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主义视角下新闻传播:扩散与传播

人文主义视角下新闻传播:扩散与传播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文思潮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介也成为人文思潮扩散和传播的载体。在中国新闻史上,传媒一直是推动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自20世纪初,许多先进的观念和思想都是通过传媒得以传播的,而新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同样得益于传媒的作用,没有新闻传媒,人文思想的传播将无法实现。

人文主义视角下新闻传播:扩散与传播

人文思潮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介也成为人文思潮扩散和传播的载体。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新闻传媒在推动社会思想的解放方面,成为最重要的力量,当时,媒体成为批判“文革”中横行的个人意志的非理性专断,和反思十年动乱中社会悲剧的教训及根源的主要阵地。1980年,《光明日报》的《划破夜幕的陨星》控诉和揭露了“四人帮”残害干部的恶行;同年,《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报道“潮海二号”石油钻井队特大事故,揭露了官僚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危害;1981年,新华社的长篇通讯《历史的审判》明确阐述了“文革”必须彻底否定的政治观点;而思想解放最重要的标志性文献也发表于1978年的《光明日报》,正是在媒体的参与下,思想解放的闸口才得以打开。

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党内理论家之间展开的“人道主义”论争成为人文思潮滥觞的标志,这次论争集中反映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内部的分歧,论争的双方也将媒体视为传播观点的载体,“人道主义”“人性论”等经由媒体的扩散而成为社会话题,使人文思想为大众所了解。1980年代中后期,人文思潮进入新阶段,“新启蒙”运动将“人道主义”论争所开启的讨论推向深层,新闻媒体也成为“新启蒙”运动的阵地,记者通过他们的新闻报道启蒙民众,把现代化、民主、改革、理性、自由等人文话语引入民众的视野。经过媒体的传播,这些话题及价值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在推动中国向现代商品经济和现代民主政治跨越的道路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80年代后期,尽管由于一些媒体在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导致人文思想传播上的偏向,但客观上媒体却也推动了民主和自由观念在更广泛的层面传播。90年代以来,社会思潮不再像80年代时形成风起云涌的态势,但人文思想却逐渐沉淀下来,新闻媒体不再以社会启蒙者和民众教育者的身份来传播人文思想,而代之以具体的新闻报道来推动社会向更加人性化、理性化和民主的方向前行。

在中国新闻史上,传媒一直是推动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自20世纪初,许多先进的观念和思想都是通过传媒得以传播的,而新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同样得益于传媒的作用,没有新闻传媒,人文思想的传播将无法实现。

[1][英]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6页。

[2]李淑梅:《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重塑》,陕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3][英]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页。

[4]丹尼尔·贝尔著、严蓓雯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1页。

[5]刘放桐:《“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随想录》,《学术月刊》1999年第10期。

[6]冯天瑜:《有关“人文”的几点辨析》,《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7]冯天瑜:《有关“人文”的几点辨析》,《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8]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6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53页。

[9]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10]包晓光:《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与人学精神》,《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6期。

[11]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2页。(www.xing528.com)

[12]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9页。

[13]王若水:《为人道主义辩护》,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33页。

[14]崔卫平:《“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始末》,《炎黄春秋》2008年第2期,第22页。

[15]尹继佐、高瑞泉:《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56页。

[16]高瑞泉、杨扬:《转折时期的精神转折——“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思潮及其走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17]甘阳:《八十年代的现代性批判与九十年代转型》,http://www.forum1.cn/show.aspx?id=122&cid=155。

[18]许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19]许明:《人文理性的展望》,《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

[20]萧功秦:《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分化及其政治影响》,《中国的大转型: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改革》,新星出版社2008年版,第327页。

[21]许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第75页。

[22]童兵、林溪声:《“五四”精神与新时期新闻改革》,《现代传播》2009年第3期。

[23]童兵:《新闻科学:观察与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