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鳌峰历史,金粟台摩崖石刻,宋明名人骄傲之作

鳌峰历史,金粟台摩崖石刻,宋明名人骄傲之作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粟台题刻金粟台,在于山北麓,位于鳌峰坊西南侧。以宋郡守程师孟取王审知塔中所塑金粟像名,石上刻“金粟台”三字,郡守元绛篆书。后绛之侄积中为郡守,绘金粟像于台侧。金粟台是一块巨岩,石壁上镌刻宋、明两朝9段摩崖石刻:1.金粟台榜书北向。

鳌峰历史,金粟台摩崖石刻,宋明名人骄傲之作

金粟台题刻

金粟台,在于山北麓,位于鳌峰坊西南侧。以宋郡守程师孟取王审知塔中所塑金粟像名,石上刻“金粟台”三字,郡守元绛篆书。后绛之侄积中为郡守,绘金粟像于台侧。民国陈衍《福建通志·名胜》记载:“金粟台,在九仙山麓。《三山志》云,郡守程师孟取塔中王氏时所塑金粟如来像为名,石上刻金粟台三字。郡守元少卿绛篆,后绛侄积中为守,绘金粟像于台侧,作小堂安奉之。”金粟台是一块巨岩,石壁上镌刻宋、明两朝9段摩崖石刻:

1.金粟台榜书北向。摩崖高189厘米,宽67厘米。篆书,纵1行,字高50厘米,宽35厘米。文曰:“金粟台。”

明何乔远《闽书》载:“金粟台。台,宋郡守程师孟取王氏塔中所塑金粟像名,后守元绛篆‘金粟台’三字于石。最后,绛侄积中为守,绘金粟像台侧。”清《竹间十日话》云:“金粟台,篆书,一尺七寸,嘉祐间,知州元绛书。”元绛,字厚之,钱塘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广东转运使时,侬智高叛岭南,绛平叛有功,迁工部郎中、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嘉祐七年(1062)知福州。进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拜三司使、参知政事。后罢知颖州,以太子太保致仕,卒谥章简。

2.江公著等题名西向。摩崖高136厘米,宽110厘米。楷书,纵6行,字径15厘米。文曰:“提举常平江公著、转运判官檀宗旦、通判军州事吴亮、提点刑狱程遵彦,元符庚辰(1100)十月十八日,同游九仙万岁寺,登金粟台。”

此段题刻与江公著等人在乌石山题名仅差一天,他们先一日至乌石山,有题刻;次日至于山。

江公著,字晦叔,浙江桐庐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官提点湖南刑狱、京西转运使。檀宗旦,字之美,池阳人,元符间为福建转运判官,大观间官福建转运副使,以朝散大夫知福州。吴亮,字君采,三衢人,通判军州事。程遵彦,字之邵,鄱阳人,元符元年(1098)任福建文臣提刑。

3.叶彦成等题名西向。摩崖高61厘米,宽74厘米。楷书,纵5行,字径10厘米。文曰:“叶彦成、乔叔彦、章叔虎、朱知叔同游。崇宁五年人日。”

叶彦成,名棣,浦城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官提点湖南刑狱、京西转运使。乔叔彦,名世材,时官提点刑狱。章叔虎,名炳文,时官提举福建市舶司。朱知叔,名英,时任提举学事。

4.何谊直等题名东北向。摩崖高120厘米,宽90厘米。楷书,纵6行,字径9厘米。文曰:“提举常平等事、长沙何谊直浩然走马承受公事、大梁张君瑞,知州事、郡人张劢深道,同登金粟台。政和壬辰(1112)冬至后一日。”

何谊直等题名

何谊直,字浩然,长沙人,徽宗时任提举常平。张珪,字君瑞,时任走马承受公事。张劢,字深道,永福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政和二年(1112)知福州。照片上“提举”作“张公”,“事”作“翁”,系人工描红之误。

5.陈晋之等题名东向。摩崖高120厘米,宽63厘米。楷书,纵4行,字径8厘米。文:“政和三年(1113)闰四月初十日,闽清陈晋之,温陵李子中、林宪叔、昭远,临漳吴可权,三衢祝达权会饮高明轩。”

陈晋之(1061—1128),名旸,闽清人,绍圣元年(1094)举贤良方正,授顺昌节度推官。徽宗初进《迓衡集》,以劝导绍述。得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又著《乐书》二百卷,迁太常丞,进驾部员外郎,为讲议司参详礼乐官,拜鸿胪太常少卿、礼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卒年六十八。吴可权,名舆,漳浦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大观间知怀安县,累官通判潮州;家藏书2万卷,郑樵称海内藏书四家,吴舆为其一。清《福州府志》记载,政和二年(1112)吴可权撰有《修崇顺庙记》碑文

6.吴正仲等题名东北向。摩崖高148厘米,宽65厘米。楷书,纵3行,字径9厘米。文曰:“永嘉吴正仲、新定陆尧夫、郡人郑尚明,靖康元年(1126)清明集于此。”(www.xing528.com)

吴正仲等题名

吴正仲,名表臣,晚号湛然居士,永嘉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历监察御史,官至吏部尚书,因反对秦桧议和,以议大礼忤意罢去。起知婺州,提举太平兴国宫。

7.张用彦等题名北向。摩崖高107厘米,宽82厘米。楷书,纵4行,字径10厘米。文曰:“靖康丁未(1127)四月乙巳八日丁卯,东都张用彦、仙源陈容德、永嘉吴正仲同游是山记。”

靖康丁未(1127),金兵虏徽宗、钦宗北去,是年五月高宗即位,改元建炎,南宋自此始。此刻镌于四月,仍用靖康年号。

8.程迈等题名在金粟台,东北向。摩崖高98厘米,宽60厘米。楷书,纵4行,字径6厘米。文曰:“程迈晋道、李易顺之、邓肃志宏、张宇泰定、胡世将承公同来。绍兴二年(1132)正月三十日题。”

程迈,字晋道,黟县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建炎四年(1130)知福州领安抚使。建州范汝为作乱,旋与福建、江西、荆湖宣抚使孟庚、副使韩世忠乞师平定之。张宇,字泰定,晋陵人,大观年间进士,时任福建转运使。李易、胡世将、邓肃生平见乌石山孟庾等人题名条。《竹间十日话》把“承公”作“永公”。

9.林廷玉诗刻在金粟台,东南向。摩崖高103厘米,宽170厘米。楷书,字径7厘米。文曰:

余致仕六载矣,杜门以诗书自娱。正德己卯(1519)春偶出一游佳地,因造万岁寺看塔,聊以寄兴。

塔上云容见水光,塔前花雨入禅堂。可人新鸟清还巧,拂面东风暖更香。

酒盏殷勤春正好,炉烟缥缈昼初长。康强暮景应难得,莫怪山翁特地狂。

蓬莱晓出探金光,步入招提演法堂。时雨几番湖水漫,春山到处野花香。

丹心老去千秋壮,白发年来万丈长。却感乾坤还念我,每将风月伴清狂。

烟霞病叟林廷玉书识。

林廷玉(1455—1530),字粹夫,号南涧翁、烟霞病叟,侯官人,成化二十年(1848)进士,官吏科给事中,迁茶陵知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擢右通政,调掌南京都察院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