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媒体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型研究

电视媒体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型研究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电视媒体转型之中,平台对人工智能时代自身盈利模式转变的认知和应对举措对应着其能否合理组织管理运营模式,为转型过程中其他工作提供动力和支持。

电视媒体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型研究

向爽 西北政法大学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电视媒体转型面临着外部生态环境影响、业界内竞争和自身运营管理的三重压力,现实中的转型实践贯彻到电视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分发、渠道拓展维护和用户服务的全过程中。其中,内容生产在组织结构、制作技术和形式上进行了巨大变革,同时人工智能也拓展了电视媒体内容分发的渠道,以社区式运营改变了平台与用户间的关系。处于试验阶段的电视媒体转型仍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但其经验与成果对同类媒体平台和业界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媒体转型;电视媒体转型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之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渗透运用至现实各领域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自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持续保持着高热度和高关注度,从新闻材料的收集采写、内容服务的推送呈现,到受众数据的追踪分析,都因为AI、VR、云计算、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而发生了形式和业务上的巨大变革。由此促生的是整个传媒生态的重塑,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一场传播的革命中,开始了自身的结构重组和发展转型。其中,电视媒体转型的实践带动已由优质资源完成了向生产智能化、分发定制化、服务个性化的转变,帮助电视业走出日益式微的境地,给之后其自身的发展和传媒业界的未来走向带来宝贵经验和深远影响。

一、电视媒体转型的内外部环境

促使电视媒体转型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生存发展压力,另一方面在于媒体业界内竞争以及自身运营收益吸引的促使。内外双重环境共同作用之下,电视媒体转型处于一个需要自身发力与借助外援的境地之中。

(一)外部生态环境影响

1.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和政策环境

从轻重工业金融行政到日常生活,当今社会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机器人助手、声纹指纹识别、数据分析与追踪,人们在现实中所使用的交互介质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从宏观的传播理念来看,依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这种物质手段的革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进行传播交流的思维和逻辑的革新,其本身就传达着人们接受和理解信息方式改变这一讯息。所以在全行业变革的趋势之下,电视媒体无可避免地要接受转型。

从主观来看,自2017 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将发展人工智能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及扶助措施,并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1]的规划与要求。而在推进融媒体建设的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在《求是》撰文指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2]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发展战略要求媒体转型和融合的同时,政策上也提供了相应的帮助和优待,电视媒体乃至整个媒体行业都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2.受众和市场需求

在以受众为主导的市场形势之下,受众需求成了媒体在规划发展时考虑的第一要素。在人工智能时代,受众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单向度、同质化内容的推送,在自我认知提升的影响之下,用户更偏好于个性化的推送内容、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以及智能化的生活服务。对于在新媒体压力下逐渐丧失优势的电视媒体来说,这是一个能绝地求生、反转劣势的巨大机遇,也是促使电视媒体转型的一大动力。电视媒体的运营和盈利本身就依靠受众,其生存发展与受众的接受度、忠实度、喜好程度等有关,受众偏好集成了主流市场需求,只有通过转型把握住市场走向,深度解析受众行为和数据,以创新型内容和个性化贴心服务占据重要市场份额,才有可能继续发展下去。可以说,电视媒体的转型一方面是由受众和市场需求促成,另一方面成功转型也有赖于受众和市场需求。

(二)业界内竞争环境

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渗透给媒体业界内带来的压力并不仅仅在于各电视媒体、纸质媒体、新媒体不同平台间的竞争和市场份额抢夺,也在于对媒体从业人员思想观念、业务水平、伦理价值的巨大考验。业界内的竞争可以总结为对外与同行业的竞争,以及对内与自身既有体制和运行机制、人员能力水平的竞争。

具体到电视媒体的转型之上,上述的第一层竞争的影响与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在众多的电视媒体平台之中,受制于地域、资金等不可控力的约束,电视媒体平台自身的水平与发展空间条件是不平等的,而后期所能接触新技术、新思想的时间与机遇也有着先后和多少的区别,在实现自身转型过程中,就面临着和同行业不同平台之间的起点和动力的双重差异,如何在转型中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以缩小甚至消除这种差异,是电视媒体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置身于智媒时代保持稳定发展的关键。

第二层则是细化到媒体内部对人员组织结构和业务素质的要求,人工智能创造在于人,应用在于人,发展也在于人,电视媒体内部的人员组织结构的科学与否以及业务水平的高低不仅对自身的存亡来说至关重要,平台是否能舍弃固有体制和思想、从业人员是否能适应环境改变增强自身能力,也关系到媒体平台以及媒体从业者在人工智能时代是否能生存下去、不被淘汰,还关系着人工智能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实现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变。

(三)媒体管理运营

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和形式的转变,更是思维与观念的转换。而在电视媒体转型之中,平台对人工智能时代自身盈利模式转变的认知和应对举措对应着其能否合理组织管理运营模式,为转型过程中其他工作提供动力和支持。

人工智能时代的电视媒体运营逐渐向多维化、立体化、智能化转变,与传统的单一依靠广告商投入、版权买卖、有线电视收费和赞助商投资进行盈利不同,在智能电视普及和融媒体技术的影响之下,人工智能时代的电视媒体盈利注重用户体验和交互,将传统“服务客户式”盈利转向“受众需求式”盈利,注重产品服务向受众的精准投放以增强受众黏度、增加收益,[3]通过“智慧家庭”这种环绕模式浸入用户生活。这种集精准化、人性化、个性化为一体的新盈利模式虽然对电视媒体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其所带来的更多领域的高额收入和更易运营、发展、稳固的用户关系也是一种极大的发展红利。

二、电视媒体转型的应用实践

机器人写作、AI换脸等新闻的发布宣布了人工智能给传媒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从纸质媒体开始,各媒体行业和平台都开始了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探索,电视媒体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至平台各个领域和传播的全过程。

(一)内容生产智能化——生产变革

电视媒体在转型中主要在结构优化、技术应用和形式变化这三大方面向内容生产智能化转变,其中结构优化处于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决定着技术应用和形式变化的方向;技术应用是形式变化的硬件支持,与结构优化也有交合部分;形式变化是结构优化和技术应用的最终成果和表现形式,其实际的效果影响着三者后续的调整方向。

在结构上,电视媒体将原有各个栏目“各自为营”的体系打散,重新整合,集中打造媒体中心,将媒体平台现有资源进行聚合,依照新的人员调度分配体系进行分配,并在每一层加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人机的协同合作。这种结构最具有代表性的模式就是“中央厨房”,整个平台进行统一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整理工作,根据后台数据的推荐结果和方案统一调配人员进行合作,技术设施由平台成员共享,所得的反馈数据资料也经过平台中心进行后期整理分析,以提供更契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在技术上,由于电视媒体视听合一的特性,内容生产的技术应用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在前期策划时,利用数据抓取和实况分析技术了解受众喜好以确定选题和方向;在拍摄过程中,使用VR、虚拟嘉宾主持人等新成像技术丰富画面表达和节目多样性;在编辑制作过程中,使用智能化剪辑手段以缩短后期制作周期,加快节目的完成速率。

在形式上,电视媒体转型中节目形式的变化与平台对人工智能的了解掌握程度密切相关,综合各平台的制作播出进程,电视媒体对人工智能经历了陌生—熟悉—掌握的过程,节目形式也呈现介绍式、参与式和融合式三大逐步进阶的类型。

1.介绍式

在电视媒体转型初期的节目制作中,人工智能刚投入现实使用,多应用于生产和科技领域,在生活和娱乐领域处于初期实验。此时有关人工智能的节目类型主要以介绍式为主,即将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视作报道对象和电视节目资料素材,多是在新闻节目、访谈类节目中进行介绍,部分平台会开设评论版块或是观众互动版块。主要诉求和内容为对人工智能的科普以及观点态度的论证。但也有少数电视台就人工智能开辟了特别节目,如天津卫视和津云新媒体集团曾联合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制作了一档电视新闻栏目《超级智能》,节目聚焦人工智能领域,集人工智能的科普、解读和评论于一体,节目主题有科普性的“带你探寻人工智能背后那些事儿”“‘无人驾驶’走进现实,你需要知道的还有很多”,评论性的“人工智能发展真的已经进入‘无人之境’了吗”“互联网的痛点就是起点,技术发展才能保证安全”,前瞻性的“探讨人与机器交流的无限可能”“‘来往’涅槃成‘钉钉’,只能办公时代非同小可”等。[4]

2.参与式

随着电视媒体平台对人工智能了解的深入,以及对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逐渐熟练,电视媒体平台的节目制作形式逐渐摆脱了单一枯燥的介绍式,让人工智能的技术或是产品服务参与到节目当中,成为节目运行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部分。在前台,制作和拍摄上主要会选择机器人的加入,如机器人播报新闻、机器人担任主持人、机器人参与节目环节的互动;或者是使用人工智能成像技术改变节目形式,如虚拟场景转换、外景现场与演播厅的互动等。在后台,导播和编辑上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追踪直播效果和用户反馈,或是进行智能换场和特效、字幕、音视频的编辑和删减。

参与式的电视媒体转型制作中,江苏卫视实现了最初的突破。依靠原有节目的巨大流量和关注度,与人工智能产品以及服务公司达成合作,在自身王牌节目的核心结构中引入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参与节目流程并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如2017年上线的江苏卫视王牌综艺节目《最强大脑》第四季中,节目组联合百度公司,将后者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小度”加入节目之中,参加了“人机大战”环节,并击败名人堂选手王峰获得了胜利,不仅使人工智能参与到节目之中,也展现了人类与人工智能间的关系与矛盾,提升了节目的内容深度;江苏卫视类似的节目还有《一站到底》,搜狗公司与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开发的机器人“汪仔”也参与到节目中进行了答题挑战,[5]这一类环节既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吸引了更多观众,增加了平台的关注度和收益,又推广了人工智能,达成了与合作方的协议,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3.融合式

在人工智能的初、中期热潮退散之后,因为电视媒体对其的认识逐渐深刻,理念上将人工智能摆在了协助和合作的位置,而不是束之高阁,拉大了其与普通人工之间的差距,电视媒体平台转型的人工智能节目形式也由推崇人工智能的介绍式、参与式逐渐转变成以人的精神需求和生存生活为最高宗旨的融合式。这一类节目不再将人工智能置于人的对立面,不再在节目中过度推崇人工智能或加深其与人类之间的隔阂与矛盾,而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作为节目运行的一部分,根据节目自身的特性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恰当位置,一切服务于节目效果和观众诉求。

如2019年湖南卫视上线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三季中,也加入了百度旗下智能机器人“小度”,但考虑节目整体的轻松愉悦氛围以及家庭生活体验的形式,“小度”并没有占据过多节目时长,也没有如同在《最强大脑》中一样展示科技应用型功能,而是作为智慧家庭管家融入节目之中,实现了重要事项提醒、室内环境调节、问题解答与日常信息搜索、音视频娱乐互动等功能,在节目中的融合更加严丝合缝,而不是作为突兀的“技术植入”和“特别赞助”为节目带来违和感。

(二)分发定制化——多渠道协同分发

在电视媒体转型的内容信息的分发定制环节,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是创新型的多渠道协同分发制度,不仅拓宽了原有固定的有线电视渠道,还增加了依靠融媒体互动和智能推送的多种渠道的终端,这种智能高效的协同分发模式,有着平台渠道和用户终端两个关键点。

1.平台渠道拓展(www.xing528.com)

相比传统电视媒体智能带来的视听感官体验服务,依靠人工智能进行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内容分发渠道拓宽了原有传播渠道,以虚拟场景、虚拟感触、3D打印等技术为依托,将受众单纯视觉、听觉上的享受扩宽至全方位的感触;新型信息传播渠道也打通了线上节目演播和线下实体活动之间的壁垒,通过实况检测分析技术,可以连通各社交、娱乐平台以及线下实体平台,让用户能够直接参与到节目中,如2017年春运期间,中央电视台策划推出了“春节说吧”的新闻节目版块,在全国多个大型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的出口和候车厅,放置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密闭空间,里面装有摄像和录音设备,上述场所中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进行自述和自白。这一过程被全程记录,之后通过智能数据分析,抓取高频词汇和语段,节选素材放到新闻里播出。[6]这一节目打破了以往春运节目固定街采中记者引导参与的模式,让受众能够自主选择,传达更加真实的信息和更加真挚的情感,后台的检测和抓取能够选择更加贴合受众、更加能引起共鸣的内容进行播出,实现了传进和传出双向渠道的畅通。

除此之外,跨屏联动也是拓展电视媒体转型渠道的重要方式。电视媒体在转型中倾向于成立自主运营的互联网平台,如湖南卫视与芒果TV、浙江卫视与中国蓝TV、江苏卫视与荔枝网等。这些互联网平台在共享电视媒体平台版权内容的同时也享有互联网的独播权,不仅两版块间可以实现制作资源、用户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共享,宣传成本降低的同时宣传效果有所提高,也将新的互联网、手机终端传播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中,稳固了市场份额与用户关系。

2.用户终端维护

渠道扩展与疏通后,电视媒体在转型中并不能高枕无忧,而是要考虑用户终端上最终的呈现问题。这不仅仅关乎节目和内容最后的传达率,也关系着电视媒体平台是否能融入受众日常,在后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技术上,综观影音生产与服务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带来的最大影响和结果就是智能电视和影音盒子的诞生,前者是集网络数字技术和智能成像于一体,后者则是能应用于电视屏幕、投影等多个设施,二者虽然有所区别,但都是人工智能在影音服务设备上的革新与突破。这种创新对电视媒体最直观的冲击就是促使平台开发维护能适应不同设备的客户端。平台加大了在技术上的投入,根据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和不同操作系统的差异,开发不同的客户端应用,并且在后期成立运营维护团队,解决后续技术和用户反馈投诉的问题。

而在内容呈现方式上,依靠上述技术的支持,电视媒体转型中终端的呈现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一是跨屏互动的实现,在智慧家庭运行模式下,电视媒体运用自身网络平台能够实现不同家庭成员、不同屏幕间的互动,增加受众的熟悉度和好感度;二是通过平台和技术的转接实现多元端口的呈现,如加入二维码和超链接,设置相应的“彩蛋”和“福利”,让用户参与到终端呈现之中;三是利用VR眼镜触觉模拟设备等手段,传达跨屏画面、声音、触感等,弥补了屏幕二维的缺陷,实现多维度的呈现。

(三)服务个性化——用户精准维护

与传统电视媒体最为不同的是,处于转型期间的电视媒体抛弃以往单向度传播的模式,更加注重受众的需求和维护,不再将受众看作盲目全盘接收信息、交付服务费用的对象,而是将其看作整个传播过程中另外一层面的主体,以社区式的运营和个性化定制推送实现用户的精准维护,取得了长期性的效益。

1.社区式运营

将用户视为传播过程中的一大主体,实现社区式运营是电视媒体转型中对于维护用户关系的一大突破,电视媒体将用户重新置于与自身平等的位置,这种运营模式对于之后的规划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电视媒体用户运营实际上是对用户进行权利上的全新赋予,在用户协议中增加用户对整体平台运作的建议权和参与权,主要模式有制订用户体验反馈问卷,建立投诉平台,实行以用户为主体的平台服务优化计划,定时收取用户数据和意见反馈后分析用户行为偏好和平台漏洞不足,从而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建立用户粉丝群以及活跃用户监管群,与用户直接沟通互动,或者关联电视媒体平台的官方公众号与小程序,用户可直接联系相关产品服务或者客服;同时设立相关的奖励激励体制,提高用户参与平台优化管理的积极性。

2.个性定制和推送

在以用户为主导的市场形势影响之下,用户自主意识的觉醒意味着所有行业在进行生产运营和提供产品服务时需要将用户需求放在考量的首要位置,而新闻传播行业从各个角度来说都与人和人际交往有着密切联系,即使人工智能也不能完全代替人工,而只能为人类服务。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优势只在于更好地搜集基础数据,了解人类自身行为。

在电视媒体转型中,人工智能在服务用户领域的加入也是在为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对用户偏好和习惯的分析,使用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收集、分析海量用户信息,通过算法解析出高频热门,电视媒体可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进行节目的策划和更新,以保证满足主流受众的需求,如湖北卫视在上星频道之下开设了湖北教育、湖北垄上、湖北经视等子频道,开设地区方言类、基层生活服务类栏目,可满足本省内基层受众的不同需求。而在数字智能电视普及后,用户可通过订阅享受自己偏好的节目,电视媒体可根据用户浏览、点击、分享、评论的足迹和记录,优先在终端进行个性定制节目的推送。在用户收看电视节目之后,后台可根据收视情况、关注点变化、收藏数量波动等的跟踪分析结果对电视节目进行评级,以此为指导对后期的策划做出优化,丰富节目的种类和内容,结合终端呈现技术给用户更加独特的高质量产品与服务。

三、电视媒体转型的缺陷与启示

人工智能时代下电视媒体转型正处于不断试验的阶段,受限于现有认识水平和技术开放应用程度,转型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在后续的转型工作中不断努力,但其中的经验和启示也值得其他平台和行业参考。

(一)缺陷与不足

综合各电视媒体平台转型的结果与经验,平台以及从业者对人工智能认知的有限、现实情况的束缚导致许多电视媒体的转型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到达更深层次。一是在自身内部结构上并没有进行改变,仍然依照固有的体系进行操作,只在内部结构上开拓一小部分作为人工智能的“特区”,不仅没有依靠先进技术弥补人力短板,反倒造成了成本的无端损耗;二是对人工智能没有秉持科学合理的态度和观念,或是过于警惕其发展,或是过于推崇其优点,或是过于批判其缺陷,节目制作中将人工智能与人力分隔开来,没有实现真正的“人机合一”式运作;三是转型中虽然有效结合了新技术与新理念,但是缺乏自主深层次的思考,完全依赖于技术的优越性和新鲜感,所创造的节目内容缺乏深度与人文关怀。

就现状来看,电视媒体的转型仍多进行于省级电视台,部分发展靠前、有着丰富资源和资金的县市级电视台也在逐步跟进,但就全国范围来看,电视媒体转型仍然在小范围内有所成效。县市级电视台以及更下一级电视台受众多为基层群众,一方面对新服务、新内容的需求有限,暂时不需要新兴技术和定制化内容;另一方面这一层级的电视台资源和资金都有限,无法支持其引进先进技术进行转型工作,需要承担较大风险。

在电视媒体转型中反复提到的成本过高问题也值得重视,成本问题归根到底是投入与产出的不对等问题。电视媒体在转型中建设新媒体平台,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的资金多是数以万计,而为保证转型的顺利有效,前期需要大量的经验案例分析和策划推算,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转型时也容易受到用户情况转变的影响,一则用户对转型后产品服务的接受度不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有限导致用户数量过少、成本无法回收;二则用户的需求与偏好处于实时变化之中,不成熟、不深入的转型容易面临应对变化不及时所带来的风险。

(二)经验与启示

人工智能虽然以技术的方式进行呈现,但其本质上还是人类自身思考的展现,所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电视媒体转型不能只看表面。单一依靠智能技术实现“弱人工智能”,也就是技术上的革新,但本质上会因为技术局限而更加难以深入转型。所以电视媒体要想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转型的成功,还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技术的本质抓住核心内容,把握住人类传播发展的规律和未来走向,以科学的思维进行现实工作的指导,实现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变。

对于转型现实进程中的实施问题,各电视媒体平台应结合自身情况决定转型的方法和进程。县市级及下级电视媒体平台处于劣势地位,可以选择与同级兄弟平台进行合作协调发展,整合所有资源进行优化设计,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弥补自身缺陷,也能够实现用户群的共享与扩大。除此之外,电视媒体平台也可以与专业的公司进行合作,将自身不擅长的领域交付给专业团队,可以提高最终成果品质,同时也能够缩短工作周期以提高效率。

在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面前,电视媒体平台和相关从业者都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独有的理性思考能力和道德伦理意识。人工编程设计的人工智能受限于需要不断更新的数据库,过于固定和机械化的程序使其输出质量容易出现波动。[7]人工智能对于变化较大、个性较强的素材往往缺乏人性思考,难以合理处理。平台及从业者要认识到人文价值的重要性,将人工智能与自身的思考力相结合,提升自身互联网素质与综合业务水平,将自身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优势结合,不断优化提升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效率,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电视媒体的科学转型。

参考文献

[1]厉文芳.2016—2018: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中国传统媒体转型研究述评[J].东南传播,2019(01):10-12.

[2]李燕临,马宁宇.人工智能浪潮下的传播变革与媒体转型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01):6-9.

[3]劳俊慧.人工智能对电视媒体的影响及应对[J].青年记者,2019(02):60-61.

[4]周彬.机器写作与媒体转型[J].新闻战线,2016(07):117-118.

[1]安防展览网. 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 年人工智能行业国家政策盘点[N/OL].(2019-05-07)[2019-09-14].http://www.afzhan.com/news/detail/74885.html.

[2]求是网.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N/OL].(2019-03-16)[2019-09-14]. 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9-03/16/c_1124241424.htm.

[3]李亚铭,李阳. 智媒体时代人工智能在电视行业的应用研究[J]. 出版广角,2019(333):37-19.

[4]北方网. 超级智能[EB/OL].http://news.enorth.com.cn/cjzhineng/index.shtml.

[5]李智. 人工智能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创新应用[J]. 青年记者,2017(32):63-64.

[6]央视网. 春运,央视红亭子里的故事[N/OL].(2015-02-15)[2019-09-14].http://1118.cctv.com/2015/02/15/ARTI1423993318304352.shtml.

[7]卢永春. 人工智能推动媒体转型[J]. 中国报业,2015(23):27-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