缓慢的情况,破浪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兴宇表示,其实几年前《金刚狼3》在国内上映的时候,曾经在售票软件和影城里给出了分级建议,“但这也只是观影建议,算不上真正的分级,根本原因就在于如果真的实行分级,就会影响制片方的利益”。从业六年的刘兴宇告诉记者,制度真正建立后家长都会根据分级,有选择性地带孩子观影,这势必会造成部分观众的流失,这也是近几年分级难以真正推行的根本原因。刘兴宇说,这也给中国电影市场分级提出了一个思路,即使不进行制度上的改革,也可以给出观影年龄建议。

在记者问及分级制度的意义时,刘兴宇表示,影视作品分级实际上是给了观众选择的权利,尤其是对于三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分级更是一种保护。从行业角度来说,分级后没有了敏感区域,从业者的创作自由度也会大幅度提高,对中国电影发展也能起到推动作用。

(资料来源:王旭东.带娃看电影遇到尴尬镜头 家长呼吁:电影该分级了[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376897506209100&wfr=spider&for=p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