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生态与环境:环保与规划之助

城市生态与环境:环保与规划之助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环境保护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因为70%的污染物从城市产生。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使建设收到良好的效益;同时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保护几乎与城市规划与建设相同,它既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又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大兴安岭城市规划、环境保护都有各自的科学领域和工作范围。实际上,这并不是城市规划工作特有的特点。难道环境保护工作的“地方性”不强么?

城市生态与环境:环保与规划之助

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科学与城市规划科学都有各自特有的领域,这是很明显的。那么这两门科学有哪些相近相似的地方呢?有些什么共同点呢?

(1)目标的一致性。对于一个城市,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目标都是使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使城市环境优美、有特色、令人喜爱,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重点任务的相同性。城市环境保护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因为70%的污染物从城市产生。“七五”期间,国家列出了51个重点保护的城市,加强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以及计划控制指标。其中,相当一部分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要依靠城市合理布局,特别是调整城市工业布局才能达到,而这恰恰又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3)学科发展趋势的相似性。环境科学还比较年青,呈多方位的发展,只有多触角、多方面的探索,才能摸索出一条比较科学的学科体系。比如环境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是从单项治理走向区域防治。近些年来,区域环境规划、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逐步地显示了它们的生命力,宁波开发区、云南开远市、安徽淮南矿区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城市规划科学的发展也是从一个城市走向一个区域,探索市域、县域的规划,研究一个区域的城镇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这样,区域环境规划、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评价与审批、实施,就与市域、县域规划、城镇体系布局直接联系起来了。如上海经济区的规划就有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环境规划这两大块内容。它们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4)与经济建设的紧密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使建设收到良好的效益;同时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布局合理、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则城市功能坚实,城市的效能就高。而布局的合理性、设施完备程度又受经济实力的制约(如投资的多少、投资的方向、投资的先后等)。环境保护几乎与城市规划与建设相同,它既促进经济建设发展,又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如环境保护的投资目前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5%,而真正能控制污染,一般应在1.5%~2%;国家规定的企业技术更新改造资金中应有7%用于环境保护设施的改造上,而现在仅达2%左右;应收到20亿元左右的超标排污费,而实际上仅收到14亿~15亿元;治理污染的示范工程(如脱硫装置、废弃物处理场等)还没有投资渠道;环境保护事业自身建设(如环境监测站等)的费用仍很紧张。这些无不受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

(5)工程措施的集中性。城市综合整治和设施水平、效率,与城市涉及环境的诸因素的改善密切相关,而又基本上汇集到工程措施上来。比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气化率的提高、烟气脱硫装置的使用、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放射性废物库的建设……无不要采用工程措施来达到目标要求的效果;不采取工程措施,就能比较彻底地解决污染防治是较少的。城市规划的目标要求,同样需要诸多工程措施来体现,而它的工程措施中有不少又是环境保护目标所要求的。

从以上5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两门学科,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十分协调的内容。但是,也应当同时看到,它们毕竟是两个学科领域,工作的开展上也各具特色。为了在实际工作中协调配合得更好,共同振兴事业,有以下几个方面是要着力促进的:

(1)新建的工程项目的选址、定点要紧密配合协作。尤其是工业建设项目和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都要有合理布局。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功能、效益,又能减轻污染,改善城市风貌。(www.xing528.com)

(2)努力做好城市工业布局调整规划。我国的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合理调整工业布局这样一个难题。现实的污染扰民,企业技术改造,城市总布局的合理化,都要求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这两支队伍共同配合,制定出城市工业布局调整规划,并推动其实施。

(3)协力规划、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上述几项工作,都有两个学科的共同的工作领域,在工作中学科之间又互相渗透、交叉。我国的文物古迹和有特色风貌的景观不少分布在中小城市,而当前污染又正在向小城市扩散,因此中小城市的工作更应引起大家的严重关切。还有,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的趋势,正在威胁着城市的发展。满洲里、海拉尔等城市之所以有特色,正是由于它们镶嵌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大兴安岭茂盛森林的抚育,呼伦湖碧水滋润,使它们生气盎然。如若这些条件恶化,城市特色、生机也将消失、衰退。

大兴安岭

城市规划、环境保护都有各自的科学领域和工作范围。从近年来环境保护工作发展情况看,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城市规划工作借鉴的:

(1)环境保护立法系统化。重视立法执法,才能逐步地走向高效益、高层次的管理。一项事业仅有技术的保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法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事业健康顺利地发展。环境保护有比较完善的立法体系,除了《环境保护法》这项基本法以外,还有《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个国家有没有一个比较健全的环境法规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环境法规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样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说,一个国家有没有比较健全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规划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2)积极创造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要有相应的人才,都要一定的经费,都要有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房屋、设备、仪器……)。环境保护每干一项工作,都积极物色人才、培养人才,为了强化管理,创建了世界上仅有的一座环境保护干部管理学院,培养各级环保管理干部,使他们除了懂专业,还要会管理。为了适应环保事业的发展,还积极疏通渠道,开辟财源,使相应的机构(科研、报刊、出版、学校、培训基地等)基本建立起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相比之下,城市规划事业的外部条件则差多了。

这当中有一个观点——不少教材中、讲课中都强调城市规划有“地方性”特点。实际上,这并不是城市规划工作特有的特点。难道环境保护工作的“地方性”不强么?一项尚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的事业,在它的发展中,尤其是起步阶段,如果不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宏观上加以指导,而却过于强调“地方性”,这样常常会使它难于具备开展工作的充实条件,会使“分散性”冲掉了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