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唱练耳训练与教学札记:节奏特征及应用

视唱练耳训练与教学札记:节奏特征及应用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节奏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来源于大自然。“一、二、三”当中的“一、二”是准备,在“三”上每个人用力抬起。低段的歌曲、器乐节奏,篇幅普遍偏长,节奏的变换也增多。表示一拍时值内要打击三个节奏,前两个节奏的总时值刚好等于后一个时值。表示一拍内要打四个节奏,且每一个节奏时值是均等分的。节奏运动唤起学校低段学生的音乐本能,学校低段学生从机械的击单位拍练起,逐步在建立节拍感的同时加入各种丰富的节奏型。

视唱练耳训练与教学札记:节奏特征及应用

节奏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来源于大自然语言中的节奏来源于沸腾的生活

(一)节奏的起源

1.劳动中的节奏

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道应训》一书的引言中得知:“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对这种说法,鲁迅非常赞同,并做了形象地说明:“我们的祖先是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的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大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到:‘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门外文谈》这种劳动的节奏和劳动的呼声便成了音乐最初的节奏和音调,即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类型:“打夯”。

夯常常是用来砸实地基用的一种工具。有木夯、石夯、铁夯、蛤蟆夯等,打夯劳动现在农村的一些地方仍然还可看到。为了统一每个人的力量,掌握夯的方向的这个人要不停地即兴的有节奏地喊着号子。如:“同志们加把劲哎”,其余人一齐合:“哎咳唷喂”。领的人见到什么唱什么,现编现唱即兴发挥。合的人在“哎”处同时用力将夯拉起,然后放下,统一于每个人的力量与动作,一唱一和使劳动变得轻松愉快。

铁匠打铁。以前有许多铁匠铺,有个带风箱的炉子,边上有个大铁铮,把烧红的铁放在铁铮上,师傅拿小锤,徒弟拿大锤。一个前半拍,一个后半拍。

搬动货物。经常会看到搬运工人为了把沉重的货物抬起来,总要有人喊“一、二、三”。“一、二、三”当中的“一、二”是准备,在“三”上每个人用力抬起。边走边发出“咳唷,咳唷”有节奏的声音。

现在建高层建筑常用打桩机,把长长的桩打到很深的地下。打桩机在打桩时,发出很响的“口轰口隆”声音。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把“口轰口隆”的节奏当成四分音符节奏。

2.大自然中的节奏

自然界是个充满音乐的美妙世界。鸟类——大自然杰出的歌唱家,像画眉、黄鹂、布谷鸟鸣叫的声音非常委婉动听,有奇妙多变的节奏。大杜娟又叫布谷鸟。每当早春时节,就从东南亚地区飞来我国,不断发出“布谷布谷”的鸣叫声,似乎是催促人们赶快播种。大杜娟经常隐匿在密林深处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杜娟叫声有四个音节奏的“快割快割”或“割谷、割谷”。夏季麦子熟了似乎是在催促人们快收割,这种鸟在我国分布很广。

3.语言中的节奏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中节奏千变万化,非常丰富,它随着说话人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地区不同语言的节奏也不同。童谣: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叫卖声:市场边或马路上,个体户的叫卖声很有节奏。许多语言节奏或音乐节奏相同或相似。游戏中的节奏:游戏节奏的特点往往是语音节奏与动作节奏相结合,是培养和训练学校低段学校生节奏感和反映能力的很好形式,如口哨游戏。

4.生活中的节奏

生活中许多地方有各种各样的节奏。如大钟报时,“噹噹噹噹”到几点就敲几下,像是音乐中四分音符的节奏。秒针的“的嗒的嗒”的走又像是音乐中八分音符的节奏。最初的音乐是节奏,在古代集体劳动生活中,人们为了协调劳动动作,为了减少在劳动中的疲劳以及因感受到劳动的欢乐而发出某种劳动呼声,那就是最初的节奏和歌唱。

(二)节奏的外形美

节奏的符号一般分为X和这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是国际上公认的。一般情况下,X用于鼓类,用于歌曲谱、器乐谱,如谱例图6-1、6-2。

谱例6-1

谱例6-2

常用的节奏音符如例子所示,拥有形式各异的类型,它们用来表示时值各异的长度,由此来控制演唱者和演奏者等,对音乐的控制内容,规定着他们必须在规定时值中完成每一个音乐内容。比如:四分音符X,它只占一拍的时值,说明演员在表演此节拍时,只能表演一拍时值。八分音符,它只占半拍时值,说明演员在表演此节拍时,只能表演半拍时值。十六分音符,它只占十六分时值,说明演员在表演此节拍时,只能表演十六分时值。全音符,它占满整个小节,说明演员在表演此节拍时,表演整个小节及一些不常用的音符。通常情况下,会使用鼓点的记谱符号X来表示节奏,有它的各种各样的形式组合来表示各种类型和时值的节奏。为了方便起见,可能会用“O”表示节奏休止,如表示全休止符。

西方的记谱中,四分音符只占一拍的时值,说明演员在表演此节拍时,只能表演一拍时值。八分音符只占半拍时值,说明演员在表演此节拍时,只能表演半拍时值。十六分音符只占十六分时值,说明演员在表演此节拍时,只能表演十六分时值。全音符占满整个小节,说明演员在表演此节拍时,表演整个小节及一些不常用的音符。通常情况下,会使用鼓点的记谱符号X来表示节奏,有它的各种各样的形式组合来表示各种类型时值的节奏。(www.xing528.com)

五线谱显现的是用节奏的休止形式,也有表达很多方式。比如:全休止符画在第四线下方,成长方形,如:。二分休止符画在第三线上方,成长方形,如:。四分休止符起笔于第四线上方,止于第二线下方,如:。八分休止符起笔于第三线,止于第二线下方,如:。这些基本的休止符中,各具有其魅力,拥有独特的艺术形象,且各有其要表达的时值内涵,是艺术中的独创。

3.节奏的表演呈式

从节奏型来看:整个学校低段主要也是围绕、组合变化的节奏学习,并加入乐理知识、西方理论音符的学习、音符的学习和新节奏型的学习,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加入常见的速度用语学习,节奏型由刚开始较少出现休止节拍到休止符的增多,体现了对低段学校学校生节奏精准的把握。低段的歌曲、器乐节奏,篇幅普遍偏长,节奏的变换也增多。这一拍时值在音乐作品中是整个音乐作品的骨架之一。

如谱例6-3所示,表示要在一拍时值内,打两个同等时值的节奏。表示一拍内前一个节奏的时值比后一个时值的多。表示一拍时值内要打击三个节奏,前两个节奏的总时值刚好等于后一个时值。表示一拍内要打四个节奏,且每一个节奏时值是均等分的。表示一拍内要打三个节奏,且中间的时值等于两边时值的总和。

谱例6-3

从节奏的拍号来看:这处节奏提示的拍号不再以拍为主。从这些拍号可以看出,对拍子的学习加强,同时加入对拍号意义及拍子强弱规律、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的学习,难度比低。

节奏运动唤起学校低段学生的音乐本能,学校低段学生从机械的击单位拍练起,逐步在建立节拍感的同时加入各种丰富的节奏型。通过学生之间合作、师生之间合作、双手的配合,手、脚、嘴的配合等多种合作形式不断增加难度,增强低段学校学生身体各部位对节奏的感受力及协调能力。

(二)节奏感的培养在学校低段音乐课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1.音乐课中的节奏学习具有人文

音乐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艺术,是带有娱乐性质的,没有威严的,可有可无的一种形式。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笔无形的和有形的财富,是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无论从历史还是当下,乃至遥远的未来,音乐艺术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感情、文化主张,它不分民族,没有国界,不带有色眼镜的光顾世界上每一角落,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2.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

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说:“音乐的节奏感可以形容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形式,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能,而且具有情绪性,作为基础的是音乐表现的知觉,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对于低段学校学校生音乐的节奏来说,所有的音乐家似乎都会把它看成是一种重要的音乐构成要素,因此,也会把对节奏的理解作为认识和诠释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让低段学校学校生以一种动态的节奏观来看待节奏培养,教师要更多的是强调、教授节奏在运动中的流动性、整体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征,另一种因素是一种静态的节奏意识观点来看待节奏感的培养,把节奏看成是一种依赖于节拍的意识,节奏实质上是一种对于节拍的装饰作用。

3.陶冶情操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节奏感的建立能够净化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纷繁节奏的变化中深入体会音乐的情感在精神层面给学生带来更加美妙的体验。

4.学校音乐课的节奏训练有利于审美性能力的提升

低段学校的节奏训练是学校音乐课的重中之重,节奏是学校低段课程教学的核心。“以美育人”是符合孔子的音乐思想的。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和提高学校低段学生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启迪智慧、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开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升学校低段学生的素质。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元素,是音乐的灵魂。学生对节奏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力、鉴赏力、审美能力。低段学校学生在节奏中体会音乐的美感,对学生的审美观有积极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不断在学习中创新和创造,也将自身的综合审美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更加宽阔视野。美育教育是音乐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美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性格、陶冶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5.音乐节奏教育能提高低段学校学生的审美意识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音乐教育。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是学校节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点。低段学校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审美评价,才能在今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上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音乐是听觉艺术,让声音来给学校低段学生感受美、增强审美感知。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并激发他们的思想活动。音乐教育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学校低段音乐课程中的节奏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传承、学习、体验、鉴赏、实践,创造和教学的过程。音乐课的学习是在真正地给学生一个动手、动脚、动脑、动口和扭动全身心的过程。

6.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的前提和基础节奏感的培养,除了能够使学生掌握好的音乐基础技巧之外,对肢体的敏捷度以及大脑的反应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节奏感的培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对学习音乐有帮助,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同样有重要影响,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节奏感好坏因人而异。好节奏感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对音乐的欣赏、理解、创作具有重要作用。音乐美妙的旋律和节奏让人心驰神往,感悟节奏的过程是一个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是体悟音乐思想和情感的过程。节奏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智能的训练和提高,对节奏感受与体验的过程是学生手、脑、眼、耳相互配合与协调,身心和谐健康的过程,促进学生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对知识与外在世界的兴趣与学习动力。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学生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真正地感受音乐、感受美,对音乐有较深的理解和把握,生成和发展音乐鉴赏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