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个体在缺氧的情况下,会产生补充氧气的生理需要,但是这种生理的内驱力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激励个体产生行动,因而个体会产生恐慌感、急迫感,使内驱力增强,成为推动个体活动的强大动力。由此可见,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都已证明,不良情绪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的功能

情绪不是人类生活的消极产物,而是人类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适应的必然产物。不论你是否意识到情绪对你生活、工作、学习乃至生命的重要性,你都会享受到情绪带给你的快乐,同时也会感受到情绪带给你的困扰。不论你对情绪的理解是否正确,你都可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体验着你的情绪生活,表现着你自己独特的喜、怒、哀、乐。可以说,情绪与情感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概括而言,情绪具有以下4点主要功能。

1.信号功能

情绪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其一,在许多场合,人们只能通过表情来传递信号,如用微笑表示赞赏,用点头表示默许。其二,表情是语言交流的重要补充,如手势、语调等能使语言信息表达得更加明确。第三,从信息交流的发生上来看,表情的交流要比语言的交流早得多,婴儿与成人交流的唯一手段就是情绪,情绪的适应功能也是通过信号交流来实现的。

2.适应功能

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适应方式,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婴儿出生,还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成人也是通过婴儿的情绪反应来及时满足婴儿的各种需要。人们可以察言观色地了解对方的情绪,以便采取适当的、相应的措施或对策,以求得个体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3.动机功能

情绪是动机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激励个体的活动,提高个体活动的效率。其一,情绪的适度兴奋可以使个体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其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其二,由于对生理内驱力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情绪可能会成为驱使个体行动的强大动力。例如,个体在缺氧的情况下,会产生补充氧气的生理需要,但是这种生理的内驱力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激励个体产生行动,因而个体会产生恐慌感、急迫感,使内驱力增强,成为推动个体活动的强大动力。

4.组织功能

情绪是个体独立的心理过程,有其自身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作为大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情绪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其一,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个体的操作效果就越差。其二,情绪的组织功能还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上。当个体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事物;当个体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容易悲观失望,甚至产生攻击行为。

(二)情绪健康的标准

健康的情绪是指一个人的情绪发展、反映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与其年龄和社会要求相适应,并为社会所接受。健康的情绪是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之一,具体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明确、表达恰当

个体能够通过语言、表情和行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发生符合客观现实,表达内容准确,能够以符合思维规律和现实情境的方式宣泄情绪。

2.反应适度,自我控制(www.xing528.com)

个体情绪表现的持续时间和强烈程度都很适当,符合引起情绪的确切情景,不会过于强烈或是过于冷漠。在情绪出现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避免了情绪的泛化,对正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影响不大,能够及时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将激情转化为冷静。

3.情绪冷静,积极乐观

个体的情绪较为稳定,波动性不大,多以乐观的心境为主,在遇到困境时能够主动寻找发泄排解渠道,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可以轻松、愉快地面对生活。

(三)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中医学中也有一种说法,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由此可见,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愉快的精神状态,可以使人心情开朗,满面春光,福寿俱增;不良的精神刺激,会使人心情抑郁,疾病缠身,夭亡短寿。《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由于心情抑郁而死的。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见到这样的例子:有的人患了病,医生和家长一般不愿意告诉他真相,原因是他知道后会死得更快,这其实就是情绪影响的作用。

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都已证明,不良情绪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所谓不良情绪指两种情形:一是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二是持久性的消极情绪。这两种情形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都是具有一定危害的,具体分析如下:

1.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的影响

突然而强烈的情绪冲击会抑制大脑皮质的高级心智活动,会破坏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的平衡,使认识范围缩小,正常判断力减弱,自制力降低,甚至有可能使人精神错乱,行为失常,致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国外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几个大学生单个地进入实验室,该室有四个门,其中三个门是锁住的,只有一个门可以打开,实际上只要按顺序将各门试一下,便能很快找到出路。但当实验者用冷水、电击、强光、大声等强烈刺激同时加之于受试者,使之趋于紧张、恐惧状态时,一些被试者表现出了慌乱,不知道按顺序找出路,四面乱跑,或是对已经试过是被锁住的门,会重复地去尝试,显然是行为失常了。

像这类因情绪激动而失去理智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有些学生平时成绩不错,到了考试时,由于过分紧张,成绩反而降低;一些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也常常因紧张而发挥不好。过度的精神紧张,还可能引起超限抑制,一个人吓得呆住或气得说不出话来就是这种表现。在盛怒之下引起心脏病猝发而突然死亡的事例,临床上也时有所见。即使高兴的情绪也需要适度,“乐极生悲”并非耸人听闻。心肌梗死患者大笑容易发生意外,重症高血压病人过度兴奋可能诱发脑出血。一位外国作家曾举出过许多由于高度愉快而引起死亡的例子:有一个人得知三个儿子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同时夺得金牌后突然死亡。当一位哲学家去世时,他的侄女因为在他临终床头找到了六万法郎,也激动而死。《儒林外史》中屡试不中举的穷书生范进,在突然听到自己中了举人的消息后,喜极发疯,患了癫狂病。

2.持久性的消极情绪的影响

持续的消极情绪常常会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精神疾病。当人在焦虑、忧愁、悲伤、惊恐、愤怒、痛苦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是正常现象,当情绪反应结束时,生理方面又将恢复平静,通常此类变化为时短暂,没有什么不良的影响。但若情绪作用的时间延续下去,生理方面的变化也将延长,久而久之,就会通过神经机制和化学机制引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种躯体疾病,同时也会引发各种精神疾病。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报告,在所有门诊病人中,属于情绪紧张而患病的占76%,这些病人因为长期陷于某种情绪状态,对那种紧张心情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症状上,而不觉得它和情绪有关了。

(四)良好的情绪对心身健康的促进

良好的、愉快的情绪有利于人的心身健康。也就是说,情绪既可致病,亦可治病。良好的情绪不仅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生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因为良好的情绪可取代引起神经和精神紧张的坏情绪,减少和消除对机体的不良刺激;良好的情绪可以直接作用于脑垂体,保持内分泌功能的适度平衡,从而使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许多临床实践表明,积极开朗的情绪对治愈疾病大有好处。长寿者的共同特点之一是心情愉快、乐观豁达、心平气和和笑口常开。中国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笑一笑、十年少”,就是说愉快乐观的情绪可以延缓衰老、增进健康。

良好的情绪会也使大学生乐于行动,有兴趣于学习、工作和活动,愿意与人交往,而且交往时态度和蔼亲切,宽容豁达;良好情绪有助于开阔思路,注意力集中,富有创造力。当大学生处在愉快乐观情绪状态时,容易感觉天地万物都那么美好,对生活充满信心。当体验到的是积极情绪,如高兴、亲切、安全、平静等,大学生的行为目标也往往是积极生动的,对新经验的接受和开放、对周围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价值和长远目标的献身精神等,都有明显增强;但当体验到的是痛苦、愤怒、紧张或受威胁等消极情绪时,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兴趣下降,反社会行为增加。比如,一双臭袜子引发的血案,某工程大学大一男生龚某因无法忍受室友贺某一双臭袜子的气味,将臭袜子丢出宿舍窗外,于是两人发生争执,在相互推搡过程中,龚某顺手拿起一把水果刀,将贺某刺伤后不治身亡。由此可见,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促进生理健康,更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情绪发展健康、良好的大学生往往对生活充满热爱,对自己充满自信,好奇心和求知欲浓厚,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爱好广泛,行为积极主动,乐于交往,并能与人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激发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